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政府贪污腐败问题时常发生,公共财务管理问题与漏洞的存在,成为公共部门贪腐败现象出现的根源。要想进一步提升公共财务管理效果,有效消除公共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需重视对政府会计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问题的分析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政府会计与公共财务强化对策,以期为公共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公共财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其中预算、采购等制度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些许问题的尚存使得公共财务管理的效果欠佳,在增大公共财务风险的同时,为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创造条件。正因此,如何强化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与效果,俨然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而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依据,政府会计与公共财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滞后的政府会计制度无法适用于当前公共财务管理中。所以需借助科学对策的施行,消除现阶段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提升我国公共财务管理水平。
一、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公共财务问题分析
1.公共资产流失
公共资产流失问题始终存在于公共财务管理中,近几年,贪污、盗窃等违法行为的频繁出现,促使公共资产呈现出不断流失的态势。因公共财务管理中尚存些许漏洞与问题,再加上部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使得公共资产被私有化。或者是部分人员被利益蒙蔽双眼,选择低价出售公共资产。再者,部分中介机构的与内部人员的串通,导致公共资产被大量侵吞。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公共资产流失的现象愈发严重。
2.政府负债
相关规定制度明确提出,地方政府禁止自行举债,规定不列赤字,预算编制需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原则,并且地方政府债券也同样被禁止发行。但是部分地方政府未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预算,致使赤字预算的现象频繁出现,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进而对公共财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政府会计问题
1.会计体系问题
1998年,相关预算会计制度的提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被分隔,转变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此种会计体制的划分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促使事业单位逐渐迈入市场。在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逐步实施“自负盈亏”机制,与政府财政之前的联系逐渐脱离。而行政单位会计却与政府财政的关联愈发紧密,政府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愈发严重。
2.会计目标定位
现阶段预算会计的总目标体现为各级政府依托于相关总预算会计信息的应用,可以为宏观管理的开展提供参考。此种制度的施行,其关注点在于各级政府与财政部门对下级宏观管控的信息获取,而针对社会中其它会计信息使用者存在一定的忽视。实际上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除了政府内部之外,还涉及到社会公众、审计部门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等。虽然政府采购、国库账单一账户制度的落实与应用,促使政府财务发生一定转变,但是政府会计目标与当前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政策相脱节,进而产生诸多政府会计问题。
3.财务报告问题
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财务报告问题,包括:(1)报告目标问题。部分政府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实际公共管理要求不相符,报告目标主要是向上级提供下级的预算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信息等。导致其他使用者无法获取完整且全面的政府会计信息。(2)报告内容披露不全。政府会计报告内容多为相关现金流信息情况的披露,而针对其它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不全,导致各级政府资产信息、负债信息等无法通过财务报告进行完全体现,并且政府服务、业绩等方面信息未得到有效体现。
4.会计核算范围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愈发完善而发生转变,相较于以往资金运动的开展,当前我国政府资金运动范围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这对公共资金使用提出更为严格的效率与效益要求。但是当前实施的会计核算范围无法满足当前公共资金利用的实际需求,尚存资金运动无法全面体现的问题,致使部分公共资金运动的开展无法做到全面反映与掌握。如固定资产核算未在以往财政总预算内会计内,致使固定资产折旧费未在会计核算中得到精准体现。若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控制仍不再政府会计核算之内,不仅会影响到政府公共资源监控有效性,甚至会增大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概率。
二、政府会计与公共财务问题解决对策
(一)公共财务问题解决对策
1.重视对公共财权科学配置
要想实现对公共财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合理配置公共财权至关重要,需以预算管理机制构建为基础,促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权运行的规范性与制度性。重视对地方财权与中央财权关系的梳理,依据对各级政府职能履行需求的分析,进行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加强关联,做到明确界定各级政府财权,确保公共财务管理的事权与财权相契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财权的统一管理,由政府财政部门全权负责相关收支管理,并由预算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公共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主要因素在于各级地方政府与公共部门掌握的财权较大,致使预算外资金过多的出现。而要想实现对胡乱收费与摊派现象的有效解决,必须侧重对公共部门财务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2.重视财务公开监督
