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留给后世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她的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坛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引发了评论家们不同角度的多种研究。本文以小说对传统哥特小说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为基础,来探讨小说对传统哥特人物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哥特传统人物 继承 发展
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在世间仅仅度过二十九个春秋便撒手尘寰,但她留给后世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世界文坛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一百多年来,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们对《呼啸山庄》的热爱和研究长盛不衰。评论家们从众多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有的从它的现代主义手法进行研究,有的对它的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研究;有的从它的哥特风格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这部小说在对哥特小说中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上进行探讨。正是因为小说对当时很受欢迎的哥特元素的继承,使它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又因为它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和超越,使它不断受到后世人们的追捧和称赞。
一、传统哥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1764年,一部名为《奥特朗托堡》,副标题为“一部哥特小说”的怪诞小说在伦敦“翻译”出版,标志着哥特小说的诞生。在这部小说里,男主人公曼弗雷德是个残忍野蛮的暴君,为了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休掉发妻,拿自己的女儿做交易,与儿媳的父亲达成协议,各自娶对方的女儿为妻,最后错杀自己的女儿,遭到了报应。这是哥特小说里常见的野蛮残酷的男主人公的形象。而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则是落难弱女的形象,在阴森可怖的古堡牢狱中饱受折磨。这一女性形象在后来的哥特小说中不断发展。1786年威廉·贝克福的《瓦特克》中,小说主人公一方面贪图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又对各种知识追根究底。他的巫婆母亲唆使他干尽坏事,最好遭到炼狱煎熬的报应。1794年安娜·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秘密》的问世,标志这哥特小说高潮的到来。全书以艾米丽与父母隐居乡间的田园生活开始,以艾米丽历经艰辛而获救并最终与恋人成婚结束。评论家莱斯利·菲德勒在《美国小说中的爱和死亡》一书中这样论述:“恶棍英雄确实是哥特体裁的创造……该体裁往往以恶棍英雄既引诱别人又自己遭受苦难、既迷人又邪恶为主题。”[1]可见,哥特小说的男主人公往往既是恶棍又是英雄,既是迫害者又是受迫害者;而女主人公则总是受到邪恶的男主人公的追求和折磨,被迫逃离,受尽了痛苦。
二、《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
拜伦首先确立了“恶棍英雄”的外表:深色的皮肤,体格强壮,有一双洞察一切、摄人魂魄的眼睛,表情则混合着轻视和阴郁;行为多变不可预测,时而郁郁寡欢,时而暴躁如雷。[1]希斯克历夫正是具备了这些特征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吉普赛人”,“身材挺拔,很有样儿,他面部表情阴郁……多少带点儿教养不够的傲慢”;而房客洛克屋德所见到的也正是一个郁郁寡欢,有时还有点凶恶甚至暴跳如雷的主人。希斯克历夫既是迫害者又是受迫害者。他身世凄凉,由老恩肖在回伦敦的路上捡回家,虽然老恩肖待他视如己出,但他却受到了恩肖儿子亨德莱的排挤和欺凌。当他受到心爱的凯瑟琳的背叛时,他便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计划,迫害于他人。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哥特主人公的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伊莎贝拉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出身良好,养尊处优,却受到恶棍希斯克历夫的引诱和迫害,最终被迫逃亡,独自抚养她与希斯克历夫的儿子直到死亡。不难看出,艾米莉在男女主人公的创作上,很大程度地沿用了哥特传统,创造出了经典的哥特式人物。
三、《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发展
