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全面推进新课程教学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数学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其中包括如何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背景;如何更新学生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己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希望对解决农村数学教学的实际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 兴趣 学习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 由于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要么不懂,要么一知半解. 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
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特别是山区学生较多的学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不会把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联系到一起,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 另外,家长多数学历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有个别家长灌输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
例如,当学生有了角的基本知识后, 教师对着黑板前的挂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4小时内,时针和分针有几次重合?几次成直角?
学生每天都能见到闹钟,但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经教师一问,学生对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开始议论. 类似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多搜集一些,在教学时适时提出让学生讨论,使学生逐渐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 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 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 我们可以用扑克牌替代正、负数来做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名同学组成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抽得的数大,则谁胜. 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了一种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
三、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农村初中90% 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解决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 怎样才能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第二,抓重点,做笔记. 在上课时,教师强调的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 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过后就会遗忘,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 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 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是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② 归纳与演绎. 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时,也就是演绎.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将其有效地结合起来,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③ 类比与联想. 如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更加灵活. 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联想到商的乘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得到发展.
④ 抽象与概括. 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 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原因在于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 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前卫的生活用品.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教学背景. 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女同学对足球不太感兴趣, 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改编,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改编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十分明显.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 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新课改是一个充满探索、 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 加强认识,及时反省,总结教改工作中的得与失,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努力落实新课改精神. 我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并不断创新,农村数学教学的花园里一定会绽放一朵鲜艳的奇葩!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 兴趣 学习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 由于农村初中大部分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要么不懂,要么一知半解. 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 针对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我对此作了一些研
究,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初中(特别是山区学生较多的学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不会把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联系到一起,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用处. 另外,家长多数学历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有个别家长灌输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 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
例如,当学生有了角的基本知识后, 教师对着黑板前的挂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24小时内,时针和分针有几次重合?几次成直角?
学生每天都能见到闹钟,但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经教师一问,学生对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问题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开始议论. 类似于这类问题,教师应多搜集一些,在教学时适时提出让学生讨论,使学生逐渐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 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 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老师,也正因为这样,学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 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2. 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 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 我们可以用扑克牌替代正、负数来做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名同学组成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它们相加,谁抽得的数大,则谁胜. 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成了一种游戏, 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3.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 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因为他们想不到会有教师说的那么高),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
三、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 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好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农村初中90% 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 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解决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有效数字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 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 怎样才能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第二,抓重点,做笔记. 在上课时,教师强调的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 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过后就会遗忘,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 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 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 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 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思维主要是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 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某一知识或某一题目分为几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综合就是将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的各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整体. 分析和综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思维方法.
② 归纳与演绎. 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去时,也就是演绎. 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将其有效地结合起来,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③ 类比与联想. 如通过对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这两个公式的理解,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更加灵活. 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在学习积的乘方时联想到商的乘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积与商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从各方面得到发展.
④ 抽象与概括. 如,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谈到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就是这两种方法的运用.
四、 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原因在于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 我们山区的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前卫的生活用品.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来创设教学背景. 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关于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开头,提出的一个关于踢足球的问题,女同学对足球不太感兴趣, 这样的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就没有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发现这一情况,及时地将此背景巧妙地进行改编,如,将上述问题改为打篮球的问题,就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经过改编后学生多数都能理解并能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效果十分明显.
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传统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应将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导”就是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 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地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新课改是一个充满探索、 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 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 加强认识,及时反省,总结教改工作中的得与失,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努力落实新课改精神. 我相信:只要一如既往,并不断创新,农村数学教学的花园里一定会绽放一朵鲜艳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