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的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指出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育理念滞后、校园文化氛围淡薄等,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设置合理课程体系、建设合格师资队伍、优化校园文化氛围等策略,以期促进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工科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发展策略
  人文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目前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受到极大的挑战。很多院校仅仅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工科类的院校,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并不少见,成为影响其全面发展的一个弊端。因此,根据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结合工科院校的专业培养的特点,提出提高其发展水平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时代课题。
  一、人文素质的概念及其在工科院校的教育现状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及其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科技和人文被割裂的后果发展到极端就是两种畸形人的出现,一是只懂得科技而没有灵魂思想的“空心人”,另外一种是妄谈人文却不懂科技的“边缘人”[1]。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将文化素质定义为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基础,这其中的文化素质是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的气质和修养,而人文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和相关知识的传授将这种气质和修养内化到个人本身,成为其比较稳定的品质。一般说来,人文素质包含“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2]。《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文素质的提升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它的基本目标是让大学生跳出自我的小天地,关注人生,关心社会和世界:首先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健全学生的人格;再次它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竞争力。
  (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教育理念的停滞
  曾几何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观念深深影响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当前虽然工科院校能够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实际上,在工科院校中建立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较困难,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情况时有发生。专业课程的设置精益求精,导致学科口径越来越窄;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对于其能力的培养却跟不上,这些都导致人文素质教育在工科院校的日益边缘化。
  2.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之后,奔着找到好工作的想法,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成为他们头等重要的大事。除此之外,时间大多用在各种专业证书考试上,忽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还有一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专业学习权且顾不上,更谈不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他们缺乏基本的人文知识,文明修养不高,审美情趣较低,责任感淡漠,人际交往方面不成熟,更有甚者心理脆弱,遇到困难时无法自我调节。
  3.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不健全和师资素质的亟待提高
  某些院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有这样的理解,即在现有的社会科学课程的基础上再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课程,就是合格的人文素质教育,或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同人文素质教育相比,社会科学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策略性和直接性更加明确,而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古往今来的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其社会性、道德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昭然若揭[3]。总体来说,人文素质的教育更加潜移默化,需要多种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环境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生能在心理、情感、观念和行为上培养社会道德和崇高情操的教育目的。而在当今的工科院校中,学生渴望获得人文知识,但是学校设置的人文课程屈指可数,这一点非常矛盾。另外,在制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计划上,全校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设计,而是各专业自行设计,专业技能课程至上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数量匮乏,其素质亟待提高。在工科院校中,各项课题申报和职业培训都比较倾向于专业课程老师,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教学效果。
  4.校内人文氛围不够浓
  一些工科院校位于中小城市,中心大城市对其文化辐射有限,有些城市仅有一所高等院校,没有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机会。并且,一些工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匮乏,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挖掘还仅仅处在探索阶段,这些都导致校园整体人文氛围不够浓。
  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的品质提升对于工科院校实现全面发展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即主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科学的教育,同时也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使文理两科的大学生对于相对陌生的人文或者自然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针对上文现状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工科院校构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思想,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实用性的追求使很多高等院校仅仅注重专业教育,从这一层次说,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了放大而教育的本体功能则被忽略。真正的人才并不是止步于实用技能的优秀,应该具备同时代发展同步的创新理念和独立思想,有审美情趣,道德高尚,全面发展。另外,从教育目的说,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要从仅传授专业技能知识转向兼顾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高等教育虽然已经逐步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但是其对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创新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播功能是恒定的,即帮助学习者实现自身素质提高内化,这一点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爱自己、他人乃至社会;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认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立合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门非专业技术类的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工科院校作为专门类的院校,要充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例如师生情况、教学情况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工科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为课堂教学,所以在工科院校中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可以使人文素质教育事半功倍。单一的工科专业和课程设置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是不利的,因此设置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可以为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夯实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可以由几个层次构成。第一,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例如《大学语文》、《传统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是典型的综合类人文课程;第二,在全校设置门类众多的公选类人文素质课程。公选课是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其情操,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公选课门类众多,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强调的是,在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时,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点。只有教育和兴趣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开设《人际交往礼仪》课程,学生可以学到日常交际中的礼节并且学以致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三,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增加就业竞争力[4]。第四,加强现有的文科课程建设力度。例如语言类课程、历史类课程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社会洞察力有积极的作用。第五,工科院校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中应该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实现专业教学效果的拓展和优化。
  工科院校人文素质培养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教师的人格、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等人文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工科院校中人文类专业较弱势,人文学科及其师资在支持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一些专业特色明显的工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以特色为主,工科占大部分,工科专业学生的数量极庞大。在这样的整体环境下,优秀人文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必需的。为了保证人文师资队伍的质量,应该对在职的人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同时对拟录用的新教师考核后才能上岗。
  (三)全方位健全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营造校园人文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中环境的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十分关键。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建设校风的基础,如果在工科院校中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将大幅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效果。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科技、文化、体育、学术和艺术活动,扶助校园文化社团的生存和发展,例如诗歌协会、书法协会、朗诵协会等等,大学生们会自觉提升人文素质,优化他们的气质和修养。学习之余,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们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这个大学堂来提升个人能力,让学生了解社会,并且将所学的人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
  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选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参与各项社团文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可以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且给予一定的学分。
  三、结语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对落后会影响学校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够重视、师资的较为匮乏、课程设置的不够合理等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合理的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工科院校人文素质培养体系是在一定指导思想下,根据明确的目标,将合理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良好的人文氛围、合格的师资队伍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机统一起来,科学有效的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的总和[5]。除了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这一主要途径之外,大学生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活动都应该得到关注。工科院校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巨的,应当贯穿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各项学科知识及思维方法,健全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习惯,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开云.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1(1):68-71.
  [2]刘江.工科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6-58.
  [3]王宪玲.工科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2):45-46.
  [4]朱云生.地方工科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系统性构建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4):99-102.
  [5]陈元福,韩春.大工程观视野下的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南方论刊,2009(12):48-50.
其他文献
建国50多年来,煤炭工业为新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2/3以上的一次能源,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虽然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快速增长,但煤炭在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案例教学的可能,论述了其研究的意义,分析探讨了现有网络课程中在线案例学习的常用形式。其次针对案例教学的模式构建了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