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输血者变成造血者,持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提供了一个观察民企参与脱贫攻坚的新样本。
4月的江西省兴国县,阳光洒满绿意盎然的土地。
在兴国县埠头乡扶贫农场,工友们在休憩喝茶,54岁的张凤仪还埋头在碧桂园苗木花卉基地除草。
3年前,患胃癌的她侥幸从死神手中逃脱,却掏空了家里的积蓄,生活举步维艰,整天以泪洗面。如今,有了苗木基地的工作,她又“活过来”了,每天都有了新的希望。
对于很多像张凤仪这样的农村贫困户而言,以前的日子是一天天挨过来的。现在,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支持下,日子是一天天奔着走的。
脱贫要确保质量、防止返贫。从2010年英德树山村试点扶贫,到2018年结对帮扶全国9省14县,碧桂园从输血者变成造血者,持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提供了一个观察民企参与脱贫攻坚的新样本。
以碧桂园在第六届慈展会上展示的智慧建筑科技产业(扶贫)基地为例,该基地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和广西田东县,项目金额达15亿元,主要生产建筑模具、智能架体、集成卫浴、建筑机器人、建筑管线、建筑免拆模体系统等,同时开设人才培训、物业运营等业务,为诸多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及就业创业机会。
产业带来新气象
刘兴妙和丈夫原本在广东打工。但3年前,由于家中老人生病,两夫妻不得不回老家照料。丈夫在家周边打短工,刘兴妙全职照顾老人和孩子。
收入减了一大半,家里人又陆续生病,夫妻二人背上了一身债务。
2018年6月,碧桂园在湖南平江县落地一处106亩的苗木基地。基地为刘兴妙提供了工作岗位,让她既能在家门口做事赚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如今,她一个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此外,苗木基地还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刘兴妙在掌握技术后,也在家门口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苗木基地。
碧桂園结合项目绿化上的技术优势和大量需求,几年前就开展了苗木基地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碧桂园 村/合作社 贫困户 基地”的运营模式,通过贫困户资金或劳动力入股、村/合作社经营管理、碧桂园提供优惠种苗负责销售,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碧桂园已经在广东英德、江西兴国、河南虞城等12个县落地近2000亩苗木农场,带动一万多名贫困户增收,兴国、田东、平江、蓝田、新河、虞城、东乡、滦平8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近1500万元。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民营企业作为党和政府的有益补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导入产业扶贫资源,填补贫困地区对接市场的短板。
“贫困村要脱贫,关键靠产业。但产业不能只靠一个,要多元化,才能提供多方保障。”兴国县北胜村支部书记邱日汉说。
以江西兴国为例,碧桂园引入晚稻种植扶贫项目,免费为贫困户发放水稻种子,并提供技术指导培训,让当地贫困户从中受益。
今年4月,碧桂园投资5.2亿元,在兴国县落地智能建造产业基地,整体投产后首批带动300多名贫困户就业,预计年纳税约4000万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始于涟漪,终成惊涛。在这片广袤的乡村土地上,返乡就业青年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挖掘特色产业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农民,绝大多数祖祖辈辈以养羊为生,羊在当地少数民族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他们没有想到,东乡羊有一天会在全国爆红。
去年11月,碧桂园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鼓励引导更多人以购代捐,一天之内帮助东乡县卖了一万多只羊。如今,东乡羊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东乡的农民群众没有想到,羊可以卖得这么好。东乡羊营养丰富,肉质细嫩,不膻不腻,潜在市场巨大,但过去由于地方偏远、缺乏冷链系统,东乡羊的发展受阻在“最后一公里”。
2018年,碧桂园集团扶贫队伍进驻甘肃东乡,经过调研,决定依托集团自有扶贫品牌“碧乡”的平台资源,为东乡羊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集中解决销路问题,同时携手当地企业与养殖场,合作发展冷链系统,让优质的东乡羊走出深山。
贫困户马忠华是受益者之一。他说:“以前不太敢多养,怕卖不掉,现在有了碧桂园这样的爱心企业,养多少收多少,收购价还提高了,每斤羊多给了两块钱,也敢多养了,今年打算养1000多只。”
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聚焦在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区三州”还有贫困人口172万,贫困发生率8.2%。
啃掉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最重要的是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碧桂园坚持两个结合,一是结合自身企业的优势;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比如,在东乡碧桂园重点帮助挖掘东乡羊、马铃薯、东乡刺绣等特色产业。“受发展基础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因素制约,全县产业发展面临带动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东乡族自治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杨志军表示,“碧桂园通过调研对接,推动合作,恰好可以补齐短板。”
大企业参与扶贫,优势在于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和成熟的市场思维。碧桂园通过碧乡电商、凤凰优选扶贫专柜、参加展会等外部渠道和内销途径,对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推广。
截至7月,碧桂园通过“碧乡”品牌挖掘14县优质农特产品115款。碧桂园旗下碧乡、碧家和凤怡3家社会企业,致力于扶贫产品开发,打通酒店、食堂、社区等市场,截至目前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5000万元,链接超3万名贫困人口。 在湖南平江,碧桂园成立湖南誉湘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收购贫困户种植的红薯、糯米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大大提升产业附加值。
在安徽舒城,碧桂园将舒城的小兰花变成碧乡产品,通过凤凰优选渠道销售。
在河南虞城,碧桂园还对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粘谷酒的传承人杨威,借助“碧乡”平台,帮助其打造红粘谷小米、红粘谷酒等特色品牌。
碧桂园还从人的角度出发,截至目前,扶持2000多名返乡扎根创业青年,间接带动3万贫困户增收。
此外,碧桂园通过碧乡、碧家和凤怡3家社会企业,累计推广消费扶贫产品近5000万元,链接超3万名贫困人口。
10县相继宣布摘帽
2018年5月20日,碧桂园宣布全面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结对帮扶全国9省份14县3747个村,助力33.6万建档立卡人口脱贫,目前已有超20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帮扶增收4471万元。
在碧桂园结对帮扶9省份14县一周年之际,有10个帮扶的貧困县相继宣布摘帽,包括河北平山县、滦平县、崇礼区、新河县以及河南虞城县、广东英德市、安徽舒城县、广西田东县、湖南平江县、陕西蓝田县。
预计到2019年底,陕西宁陕县、耀州区,江西兴国县将摘帽;2020年底,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将实现摘帽。
事实证明,通过党建扶贫扶志、产业扶贫扶富、教育扶贫扶智、就业扶贫扶技为主,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真正实现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
当下,碧桂园仍在开拓乡村扶贫旅游等多种可持续脱贫途径,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在广东英德,碧桂园打造了鱼咀、连樟等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方式带动乡村振兴。碧桂园还开发了首批5县扶贫旅游路线,组织3000人次参加扶贫活动。
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需要凝聚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最终形成强大合力。
为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今年5月20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新浪微博、篮球名人杜锋等70多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发起社会扶贫共同体,先行先试,联合合作伙伴、业主、媒体等社会各方力量,凝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社会扶贫共同体致力于将各参与方在消费需求、业务拓展、就业岗位、捐赠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捆绑打包”,与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有效对接、按需配置,使扶贫融入各单位、机构、个人发展的基因,实现扶贫参与者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