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颈椎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以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总结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9例患者在经过药物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在术后10d内认知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对颈椎手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病人护士应认真观察,掌握临床表现和症状,正确的评估,并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以保证颈椎术后病人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关键词】颈椎手术;急性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5—01
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障碍的病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导致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通常又称术后认知障碍、术后谵妄等[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行颈椎手术80例,发生术后急性精神障碍者9例,发病率13.2% 。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在49~68岁,平均年龄为61.4岁,7例为60岁以上,2例为6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术后有5例,颈椎骨折术后有4例,9例患者入院时神志均清楚,否认既往精神病史及老年痴呆病史。脑CT检查均提示未见异常。
1.2 临床表现 本组9例患者通常在术后24h~72h出现急性精神障碍,且多为夜间首发,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本组有5例患者为躁狂型,表现为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听、幻觉、思维混乱,对治疗及护理不配合,甚至出现被害妄想;3例患者为抑郁型,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少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提问不能完全正确回答;另有1例患者表现为兴奋型与抑郁型交替出现的交替型。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后请麻醉科医生及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复查血电解质有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低钾、低钠症状。
2 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害怕手术不成功会出现四肢症状加重、瘫痪卧床等,以至患者在术前就产生了焦虑恐惧情绪。
2.2 手术与麻醉因素的影响 术中的过度通气,术后的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等是诱发颈椎术后患者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一个因素;另外术前使用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以及术中麻醉用药(如氯胺酮、氟烷等)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有关[2]。
2.3 年龄 年龄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急性精神障碍的持续时间和恢复均有影响。我们把青年、中年、老年这三个年龄层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做了一个比对,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机率大于其它年龄层次的患者。这说明我们老年人由于各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机体内环境相对不稳定,对手术创伤的承受力明显降低;同时大多数老年人又伴有各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手术、创伤、应激状态下易触发急性精神障碍。
2.4 睡眠紊乱 本组大部分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在失眠期间精神症状都有加重的现象,造成颈椎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手术创伤所致的疼痛、术后安置了各种管道而造成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等,在进行心理干预以及药物的治疗后患者睡眠状态得到了改善,从而精神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重视术前术后心理早期干预,我们可以在入院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发放一些与患者疾病有关的健康小册,也可以定期开展健康小讲座通过介绍成功病例或者邀请恢复期的患者介绍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信心,解除患者焦虑和恐惧,以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应在手术前得到有效控制,使各项生理指标维持在较为正常的水平。
3.3 颈椎术后的观察应重视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电解质的变化,尤其是在术后24h~72h是急性精神障碍的高发时段,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并着重观察患者有无嗜睡、烦躁、定向力障碍等异常表现。如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及时请麻醉科及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完善相关检查,早期进行治疗。
3.4 有效镇痛镇静 早期镇痛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预防急性精神障碍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护士应该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并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从而选择合理的镇痛剂及镇痛泵使用。对烦躁不安,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甚至有自行坐起或拔管的患者为了防止其内固定物、髂骨块或者钛网移位造成食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此类患者应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药物,轻者可以给与氟哌啶醇口服,首次剂量1~2mg,3~4次/d,待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直至停药。持续躁狂者予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mg,必要时加用奥氮平等,每晚睡前服用。抑郁型患者,除了增加亲友陪护时间,加强安慰及交流以外,还可以暂时关闭镇痛泵,本组3例出现嗜睡的患者在关闭镇痛泵后精神症状减轻或者消失。
3.5 采取正确舒适的体位 因为是颈椎手术后的病人,所以尤其要注意颈托保护,颈部制动。但是长期佩戴颈托卧床,不仅会使患者舒适度发生改变,也会因为长期受压使得颈部皮肤发生压疮。我们科室使用沙袋代替颈托固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也满足了颈部制动的要求。另外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轻柔并尽量集中完成,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
3.6 保證充足的睡眠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体位的改变使患者不适感增加,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应对症予以解决。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做到四轻,病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对家属及其他患者做好宣教,减少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可根据医嘱应用促进睡眠药物。
3.7 安全管理 如患者烦躁不安时,应尽量为患者安排一个相对独立和固定的生活区,光线要柔和,布置应简单实用,消除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告知患者家属需24小时留陪,应加强床旁安全防护,上床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并在床头盒内悬挂防跌倒、坠床的警示标识;因为是颈椎术后,对于谵妄、躁狂的患者尤其应注意颈托保护,颈椎制动,防止内固定物、髂骨块或者钛网移位造成食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4 结果
本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能在数小时至10d内症状消失,精神评估正常,均无后遗症。