希斯克历夫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与传统的哥特式人物有了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哥特人物对感情只有个人利益和欲望,而希斯克历夫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他对凯瑟琳的爱堪称是所有小说中最为强烈的爱情。甚至可以说,他的恨和恶皆因他的爱而起。因此,希斯克历夫相对于传统的哥特人物而言,更有英雄的一面,感情更强烈,形象更加立体化。在凯瑟琳重病快要死亡的时候,希期克历夫趁林敦不在偷偷去看她,“约莫有五分钟光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紧紧搂住她不放”。当看到凯瑟琳的病情严重到难逃一死时,他说:“哎哟,卡茜哪!哎哟,我的生命哪!叫我怎么受得了哟!”当得知凯瑟琳即将死去时,他像疯狗似的口吐白沫,“带着可怕的激动喊着,跺着脚,由于一阵无法控制的激情发作而呻吟起来:啊,上帝!真是没法说呀!没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没有我的灵魂,我不能活下去啊!”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呼啸山庄》时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绘出来。”[2]
而对于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描述,则是对哥特式人物更大的发展和超越。她敢爱敢恨,率情率性,感情丰富且强烈。艾米莉很少用篇幅来描述他们两人爱情的现实场景,而是从言语和行为上来挖掘和剖析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活动,从而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人物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进行探讨,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在这个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克厉的苦恼……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假使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可见凯瑟琳对希斯克历夫爱情的强烈。所以,即便凯瑟琳为了体面和尊贵嫁给了林敦,她心里想着的却还是她和希克厉在庄园上的生活。她发烧时的一段昏言昏语更是将她内心的活动达到了高潮。“那是火鸡的……这是野鸭的……希克厉在那上面安了一个捕鸟机,大鸟不敢来了”。对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大大加深了哥特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审美意识。
四、结语
总之,艾米莉既有效地继承了传统哥特人物的特点,使人物性格非常具有普遍性,又大大地对传统的哥特人物进行了发展和超越,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加形象的描绘,它“标志着小说从陈旧的解释和反应转移到对人性的内在现实和心理深度的探索,从而赋予了小说新的特色”。[3]
参考文献:
[1]Marie Mulvey-Robert,ed.,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8.
[2]宋兆霖.勃朗特姐妹全集(第八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4).
[4]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1).
[5]韩加明.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文学,2000,(1).
[6]艾米莉·勃朗特著.李献民译.呼啸山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哥特传统人物 继承 发展
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她在世间仅仅度过二十九个春秋便撒手尘寰,但她留给后世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在世界文坛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一百多年来,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们对《呼啸山庄》的热爱和研究长盛不衰。评论家们从众多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有的从它的现代主义手法进行研究,有的对它的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研究;有的从它的哥特风格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对这部小说在对哥特小说中传统人物的继承和发展上进行探讨。正是因为小说对当时很受欢迎的哥特元素的继承,使它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又因为它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和超越,使它不断受到后世人们的追捧和称赞。
一、传统哥特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
1764年,一部名为《奥特朗托堡》,副标题为“一部哥特小说”的怪诞小说在伦敦“翻译”出版,标志着哥特小说的诞生。在这部小说里,男主人公曼弗雷德是个残忍野蛮的暴君,为了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休掉发妻,拿自己的女儿做交易,与儿媳的父亲达成协议,各自娶对方的女儿为妻,最后错杀自己的女儿,遭到了报应。这是哥特小说里常见的野蛮残酷的男主人公的形象。而女主人公伊莎贝拉则是落难弱女的形象,在阴森可怖的古堡牢狱中饱受折磨。这一女性形象在后来的哥特小说中不断发展。1786年威廉·贝克福的《瓦特克》中,小说主人公一方面贪图感官享受,另一方面又对各种知识追根究底。他的巫婆母亲唆使他干尽坏事,最好遭到炼狱煎熬的报应。1794年安娜·拉德克利夫的《尤道弗的秘密》的问世,标志这哥特小说高潮的到来。全书以艾米丽与父母隐居乡间的田园生活开始,以艾米丽历经艰辛而获救并最终与恋人成婚结束。评论家莱斯利·菲德勒在《美国小说中的爱和死亡》一书中这样论述:“恶棍英雄确实是哥特体裁的创造……该体裁往往以恶棍英雄既引诱别人又自己遭受苦难、既迷人又邪恶为主题。”[1]可见,哥特小说的男主人公往往既是恶棍又是英雄,既是迫害者又是受迫害者;而女主人公则总是受到邪恶的男主人公的追求和折磨,被迫逃离,受尽了痛苦。