需以财务公开的形式来提升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要求公共部门以民主公开的形式来体现部门财务收支信息,例如利用采购信息网、财务信息网、公开网络平台来体现财务信息,或者是通过召开听证会、新闻发布会进行信息公开,凸显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进一步提升公共部门财务信息监督效果。
(二)政府会计问题解决对策
1.重视对会计模式完善
针对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切不可完全照搬其它西方国家做法,而是需结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分析,进行会计模式的合理完善。現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包括私立、公立两种,且单位中囊括企业化、非企业化部门。以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将公立或国有事业单位纳入到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中,而针对私立及其它事业单位,可以纳入到企业会计体系中。 2.重视对政府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
以往政府会计目标不再适用于现阶段政府会计的发展,滞后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此,需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进行政府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重视对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在具体定位过程中,需将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划分为以下层次:(1)政府财政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为第一层次;(2)审计、立法、检查机关、司法等部门为第二层次;(3)政府投资者为第三层次;(4)社会公众为第四层次。必须确保且目标定位与其他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契合,为政府会计的优化与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3.重视财务报告体制完善构建
财务报告的编制,关乎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公共资金、财务活动以及履行承托责任等情况的体现。以往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收支等情况,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对此,财务报告的编制必须遵循公共财务管理需求,应结合以下几点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编制有效性:(1)针对政府部门具体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精准、及时的披露,确保其财务报告可以对政府公共财产收支情况进行连续反映。同时,提升财务报告的全面性,可以全面且完整的体现出政府与公共部门的相关会计信息。(2)对政府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客观、全面的体现,政府部门成本费用与经费支出存在不同概念,成本费用是立足于财务管理角度,对政府部门货币支出、物化支出进行综合体现,可以客观且公正的体现出政府部门成本水平。(3)财务报告编制需进行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的体现,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财务状况表、净资产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业绩表、先进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内容囊括其中,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完整性。
4.重视对权责发生制的引入
在政府会计革新过程中合理引进权责发生制,有助于公共机构财务管理效益的显著提升,并实现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强化,确保其核算的开展与现代政府会计实际需求相契合。不同于以往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权责发生制具备以下特点:(1)对经济资源计量有所重视,且实现对信息的全面化、多样化提供。具体信息提供种类包括资源与运营控制信息、经济主体财务评价相关信息、产品与服务成本信息、主体经营活动效率与经济相关信息等。(2)相较于以往机制的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更为精准、权威的会计信息,可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要求会计主体需进行负债、资产相关记录信息的全面保留,确保其信息的提供符合公共管理的全面需求。同时,公共资源对受托责任履行的程度可依据会计成本、义务信息提供进行评价,有助于政府外相关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负债信息、政府信息披露的加深掌握,做到对政府财务风险的加深了解。(3)政府部门在开展相关行政行为时,可依托于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的全面、真实记录。其现金流出入时间得到有效的拓展,可实现对运行成本进行更为精准、全面的计量与计算。
正因此,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引进十分必要,但是机制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需经历一个漫长且系统的过程周期。对此,需重视对效益与成本的权衡与分析,以综合权衡为前提,合理选择权责发生制的引进范围、方法以及过程等。做到在转化期间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权责发生制的逐步过渡,以此在保障政府会计改革成效的同时,达到缩减会计改革成本的目的。
5.重视对会计核算框架的全面构建
政府会计的改革需以核算框架的构建为依托,而要想实现核算全面框架的有效构建,需做到在政府会计核算中进行公共资金运动的相关非预算收治全部纳入其中。例如国有资本金、国有债权性质等资产。以期通过向构建全面核算框架来提升财政透明度,确保公共资金的利用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三、结语
