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I数据的淮河流域洪涝监测分析

来源 :地理研究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hijun3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被动微波遥感SSM/I数据计算的极化比值指数PRI和RAT技术,提出极化比值变化指数PRVI。利用淮河流域1988~2005年6月下旬到7月期间的PRVI数据研究了淮河流域的洪涝时空特征,重点分析了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1991年和2003年的洪涝特征,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是淮河干流中游及其向北岸、上游和下游方向延伸约100km,向南岸延伸到流域南界的区域出现PRVI高值带,并结合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分析了PRVI高值带出现的原因,指出PRVI高值
其他文献
2012年10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胡序威先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胡先生在地理学界与规划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对中国的城镇化问题一直较为关注,在城镇化的概念引入我国,为规划界所知晓到了解,以及各领域对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1个多小时的访谈中,胡先生回顾了我国城镇化的基本历程,对当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着深刻的思索,言语间不断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注
期刊
~~
期刊
2012年5月19日,第一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和同济规划大厦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内主要规划院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300余位来宾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由国内主要规划设计机构推选的23位青年规划师分4个论坛进行了主题演讲,议题关注城乡规划领域的实践与创新,内容涵盖城乡统筹、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新区规划、城市文化、生态规划、商业
期刊
人口是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实体,区域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与人口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人口数据,利用模型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空结合的角度对黄土高原地区过去2000年来的人口增长和和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总量变化受政策、历史事件及社会稳定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历史时期呈现大幅波动,新中国成立后呈平稳增长的态势;②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着黄
期刊
外来人口是城市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研究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居住、就业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探索常住人口内部分层现象及其成因,进一步分析人口政策,有助于消弭差异,实现社会融合,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促进不同社会阶层全面发展,构筑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本文以厦门市为研究区,构建外来人口集中度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和Logistic模型,分析厦门市常住人口的居住分层特征。研究
期刊
本研究从行为地理学的视角,以空间稳定性假设为出发点,提出辨识生活空间单元的新方法。借鉴行为地理学关于微观个体的数据采集方法,在北京市清河永泰居住区随机选择了100位居民为对象,对其日常活动空间的驻点信息进行了调查。通过对居住地和驻点联系的K-Means空间聚类分析,对生活空间单元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分析表明:①属于相同生活空间单元的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和频率比较接近;②小区建成年代、规划设计、房价等空间
期刊
利用安徽省70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和相对湿度,根据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得到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GIS空间插值对气候舒适度进行综合区划和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气候舒适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季节上每年4-10月气候总体舒适,而11月-次年3月气候相对不舒适;空间上南部地区气候较为舒适,而北部气候相对不舒适。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年气候舒适天
期刊
本研究以曾发布台风警报和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不小于50 mm为标准,分别在台湾东部的宜兰、花莲、成功、台东、大武、兰屿等6处测候站1960-2009年的观测资料中,界定出117~151次不等的台风强降雨事件,并取最大24小时降雨量和年次数为强度与频率指标,采用非母数统计验证方法,检视各测候站研究年期内台风强降雨事件之强度和频率序列的趋势变化与阶段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研究区内台风强降雨事件的降
期刊
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高相关协变量的选取决定了插值结果的精确性。以2001-2009年全国728个气象站点日降水为数据源,提取年降水量数据,在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两协变量高程(DEM)和距海岸线距离(DCL)的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ANUSPLIN软件,比较不同协变量下降水量插值结果精度在全国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的差异。以DEM、DCL及DEM-DCL分别为协变量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发现:①在全
期刊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化估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资料、时间尺度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当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升温估算方法,本文以1970-2007年的气温数据为基础,分别应用直接算术平均法、逐站计算法、区域面积加权法、一级差分法和空间插值法,对中国大陆近40年的升温幅度分别进行了估算,从结果的对比分析中揭示中国地表气温变化估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中国大陆地区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