【摘 要】
:
黄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呼吸上升现象。采后1天果实的圆片陈化后,伤诱呼吸增加近3倍,乙烯产生也大量增加;陈化初期,呼吸率升高与乙烯产生增加平行发展。诱导呼吸发生及伤害诱导乙烯产生受到氯霉素、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和5-氟尿嘧啶的明显抑制。GA和IAA抑制乙烯的产生,而ABA则促进乙烯的产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发生呼吸上升现象。采后1天果实的圆片陈化后,伤诱呼吸增加近3倍,乙烯产生也大量增加;陈化初期,呼吸率升高与乙烯产生增加平行发展。诱导呼吸发生及伤害诱导乙烯产生受到氯霉素、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和5-氟尿嘧啶的明显抑制。GA和IAA抑制乙烯的产生,而ABA则促进乙烯的产生。
其他文献
导言十年前,植物发育生物学家对红光通过光活化调节色素光敏素能诱导改变植物细胞中离子流动这个发现很感兴趣。许多人相信,这种离子流动有助于促进光敏素促成的光形态发生。这时,在动物生理学者中间由于发现Ca~(2+)和Ca~(2+)结合蛋白在生
在通常空气中,大气的低CO_2浓度使光合作用的羧化反应起着限制作用,21%的O_2浓度又引起光呼吸的损耗,使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大大低于它所具有的真光合能力。在消除这限制和损耗之后,叶片的光合速率可以达到它的极限值,这就是叶片的光合单位密度和它的周转率的乘积。把这个数值称为“理论速率”是因为这是叶片内部光合机构运转的极限速率。
小麦黄化幼苗叶片的亚硝酸还原酶(NiR)是诱导酶,其活力受光照,诱导物浓度、pH、苗龄、激素等内、外因素的影响。6-BA明显促进NiR活力,钨酸钠和硝酸还原酶(NR)钝化蛋白不抑制NiR活力,表明在体内亚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变化是由环境因素调节的。
不同生育时期苦荞麦进行遮光处理后,其花粉发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生活力下降致使受精率下降。影响受精率的大小顺序为开花初期>苗期>开花盛期。日气温中13时的温度影响较大,高于30℃或低于20℃时受精率均显著下降。
1986年5月至1987年2月对低温少雨的川西甘孜3500m以上高海拔林区针叶林优势种:鳞皮云杉(Picea retroflexa)、鳞皮冷杉(Abies squamata)和川西云杉(Picea balforiana)在自然条件下的水分关系进行了初步测定和比较。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会积累游离脯氨酸,因而测定其含量对了解逆境条件下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变化很有意义。朱广廉等的方法简单易行,提取完全,灵敏度高,专一性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由于提取时间长,不便于在课堂上作为实验内容介绍给学生。我们采用80%的乙醇浸提,在沸水浴中提取10分钟,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并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第6期发表了陈善娜的“主动转运及转运方向的判断”一文(以下简称“陈文”),现对陈文提出一些意见。因该文实际讨论的是离子转运问题,故本文的转运也仅指离子而言,并利用陈文中提出的公式及公式编号。1.关于化学势的概念按照热力学理论,化学势差是判断物质转运及参与化学反应方向的方便依据。在一体系中每摩尔
潘瑞炽先生等编著的《植物生理学》在我国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使用了较长的年数,对推动植物生理学教学工作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984年的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下简称二版)对1979年的第一版又进行了较多的修改、调整和增补。现就二版中一些不够明确或容易使读者误解的地方提出商榷,希望能使读者更明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潘瑞炽教授主编的《植物生理学》(第二版)是目前国内影响面广,质量较好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感该书内容适中,文字简炼,条理清楚,章末均有小结,是一本深受欢迎的教材,但也发现上册中尚有少数疏忽错漏和值得斟酌之处。考虑到教材建设是搞好植物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若能通过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不断修改和补充
看了《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6)“微机用于叶绿素含量和植物生长分析的计算”一文后(以下简称“微”文),笔者发现文中用于生长分析计算的三个公式,与我们用的不同。查了手头的几本书,都和“微”文中的不一样。“微”文中的三个公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