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开展无法在朝夕之间完成,而是需要立足于长远角度,秉持着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步转变。当前,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问题的存在,致使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较为频繁,如何消除公共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创新改革,俨然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对此,需在充分掌握存在成因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对策消除公共財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与效果,为公共财务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保障。(作者单位:东明县财政局)
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促使公共财务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其中预算、采购等制度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些许问题的尚存使得公共财务管理的效果欠佳,在增大公共财务风险的同时,为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创造条件。正因此,如何强化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与效果,俨然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而作为公共管理的基础依据,政府会计与公共财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滞后的政府会计制度无法适用于当前公共财务管理中。所以需借助科学对策的施行,消除现阶段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提升我国公共财务管理水平。
一、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公共财务问题分析
1.公共资产流失
公共资产流失问题始终存在于公共财务管理中,近几年,贪污、盗窃等违法行为的频繁出现,促使公共资产呈现出不断流失的态势。因公共财务管理中尚存些许漏洞与问题,再加上部分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使得公共资产被私有化。或者是部分人员被利益蒙蔽双眼,选择低价出售公共资产。再者,部分中介机构的与内部人员的串通,导致公共资产被大量侵吞。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公共资产流失的现象愈发严重。
2.政府负债
相关规定制度明确提出,地方政府禁止自行举债,规定不列赤字,预算编制需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原则,并且地方政府债券也同样被禁止发行。但是部分地方政府未按照制度规定进行预算,致使赤字预算的现象频繁出现,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进而对公共财务造成严重影响。
(二)政府会计问题
1.会计体系问题
1998年,相关预算会计制度的提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被分隔,转变事业单位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此种会计体制的划分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促使事业单位逐渐迈入市场。在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逐步实施“自负盈亏”机制,与政府财政之前的联系逐渐脱离。而行政单位会计却与政府财政的关联愈发紧密,政府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愈发严重。
2.会计目标定位
现阶段预算会计的总目标体现为各级政府依托于相关总预算会计信息的应用,可以为宏观管理的开展提供参考。此种制度的施行,其关注点在于各级政府与财政部门对下级宏观管控的信息获取,而针对社会中其它会计信息使用者存在一定的忽视。实际上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除了政府内部之外,还涉及到社会公众、审计部门以及人民代表大会等。虽然政府采购、国库账单一账户制度的落实与应用,促使政府财务发生一定转变,但是政府会计目标与当前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政策相脱节,进而产生诸多政府会计问题。
3.财务报告问题
分析现阶段存在的财务报告问题,包括:(1)报告目标问题。部分政府会计报告的编制与实际公共管理要求不相符,报告目标主要是向上级提供下级的预算执行情况、资金管理信息等。导致其他使用者无法获取完整且全面的政府会计信息。(2)报告内容披露不全。政府会计报告内容多为相关现金流信息情况的披露,而针对其它相关重要信息的披露不全,导致各级政府资产信息、负债信息等无法通过财务报告进行完全体现,并且政府服务、业绩等方面信息未得到有效体现。
4.会计核算范围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愈发完善而发生转变,相较于以往资金运动的开展,当前我国政府资金运动范围呈现出逐年提升的态势,这对公共资金使用提出更为严格的效率与效益要求。但是当前实施的会计核算范围无法满足当前公共资金利用的实际需求,尚存资金运动无法全面体现的问题,致使部分公共资金运动的开展无法做到全面反映与掌握。如固定资产核算未在以往财政总预算内会计内,致使固定资产折旧费未在会计核算中得到精准体现。若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控制仍不再政府会计核算之内,不仅会影响到政府公共资源监控有效性,甚至会增大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概率。
二、政府会计与公共财务问题解决对策
(一)公共财务问题解决对策
1.重视对公共财权科学配置
要想实现对公共财务问题的有效解决,合理配置公共财权至关重要,需以预算管理机制构建为基础,促进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权运行的规范性与制度性。重视对地方财权与中央财权关系的梳理,依据对各级政府职能履行需求的分析,进行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加强关联,做到明确界定各级政府财权,确保公共财务管理的事权与财权相契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进行财权的统一管理,由政府财政部门全权负责相关收支管理,并由预算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公共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主要因素在于各级地方政府与公共部门掌握的财权较大,致使预算外资金过多的出现。而要想实现对胡乱收费与摊派现象的有效解决,必须侧重对公共部门财务行为的规范与约束。
2.重视财务公开监督
