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分化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学在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地位
  政治社会化,即社会个体在与外界互动中过程中,将政治文化加以内化,促进政治性发展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大众传媒等。其中,“学校系统显然是最系统化、强有力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对于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向青少年传授关于政治世界以及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作用的知识。学校向儿童提供各种政治制度和关系的具体观念。学校还灌输社会的各种价值和态度。学校可以在形成对政治竞赛的各种不成文规则的态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学、中学和大学对个体政治社会化都有影响,但其侧重点存在差异。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态度、人格主要形成于儿童期,成年人的政治行为是其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和认识能力的逻辑结果。当个体进入中学以后,抽象思维的能力迅速发展,对政治角色、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有更为理性和全面的认识。总体而言,中小学生还远离政治现场,参与政治实践的机会很少,政治角色意识还没有分化,这些都有待大学期间政治社会化的继续。
  大学中的政治社会化在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与中小学都存在明显差异。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属于文化教育机构,但实际上,中国大学在很多时候都作为一个政治场域,中国大学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自现代大学产生以来,相关的各项制度安排都有明显的政治导向与训育作用。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干部、党员在参与这一政治场域时实现了政治社会化。
  二、大学影响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在一定意义上,大学中构成了一个“政治场域”,这对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的自在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有意识、有目的构建的,但确实客观存在。
  (一)大学教师的影响
  大学教师大多承载着一些政治文化,其政治认知、态度和倾向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对于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取向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大学生有直接接触的一些大学教师,如辅导员、院系团委书记、学校学工部部长以及教学院系的领导,本身就身处高校政治系统中,扮演着特定的政治角色,其“政治人”的特征比较明显,其政治实践对于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一种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虽然专业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各种专业知识的教育,但也可以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政治教育,还可以通过专业课教师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具有隐性的政治社会化功能。通过专业课教学渗透政治思想等内容可与作为政治社会化主陣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形成良性互动。
  (二)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也具有间接作用。和谐的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转变。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事先征求大家的意见,或者推选代表表达学生的意见;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让学生参与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会干部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学生多数已经是成年的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高校通过组织他们参加选举等正规政治活动,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校园中的组织机构都有自身运行的纪律和秩序,体现着不同的政治理念。参与这些组织会对学生政治情感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学生政治实践的影响
  我国大学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生政治组织系统,大学生可以借此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政治实践,如学生干部的竞选、当选学生干部后的各项“施政”等。大学中的学生政治实践有助于帮助增强政治参与意识,锻炼政治活动能力。
  大学生生活在党团组织、系部班级、学生会组织、各种社团。这些组织运行的状况即组织生活和活动是否民主有序、生动活泼、团结一致,个人在这些组织里能否具有民主意识,能否感受到民主氛围,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养成良好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习惯具有直观的、直接的作用和推动力。学生干部选拔是否科学民主,日常管理是否程序公开民主、监督到位,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民主意识、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
  社会实践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高校配合课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实践锻炼和社会教育模式健全大学生的成长机制。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精英性,一方面,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大多是在校学生中的优秀成员,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内容上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精英色彩,这有助于大学生精英意识的形成,有助于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精神的养成。总体而言,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创新能力等。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参观烈士陵园和革命圣地等活动,使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回顾历史,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政治现实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此外,校园组织及各种社团环境、管理环境、寝室环境等等对大学生日常政治社会化的影响都不可忽视。
  坚强的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实践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分化
  大学生中的政治参与机会总是有限的,不是所有想进入大学生政治系统的都能进入,在大学生政治权力的金字塔中,能够登上塔尖的人更少。这样,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出现了分化。大学不仅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而且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分化。
