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的产生一开始就与社会发展要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信息社会的视阈中, 学到知识只是学习迈出的第一步,学习还要迈出更重要的一步,即学会学习。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学会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
【关键词】《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思与行
引言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李松林、贺慧、张燕共同编著的《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在原有对学科教学的认识的理论基础上,向纵深去理解。我也相信对我今后的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深度学习,也被译为深层学习,作为一种特定学习概念的表达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 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相对,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
“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一书重在指导老师怎么进行教学案预设。读完后,收益颇丰。
1.钻研教材,是深度学习设计之源
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我在设计《雾在哪里》一课时,就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课知识的产生与来源是对生字的识写,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仿照课文例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运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大胆地进行仿创表达。本课中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让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生字方法进行自主先学,后集中交流分享,老师点拨。反复诵读课文喜欢的段落,读出雾的语气,体会它的淘气。知识间的关系与结构、知识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充分理解,确定初步的学科教学方法为:(1)熟字加减识字法。(2)形近字对比识字法。(3)比较朗读法。(4)读说结合、创意表达法。
2.学情分析,是深度学习设计之根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个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
(1)本书强调要把握学生的前理解(先见、先知和先验)。《雾在哪里》一课学生的前理解分别是:a.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掌握了学习生字的一些方法,可进行自主识字。b.秋冬季,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雾。
(2)设计教学案时要找准触发点,即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或挑战处。《雾在哪里》这课的触发点如下:
新奇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的景象怎样?
共鸣处:课文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挑战处:运用关联词“无论……还是……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说,创意表达。
(3)找出学生的困难处,即有认知障碍的地方。在本课中,书写有穿插笔画的生字“步”时会觉得困难;在读“雾”说话的语气,体会它的淘气,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困难的。运用关联词“无论……还是……都”结合课文或生活进行仿创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老师在设计学案时应想办法突破。
(4)找准关键点,需要老师重点点拨的地方。上述学生的困难处即是老师应该重点点拨的地方。也可以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之后,老师再进行点拨。
(5)发展区(现实水平-潜在水平),教学应该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有力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雾在哪里》本课教学时,学生的发展区为发现掌握更多的书写规则,写好生字和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总之,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没有考虑学情的设计往往是空中楼阁。学情是教学的依据,它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使教学策略和活动有落脚点。
3.项目学习,深度学习设计之本
项目式学习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老师和学生间是互动的。
在《雾在哪里》这一课的设计中,将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
首先是课题描述,从情境、问题、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开课伊始,就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进入到大雾弥漫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抛出问题:雾去了哪些地方?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脉络梳理。引导学生在这阶段采用对比阅读法、读说结合法进行深度学习。
其次是本课的核心目标确立。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希望自己成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确立,决定这学生学习的深度。《雾在哪里》这课核心目标该如何确立呢?我們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方面的素养。
再次,鉴于以上核心目标的确立,又该如何设计深度学习过程呢?老师在设计时应先界定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自主学习(即首学)。接着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协作发展,进行深度探究式学习(即互学)。再就是师生一起概括整合,升华概念。(即群学)最后是拓展应用,进行自我反思。(即共学)
4.学习评价,是深度学习之花
评价具有催化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学习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
(1)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学生学习时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生生间的表达交流、合作对话是否顺利。评价时师生融入真情,具有精当的指导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过程性评价还可以有效调控课堂。
(2)对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神秘,理解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成为了什么。更让要利用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对前一堂课程进行教学反思,并着手开始设计新的或者相关、递进的下一步深度学习课程。
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文本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追求深度学习梦想不远没有尽头。深度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四川成都 610100
——《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
【关键词】《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思与行
引言
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暑假,我认真阅读了李松林、贺慧、张燕共同编著的《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受益匪浅。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在原有对学科教学的认识的理论基础上,向纵深去理解。我也相信对我今后的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深度学习,也被译为深层学习,作为一种特定学习概念的表达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 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相对,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强调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
“深度学习设计-模板与示例”一书重在指导老师怎么进行教学案预设。读完后,收益颇丰。
1.钻研教材,是深度学习设计之源
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我在设计《雾在哪里》一课时,就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课知识的产生与来源是对生字的识写,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仿照课文例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运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大胆地进行仿创表达。本课中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让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生字方法进行自主先学,后集中交流分享,老师点拨。反复诵读课文喜欢的段落,读出雾的语气,体会它的淘气。知识间的关系与结构、知识的作用与价值,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充分理解,确定初步的学科教学方法为:(1)熟字加减识字法。(2)形近字对比识字法。(3)比较朗读法。(4)读说结合、创意表达法。
2.学情分析,是深度学习设计之根
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作为焦点,以帮助每个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
(1)本书强调要把握学生的前理解(先见、先知和先验)。《雾在哪里》一课学生的前理解分别是:a.学生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掌握了学习生字的一些方法,可进行自主识字。b.秋冬季,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雾。
(2)设计教学案时要找准触发点,即新奇处、困惑处、共鸣处或挑战处。《雾在哪里》这课的触发点如下:
新奇处: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的景象怎样?
共鸣处:课文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挑战处:运用关联词“无论……还是……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说,创意表达。
(3)找出学生的困难处,即有认知障碍的地方。在本课中,书写有穿插笔画的生字“步”时会觉得困难;在读“雾”说话的语气,体会它的淘气,对学生来说也是有困难的。运用关联词“无论……还是……都”结合课文或生活进行仿创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相当困难的,老师在设计学案时应想办法突破。
(4)找准关键点,需要老师重点点拨的地方。上述学生的困难处即是老师应该重点点拨的地方。也可以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自主探究,之后,老师再进行点拨。
(5)发展区(现实水平-潜在水平),教学应该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有力推动学生的不断发展。《雾在哪里》本课教学时,学生的发展区为发现掌握更多的书写规则,写好生字和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总之,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没有考虑学情的设计往往是空中楼阁。学情是教学的依据,它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使教学策略和活动有落脚点。
3.项目学习,深度学习设计之本
项目式学习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老师和学生间是互动的。
在《雾在哪里》这一课的设计中,将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
首先是课题描述,从情境、问题、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开课伊始,就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用一个词说说雾景给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进入到大雾弥漫的场景,犹如身临其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抛出问题:雾去了哪些地方?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脉络梳理。引导学生在这阶段采用对比阅读法、读说结合法进行深度学习。
其次是本课的核心目标确立。学生需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希望自己成为什么,这些问题的确立,决定这学生学习的深度。《雾在哪里》这课核心目标该如何确立呢?我們要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方面的素养。
再次,鉴于以上核心目标的确立,又该如何设计深度学习过程呢?老师在设计时应先界定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自主学习(即首学)。接着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协作发展,进行深度探究式学习(即互学)。再就是师生一起概括整合,升华概念。(即群学)最后是拓展应用,进行自我反思。(即共学)
4.学习评价,是深度学习之花
评价具有催化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学习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
(1)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学生学习时是否具有问题意识,生生间的表达交流、合作对话是否顺利。评价时师生融入真情,具有精当的指导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过程性评价还可以有效调控课堂。
(2)对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神秘,理解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你成为了什么。更让要利用学生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对前一堂课程进行教学反思,并着手开始设计新的或者相关、递进的下一步深度学习课程。
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文本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追求深度学习梦想不远没有尽头。深度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四川成都 6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