需以财务公开的形式来提升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要求公共部门以民主公开的形式来体现部门财务收支信息,例如利用采购信息网、财务信息网、公开网络平台来体现财务信息,或者是通过召开听证会、新闻发布会进行信息公开,凸显出社会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进一步提升公共部门财务信息监督效果。
(二)政府会计问题解决对策
1.重视对会计模式完善
针对政府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切不可完全照搬其它西方国家做法,而是需结合我国国情的综合分析,进行会计模式的合理完善。現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包括私立、公立两种,且单位中囊括企业化、非企业化部门。以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将公立或国有事业单位纳入到政府预算会计体系中,而针对私立及其它事业单位,可以纳入到企业会计体系中。 2.重视对政府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
以往政府会计目标不再适用于现阶段政府会计的发展,滞后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对此,需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进行政府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重视对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在具体定位过程中,需将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划分为以下层次:(1)政府财政部门与上级管理部门为第一层次;(2)审计、立法、检查机关、司法等部门为第二层次;(3)政府投资者为第三层次;(4)社会公众为第四层次。必须确保且目标定位与其他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契合,为政府会计的优化与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3.重视财务报告体制完善构建
财务报告的编制,关乎到政府公共部门财务、公共资金、财务活动以及履行承托责任等情况的体现。以往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财政收支预算、预算收支等情况,无法满足公共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对此,财务报告的编制必须遵循公共财务管理需求,应结合以下几点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编制有效性:(1)针对政府部门具体财务情况进行全面、精准、及时的披露,确保其财务报告可以对政府公共财产收支情况进行连续反映。同时,提升财务报告的全面性,可以全面且完整的体现出政府与公共部门的相关会计信息。(2)对政府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客观、全面的体现,政府部门成本费用与经费支出存在不同概念,成本费用是立足于财务管理角度,对政府部门货币支出、物化支出进行综合体现,可以客观且公正的体现出政府部门成本水平。(3)财务报告编制需进行政府部门公共受托责任的体现,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将财务状况表、净资产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业绩表、先进流量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内容囊括其中,进一步提升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完整性。
4.重视对权责发生制的引入
在政府会计革新过程中合理引进权责发生制,有助于公共机构财务管理效益的显著提升,并实现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强化,确保其核算的开展与现代政府会计实际需求相契合。不同于以往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权责发生制具备以下特点:(1)对经济资源计量有所重视,且实现对信息的全面化、多样化提供。具体信息提供种类包括资源与运营控制信息、经济主体财务评价相关信息、产品与服务成本信息、主体经营活动效率与经济相关信息等。(2)相较于以往机制的应用,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更为精准、权威的会计信息,可为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要求会计主体需进行负债、资产相关记录信息的全面保留,确保其信息的提供符合公共管理的全面需求。同时,公共资源对受托责任履行的程度可依据会计成本、义务信息提供进行评价,有助于政府外相关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负债信息、政府信息披露的加深掌握,做到对政府财务风险的加深了解。(3)政府部门在开展相关行政行为时,可依托于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的全面、真实记录。其现金流出入时间得到有效的拓展,可实现对运行成本进行更为精准、全面的计量与计算。
正因此,进行权责发生制的引进十分必要,但是机制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需经历一个漫长且系统的过程周期。对此,需重视对效益与成本的权衡与分析,以综合权衡为前提,合理选择权责发生制的引进范围、方法以及过程等。做到在转化期间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权责发生制的逐步过渡,以此在保障政府会计改革成效的同时,达到缩减会计改革成本的目的。
5.重视对会计核算框架的全面构建
政府会计的改革需以核算框架的构建为依托,而要想实现核算全面框架的有效构建,需做到在政府会计核算中进行公共资金运动的相关非预算收治全部纳入其中。例如国有资本金、国有债权性质等资产。以期通过向构建全面核算框架来提升财政透明度,确保公共资金的利用率可以显著的提升。
三、结语
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开展无法在朝夕之间完成,而是需要立足于长远角度,秉持着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步转变。当前,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问题的存在,致使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较为频繁,如何消除公共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创新改革,俨然成为相关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对此,需在充分掌握存在成因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对策消除公共財务与政府会计存在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财务管理水平与效果,为公共财务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与价值提供保障。(作者单位:东明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