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大规模的公司转型并不容易,因为微软并未遇到致命危机,它的主营软件业务依然强盛;更重要的是“设备和服务型公司”这个战略尚未深入人心。按照微软的逻辑,苹果应该是设备型公司,Google是服务型公司,那微软究竟想做什么?除了推出Surface电脑和拿下诺基亚手机业务说明微软开始重视硬件设备外,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
微软需要一个更清晰的战略,这是即将卸任的鲍尔默给不了的。
从经营效益上来讲,很难说鲍尔默不是一个好CEO。但是他在2000年接手的微软正处鼎盛时期,是毫无疑问的最牛科技公司。而如今,微软不是最酷的那个科技公司了,不再容易吸引到最顶尖的人才。这十多年来,微软不仅没有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而且误判了PC的发展趋势,忽略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崛起。这是鲍尔默的最大“罪责”。
原因大概有两点。首先,作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当更好的产品以更成熟的姿态出现时,微软往往起初不重视,后来也始终无法拿出可以与之竞争的产品来。联想到微软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也许并不擅长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Xbox游戏机是个例外。其次,鲍尔默是个商人,而非有远见卓识的科技领袖。没有“远见卓识”就意味着无法拿出超出用户期待的产品,只能做跟随者的角色。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作为CEO,他只要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重用有远见的高管即可。但他显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当然,把错过发展机遇这件事的责任仅丢给公司CEO鲍尔默是不公平的,这是整个微软管理层的问题,是比尔·盖茨在PC时代“Windows Everywhere”战略的后遗症。
2010年6月,在一个业内活动上,针对同一个问题——未来PC的发展会怎样,乔布斯称PC会像卡车一样成为少数人的工具,平板电脑和手机会像轿车一样普及。鲍尔默则“反驳”这个观点,认为变少的是Mac牌卡车,Windows仍会是所有设备的发动机。彼时,iPad已经发售,Android推出了2.2版,而微软的应对武器仍然是落伍的Windows Mobile系统,显然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给轿车开发专门的发动机。
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遇到了“创新者的窘境”——追求高利润的主营业务,而忽略了新的科技潮流。不巧的是,新的科技消费化潮流又恰恰时微软最不擅长的。
但是,科技行业总是变化莫测,鲍尔默接任微软CEO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苹果为何濒临倒闭,如今苹果已经是全球最受关注、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虽然拥有大量技术、人才和专利储备的微软在新领域遇挫,但它仍然具备改变世界的能量——前提是尽快找到比鲍尔默更懂科技和互联网的领路人。
微软需要一个更清晰的战略,这是即将卸任的鲍尔默给不了的。
从经营效益上来讲,很难说鲍尔默不是一个好CEO。但是他在2000年接手的微软正处鼎盛时期,是毫无疑问的最牛科技公司。而如今,微软不是最酷的那个科技公司了,不再容易吸引到最顶尖的人才。这十多年来,微软不仅没有跟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而且误判了PC的发展趋势,忽略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崛起。这是鲍尔默的最大“罪责”。
原因大概有两点。首先,作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先行者,当更好的产品以更成熟的姿态出现时,微软往往起初不重视,后来也始终无法拿出可以与之竞争的产品来。联想到微软的历史,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软也许并不擅长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Xbox游戏机是个例外。其次,鲍尔默是个商人,而非有远见卓识的科技领袖。没有“远见卓识”就意味着无法拿出超出用户期待的产品,只能做跟随者的角色。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作为CEO,他只要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重用有远见的高管即可。但他显然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当然,把错过发展机遇这件事的责任仅丢给公司CEO鲍尔默是不公平的,这是整个微软管理层的问题,是比尔·盖茨在PC时代“Windows Everywhere”战略的后遗症。
2010年6月,在一个业内活动上,针对同一个问题——未来PC的发展会怎样,乔布斯称PC会像卡车一样成为少数人的工具,平板电脑和手机会像轿车一样普及。鲍尔默则“反驳”这个观点,认为变少的是Mac牌卡车,Windows仍会是所有设备的发动机。彼时,iPad已经发售,Android推出了2.2版,而微软的应对武器仍然是落伍的Windows Mobile系统,显然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给轿车开发专门的发动机。
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遇到了“创新者的窘境”——追求高利润的主营业务,而忽略了新的科技潮流。不巧的是,新的科技消费化潮流又恰恰时微软最不擅长的。
但是,科技行业总是变化莫测,鲍尔默接任微软CEO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苹果为何濒临倒闭,如今苹果已经是全球最受关注、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虽然拥有大量技术、人才和专利储备的微软在新领域遇挫,但它仍然具备改变世界的能量——前提是尽快找到比鲍尔默更懂科技和互联网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