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47.4
宿舍文化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
我校是我市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朝鲜族学校,很多来自农
村的学生需住校学习。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住宿生的自觉行为,培养住宿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校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什么叫自律呢?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
目前我校住宿生中有些学生从小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纪律意识差,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正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全校住宿生有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文明、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必须培养住宿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住宿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一、激发学生的“自律”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的规律来看,也只有实行“自律”教育,培养起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情感,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所以,每当开学初我就带领住宿生详细学习《住宿生管理制度》、《住宿生卫生习惯要求》和《宿舍作息制度》等有关宿舍管理的制度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举例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宿舍生活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如果做不到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坏处?”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吾之所为”是为“吾之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形成自律意识,激发起“自律”的情感,甚至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二、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宿舍管理是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宿舍管理停留在单一的“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而更多地要在“导”的层面上下功夫。只有走近学生,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由他律变自律,真正体现德育本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注重老师的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晓之以情, 循循善诱;全面引导住宿生从打扫寝室的卫生、整理被褥、物品摆放等小事做起, 自己能做的事情决不让别人替代,摆脱依赖,逐渐走向生活自立。
二是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帮带形式,使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不仅逐步树立自信心,还使低年级的学生很快的融入集体,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心,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还建立了住宿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良好的关系,逐渐地
提高了自觉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带动自己寝室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讲究卫生、遵守纪律,提高自律能力。作为老师要及时地掌握每个寝室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懂得根据纪律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自觉遵守宿舍纪律,逐步提高自律能力,提升文明行为,促进宿舍文化建设。
三、适时表扬、鼓励,提升自律意识。
对学生来说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或鼓励是自觉提高自律能力的推进剂。所以每天都把表现好的学生报到全校值周评比当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并及时写在表扬栏上进行表扬。其次,把住宿生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使班主任在班会也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宿舍的榜样推动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学生中树立榜样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他们可塑性强,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每月评选的“优秀寝室生”、“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进步之星”等方面的学生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对全面带动其他住宿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们和自律意识、自律能力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
四、自我修正,提高自律能力。
学生自律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渐进转化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指导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自我强化手段,以实现自我调控,从而形成自律品质。
如:男生的自律能力不是很好,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散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坚持性与持久性较差等。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找出不足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修正措施,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每月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和落后的学生都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等自我强化手段,挖掘的优点继续发扬,不足点则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自我修正。因此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学生就能学会“自省”、从而“自控”、“自律”,提高文明行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总之,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学生进行自律性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终是促进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宿舍文化是指依附于宿舍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等。它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各方面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所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和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
我校是我市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朝鲜族学校,很多来自农
村的学生需住校学习。如何使行为规范成为住宿生的自觉行为,培养住宿生的自律能力,是学校宿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什么叫自律呢?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
目前我校住宿生中有些学生从小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纪律意识差,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正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全校住宿生有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文明、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必须培养住宿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住宿生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一、激发学生的“自律”情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的规律来看,也只有实行“自律”教育,培养起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情感,使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所以,每当开学初我就带领住宿生详细学习《住宿生管理制度》、《住宿生卫生习惯要求》和《宿舍作息制度》等有关宿舍管理的制度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举例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做到这些?”“做到这些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宿舍生活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如果做不到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坏处?”学生是自己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吾之所为”是为“吾之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情感和行为,形成自律意识,激发起“自律”的情感,甚至不光自己要遵守这些纪律,同时在必要时还要制止违纪行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自律。
二、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化为“自律”。
宿舍管理是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宿舍管理停留在单一的“管”的层面上进行思考,而更多地要在“导”的层面上下功夫。只有走近学生,服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由他律变自律,真正体现德育本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是要注重老师的言传身教, 动之以情,晓之以情, 循循善诱;全面引导住宿生从打扫寝室的卫生、整理被褥、物品摆放等小事做起, 自己能做的事情决不让别人替代,摆脱依赖,逐渐走向生活自立。
二是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帮带形式,使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自理方面不仅逐步树立自信心,还使低年级的学生很快的融入集体,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关心,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还建立了住宿生之间互帮互助、相互鼓励的良好的关系,逐渐地
提高了自觉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寝室长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带动自己寝室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讲究卫生、遵守纪律,提高自律能力。作为老师要及时地掌握每个寝室的情况,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自己懂得根据纪律来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达到自觉遵守宿舍纪律,逐步提高自律能力,提升文明行为,促进宿舍文化建设。
三、适时表扬、鼓励,提升自律意识。
对学生来说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或鼓励是自觉提高自律能力的推进剂。所以每天都把表现好的学生报到全校值周评比当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并及时写在表扬栏上进行表扬。其次,把住宿生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使班主任在班会也能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宿舍的榜样推动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学生中树立榜样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他们可塑性强,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每月评选的“优秀寝室生”、“卫生小明星”、“纪律小明星”、“进步之星”等方面的学生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自我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此,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对全面带动其他住宿生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们和自律意识、自律能力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宿舍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建设。
四、自我修正,提高自律能力。
学生自律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渐进转化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指导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自律品质,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自我强化手段,以实现自我调控,从而形成自律品质。
如:男生的自律能力不是很好,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散的现象;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坚持性与持久性较差等。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找出不足的地方,制定切实可行的自我修正措施,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每月评选出的优秀学生和落后的学生都要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等自我强化手段,挖掘的优点继续发扬,不足点则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进行自我修正。因此老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学生就能学会“自省”、从而“自控”、“自律”,提高文明行为,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总之,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学生进行自律性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终是促进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