  (一)政治认同和参与意识的分化
  在政治活动中,政治认同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可以提供导向和动力。政治认同感,是人们以特定的身份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随着经济生活重要性的日渐凸显,人们越来越多地对经济精英产生崇拜,随着学术与政治之间的逐步分离,相当一部分学人也逐渐开始与政治划清界限,专心向学。大学生是思维活跃,观念容易解放的群体,当今的中国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逐渐多元,政治导向的价值取向逐渐减少,经济导向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少数学生扎根于学术研究。这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自我发展道路设计上自愿偏离了政治系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自己封闭起来,避免同外界政治发生联系,避免参加政治活动,变成一种远离政治的纯生活型、事务型的人。他们迫于学校的纪律命令而参加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他们在群体性的政治参与,如大型会议、集会、政治报告会及其它政治活动中表现淡漠、参与随意。
  有些大学生是经过努力,但不得不偏离大学生政治,有的人参与较低层次的政治实践,有的人可以参与较高层次的政治实践。即使是那些积极参与政治的大学生,其参与也只是工具性参与而不是目的性参与,只是把政治参与当作实现他们其他目标的手段而已。政治参与是一种实际的政治行为,它与主观的政治态度是两个相对分离的变量。大学生谈政治较多,而实际参与较少,显示出政治意识与实际的政治行为存在较严重的差异。
  由此,大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参与政治实践,这进一步促进其成为“无政治阶层”。政治参与与政治疏离感联系密切。越是表现出政治疏离感的人,其政治参与的意愿也就越低,越倾向不去投票。长期不参与政治,容易产生政治疏离感,对政治体系及其运作的不认同,政治疏离内在地表现为政治无力感、政治无意义感、政治无规范感及政治孤立感等,外在的表现为不关心政治事务、不讨论政治话题和不参与政治活动。
  (二)政治认知的分化
  政治认知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政治知识的有无、多少是影响甚至决定个人政治态度、政治选择、政治方向、政治信仰的重要基础。“政治天才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在什么程度上使个人圈子的放射线大到社会圈子上去,伟大的政治家的生活范围和时代生活范围具有同一个圆心”。也就是说,政治精英善于把自己的意愿投射到他所领导和影响的社会圈子中去,他们具有政治远见,了解全局,能够把握现实和预测未来,从而左右社会的发展方向。
  我国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发展除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之外,还可以在政治实践中习得诸多默会知识。大学生政治实践参与的分化往往带来政治认知发展的分化。
  (三)政治能力的分化
  政治能力主要包括政治思维能力、辨别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一般而言,政治精英在政治实践活动中,能够深谋远虑,分析、解决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实际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对政治精英的能力结构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规定性。现代政治精英的能力要求包括变革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变革的能力依赖于新的理念与愿景,要求政治精英扮演一种“政治家”或“领导者”的角色。实践的能力依赖于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国情的熟知,它要求政治精英拥有落实理念和愿景的政策设计能力和制度设计能力。
  从政治能力的形成看,政治知识的学习是基础,政治能力是对政治知识熟练掌握基础上的灵活运用;政治训练和实践是关键。因此,大学中的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播以及提供的大学生政治实践对于个体政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的各種能力,脱离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是无从提高和发展的。
  大学中的学生政治实践可以帮助社会个体能动地参与政治过程,提高从政能力。在政治角色分化中,大学中学生的从政能力出现了较大分化。这主要表现在,主要学生干部处于学生政治系统的中心,他们有更多的政治实践机会,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各界交流,这更有助于其政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角色意识的分化
  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总是扮演着特定的角色,这对于形成政治角色心理、内化政治行为规范、养成政治人格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从政角色的分化导致了政治心理的分化,如长期作为主要学生干部的个体容易产生强烈的权力意识,形成控制局势和别人的欲望,而在学生干部系统中长期处于底层的学生,容易形成规范意识、服从意识。
  政治身份决定着人们与政治权力的距离,对人们获取政治资源、利用政治资源获取自身利益有着重要影响。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较高的水平,还大力培养教师的教育主体意识和反思总结意识。因此,教育工作
Carboxylesterase,a necessary enzyme in various mammalian cells,has been employed in various biological applications.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novel c
提高高三生物复习课的有效性,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复习,可以为高考冲刺夯实基础,节约学习时间。目前,在生物复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主动性差、重理论轻能力、缺乏系统性等一系
期刊
小学各学科中,最具理性的学科就是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上好数学课,让学生喜爱这门学科是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作如下浅述。
“我们尝试了什么?”这是浙江省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钟洪江们对非公企业工会主动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简称“主动参与”)的自问。的确,劳动保护在许多企业已被淡忘,在非公企业
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她主持过20多项部委和国际著名机构的科研课题,并获得包括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十佳教师”
区域地理的学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应该从区域定位层面区域认知层面两方面进行更好的理解。地
一天,我们班的一个学生突然跑过来对我说:“崔老师,您快去看看吧!小宇用粉笔在图书馆外面的墙上画画。”起初我听了不太相信,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呢?我们学校是一座 One day
期刊
本文报导采用快脉冲放电系统首次在气压120-627kPa放电余辉期对与N2电荷转移速率系数的测量。测量得到的由两体与三体速率系数组合成的有效速率系数随气压增加而线性增加,实验中未出现饱和
新课程改革仍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改善课堂的教学现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也成为每一位教师目前的主要职责。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让每一位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