二、《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继承
拜伦首先确立了“恶棍英雄”的外表:深色的皮肤,体格强壮,有一双洞察一切、摄人魂魄的眼睛,表情则混合着轻视和阴郁;行为多变不可预测,时而郁郁寡欢,时而暴躁如雷。[1]希斯克历夫正是具备了这些特征的一个人。他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吉普赛人”,“身材挺拔,很有样儿,他面部表情阴郁……多少带点儿教养不够的傲慢”;而房客洛克屋德所见到的也正是一个郁郁寡欢,有时还有点凶恶甚至暴跳如雷的主人。希斯克历夫既是迫害者又是受迫害者。他身世凄凉,由老恩肖在回伦敦的路上捡回家,虽然老恩肖待他视如己出,但他却受到了恩肖儿子亨德莱的排挤和欺凌。当他受到心爱的凯瑟琳的背叛时,他便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计划,迫害于他人。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哥特主人公的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伊莎贝拉是一个典型的哥特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出身良好,养尊处优,却受到恶棍希斯克历夫的引诱和迫害,最终被迫逃亡,独自抚养她与希斯克历夫的儿子直到死亡。不难看出,艾米莉在男女主人公的创作上,很大程度地沿用了哥特传统,创造出了经典的哥特式人物。
三、《呼啸山庄》对哥特传统人物的发展
希斯克历夫在对待感情的问题上与传统的哥特式人物有了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哥特人物对感情只有个人利益和欲望,而希斯克历夫却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他对凯瑟琳的爱堪称是所有小说中最为强烈的爱情。甚至可以说,他的恨和恶皆因他的爱而起。因此,希斯克历夫相对于传统的哥特人物而言,更有英雄的一面,感情更强烈,形象更加立体化。在凯瑟琳重病快要死亡的时候,希期克历夫趁林敦不在偷偷去看她,“约莫有五分钟光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紧紧搂住她不放”。当看到凯瑟琳的病情严重到难逃一死时,他说:“哎哟,卡茜哪!哎哟,我的生命哪!叫我怎么受得了哟!”当得知凯瑟琳即将死去时,他像疯狗似的口吐白沫,“带着可怕的激动喊着,跺着脚,由于一阵无法控制的激情发作而呻吟起来:啊,上帝!真是没法说呀!没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没有我的灵魂,我不能活下去啊!”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呼啸山庄》时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绘出来。”[2]
而对于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描述,则是对哥特式人物更大的发展和超越。她敢爱敢恨,率情率性,感情丰富且强烈。艾米莉很少用篇幅来描述他们两人爱情的现实场景,而是从言语和行为上来挖掘和剖析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活动,从而把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人物的自然属性和本质进行探讨,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在这个世上最大的苦恼,就是希克厉的苦恼……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假使一切都留下来,独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陌生人,我再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可见凯瑟琳对希斯克历夫爱情的强烈。所以,即便凯瑟琳为了体面和尊贵嫁给了林敦,她心里想着的却还是她和希克厉在庄园上的生活。她发烧时的一段昏言昏语更是将她内心的活动达到了高潮。“那是火鸡的……这是野鸭的……希克厉在那上面安了一个捕鸟机,大鸟不敢来了”。对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大大加深了哥特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审美意识。
四、结语
总之,艾米莉既有效地继承了传统哥特人物的特点,使人物性格非常具有普遍性,又大大地对传统的哥特人物进行了发展和超越,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了更深层次更加形象的描绘,它“标志着小说从陈旧的解释和反应转移到对人性的内在现实和心理深度的探索,从而赋予了小说新的特色”。[3]
参考文献:
[1]Marie Mulvey-Robert,ed.,The Handbook to Gothic Literature,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8.
[2]宋兆霖.勃朗特姐妹全集(第八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邓颖玲.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外语教学,2005,(4).
[4]蒲若茜.《呼啸山庄》与哥特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02,(1).
[5]韩加明.简论哥特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文学,2000,(1).
[6]艾米莉·勃朗特著.李献民译.呼啸山庄.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