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方向,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传统的财务审计在新的条件下就显得很不适应,必须进行改变、补充和完善,本文就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字:电算化会计 审计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 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 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5 分析审计风险。
6 制定审计计划。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应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做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线索的变化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行,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薄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和磁带,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守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寻。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技术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也能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踊跃追查。这些程序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
五、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六、对策与建议
(一)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
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提出要求,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 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关键是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其中可性最重要,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一票否决权。
(二)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所谓通用数据接口,是指为了外部(国家和社会)以及内部和财会管理进一步深加工信息的需要,要求各种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门开发的软件,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人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而且要保证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任何人不得任意修改。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统一性;二是强制性。前者是技术上的要求,后者是组织上的要求。两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三)加强对内部的控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一切经济信息的完整、正确与可靠,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业绩,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对于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必须通过调查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实施依据性试验来查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对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价。
人员在调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要对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的流向、电子数据处理用于特定的会计处理范围以及会计控制的基本结构进行审查,同时,必须识别特定的会计处理与会计控制的关系,以及会计控制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四)给人员以工具软件的强有力支持
在计算机的手段方面有两种做法:
1 由专业人员或软件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如同会计软件分为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一样,计算机软件也可分为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人员的任务是经过培训会操作这些软件。
2 由人员根据工作的要求,借助软件工具来完成工作。对人员培训的侧重点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软件。由于更多的是处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问题,主观性、灵活性比会计核算要大得多,更适宜用这种方式。
在这方面,微软office系列软件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已为中国广大公众所接受,excel作为一个高效的电子表格软件,非常适合于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和工作,而且能方便地调用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所建立的有关数据库,包括通用数据接口的文件。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加强对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给人员以软件工具的支持,是完全可以把计算机工作搞好的。
参考文献:
[1]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会计研究,1998。
[2]王慧苓:个人电脑与电算化财务应用[M]学普及出版社,1994。
关键字:电算化会计 审计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
一、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程序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状况,并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基本情况,如电算化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
2 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 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5 分析审计风险。
6 制定审计计划。
(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电算化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应包括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
(三)、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四)、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做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线索的变化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行,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传统的账薄没有了,绝大部分的文字记录消失了,代之的是存有会计资料的磁盘和磁带,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肉眼不能识别。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这中间的全部会计处理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守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不完全适用。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寻。
三、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内容
(一)、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如输入、输出的授权控制,业务处理的审核等。另一方面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评价,可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能在何种程度上防止或发现会计报表中的错误及经营过程的舞弊。
(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在这部分里主要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会计软件程序的审计可采用通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及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数据转换功能的方法来完成。
(三)、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会计数据处理的真实性、正确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可靠性,所以这一部分的审计是至关重要的,注册会计师可采用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相对比,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等方法,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四)、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系统维护等。电算化系统的质量,运行水平,一方面依赖于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条件下的审计技术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既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查,又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功能的审查,必须运行计算机,让计算机执行各种操作和处理,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此项审查是不能离开计算机仅由人工来完成的。也能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事先在被审计的计算机系统中的嵌入审计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执行审计监督,建立审计跟踪文件,记录符合指定条件的会计事项及其操作处理的有关信息,以便日后审计人员踊跃追查。这些程序还可以执行一些特殊的审计功能。
五、电算化会计条件下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踊跃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六、对策与建议
(一)对包括会计电算化在内的信息系统进行事前与事中
在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中,应当明确提出要求,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人员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以及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主要审查系统的合法合规性、安全可靠性、可性及可维护性。在系统测试过程 中,主要测试形成系统核心的程序功能是否达到原定要求,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严密,程序编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测试数据运行结果是否正确。并应对非法数据的容错功能,以及系统抗干扰和对付突然事故的能力,发生非常事件、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能力作特别测试。在系统评价过程中,关键是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原定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其中可性最重要,如果达不到,有权否决整个系统,即授予在系统设计中的一票否决权。
(二)通用数据接口的设计所谓通用数据接口,是指为了外部(国家和社会)以及内部和财会管理进一步深加工信息的需要,要求各种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门开发的软件,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人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规定在会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出的同时,必须向该数据文件中输入数据,而且要保证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任何人不得任意修改。
这里强调两点:一是统一性;二是强制性。前者是技术上的要求,后者是组织上的要求。两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
(三)加强对内部的控制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一切经济信息的完整、正确与可靠,有效地考核、评价各部门的业绩,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对于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事业单位,人员必须通过调查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实施依据性试验来查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并对内部控制的可靠程度进行评价。
人员在调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要对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的流向、电子数据处理用于特定的会计处理范围以及会计控制的基本结构进行审查,同时,必须识别特定的会计处理与会计控制的关系,以及会计控制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和薄弱环节。
(四)给人员以工具软件的强有力支持
在计算机的手段方面有两种做法:
1 由专业人员或软件公司开发计算机软件,如同会计软件分为商品化通用会计软件和专用会计软件一样,计算机软件也可分为商品化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人员的任务是经过培训会操作这些软件。
2 由人员根据工作的要求,借助软件工具来完成工作。对人员培训的侧重点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软件。由于更多的是处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问题,主观性、灵活性比会计核算要大得多,更适宜用这种方式。
在这方面,微软office系列软件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已为中国广大公众所接受,excel作为一个高效的电子表格软件,非常适合于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和工作,而且能方便地调用各种商品化会计软件所建立的有关数据库,包括通用数据接口的文件。通过上述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加强对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培训,给人员以软件工具的支持,是完全可以把计算机工作搞好的。
参考文献:
[1]邱寒:会计软件设计如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会计研究,1998。
[2]王慧苓:个人电脑与电算化财务应用[M]学普及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