5 讨论
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对老年人的危害性较大。对此类病人的护理难点在于跟患者的沟通上存在障碍,患者自理能力存在缺陷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差[3]。我们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应该运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根据患者身心需要及其特点,采取与一般患者不完全相同的护理技巧与方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周静,周苏明.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46—48
[2] 王慧文,罗凯燕,周文娟.骨科患者全麻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49—50
[3] 叶国凤,袁玉仙,金爱东.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6,5(2):140—141
【关键词】颈椎手术;急性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5—01
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障碍的病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导致一种可逆的、具有波动性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通常又称术后认知障碍、术后谵妄等[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行颈椎手术80例,发生术后急性精神障碍者9例,发病率13.2% 。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在49~68岁,平均年龄为61.4岁,7例为60岁以上,2例为6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术后有5例,颈椎骨折术后有4例,9例患者入院时神志均清楚,否认既往精神病史及老年痴呆病史。脑CT检查均提示未见异常。
1.2 临床表现 本组9例患者通常在术后24h~72h出现急性精神障碍,且多为夜间首发,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本组有5例患者为躁狂型,表现为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听、幻觉、思维混乱,对治疗及护理不配合,甚至出现被害妄想;3例患者为抑郁型,表现为嗜睡,表情淡漠、少言,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提问不能完全正确回答;另有1例患者表现为兴奋型与抑郁型交替出现的交替型。所有病例均在症状出现后请麻醉科医生及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复查血电解质有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低钾、低钠症状。
2 原因分析
2.1 心理因素的影响 由于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害怕手术不成功会出现四肢症状加重、瘫痪卧床等,以至患者在术前就产生了焦虑恐惧情绪。
2.2 手术与麻醉因素的影响 术中的过度通气,术后的感染、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等是诱发颈椎术后患者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一个因素;另外术前使用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以及术中麻醉用药(如氯胺酮、氟烷等)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也有关[2]。
2.3 年龄 年龄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急性精神障碍的持续时间和恢复均有影响。我们把青年、中年、老年这三个年龄层次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做了一个比对,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发急性精神障碍的机率大于其它年龄层次的患者。这说明我们老年人由于各器官老化,生理功能下降,机体内环境相对不稳定,对手术创伤的承受力明显降低;同时大多数老年人又伴有各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手术、创伤、应激状态下易触发急性精神障碍。
2.4 睡眠紊乱 本组大部分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在失眠期间精神症状都有加重的现象,造成颈椎术后患者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手术创伤所致的疼痛、术后安置了各种管道而造成患者舒适度的改变等,在进行心理干预以及药物的治疗后患者睡眠状态得到了改善,从而精神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重视术前术后心理早期干预,我们可以在入院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发放一些与患者疾病有关的健康小册,也可以定期开展健康小讲座通过介绍成功病例或者邀请恢复期的患者介绍自己亲身经历的方式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信心,解除患者焦虑和恐惧,以保证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应在手术前得到有效控制,使各项生理指标维持在较为正常的水平。
3.3 颈椎术后的观察应重视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电解质的变化,尤其是在术后24h~72h是急性精神障碍的高发时段,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并着重观察患者有无嗜睡、烦躁、定向力障碍等异常表现。如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及时请麻醉科及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完善相关检查,早期进行治疗。
3.4 有效镇痛镇静 早期镇痛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预防急性精神障碍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护士应该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做好相应的沟通工作,并采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从而选择合理的镇痛剂及镇痛泵使用。对烦躁不安,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甚至有自行坐起或拔管的患者为了防止其内固定物、髂骨块或者钛网移位造成食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此类患者应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静药物,轻者可以给与氟哌啶醇口服,首次剂量1~2mg,3~4次/d,待病情好转后逐步减量直至停药。持续躁狂者予肌内注射氟哌啶醇5mg,必要时加用奥氮平等,每晚睡前服用。抑郁型患者,除了增加亲友陪护时间,加强安慰及交流以外,还可以暂时关闭镇痛泵,本组3例出现嗜睡的患者在关闭镇痛泵后精神症状减轻或者消失。
3.5 采取正确舒适的体位 因为是颈椎手术后的病人,所以尤其要注意颈托保护,颈部制动。但是长期佩戴颈托卧床,不仅会使患者舒适度发生改变,也会因为长期受压使得颈部皮肤发生压疮。我们科室使用沙袋代替颈托固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也满足了颈部制动的要求。另外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轻柔并尽量集中完成,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
3.6 保證充足的睡眠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体位的改变使患者不适感增加,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应对症予以解决。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做到四轻,病室应保持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对家属及其他患者做好宣教,减少探视及陪护人员,必要时可根据医嘱应用促进睡眠药物。
3.7 安全管理 如患者烦躁不安时,应尽量为患者安排一个相对独立和固定的生活区,光线要柔和,布置应简单实用,消除患者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告知患者家属需24小时留陪,应加强床旁安全防护,上床栏,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并在床头盒内悬挂防跌倒、坠床的警示标识;因为是颈椎术后,对于谵妄、躁狂的患者尤其应注意颈托保护,颈椎制动,防止内固定物、髂骨块或者钛网移位造成食管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4 结果
本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能在数小时至10d内症状消失,精神评估正常,均无后遗症。
5 讨论
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措施,对老年人的危害性较大。对此类病人的护理难点在于跟患者的沟通上存在障碍,患者自理能力存在缺陷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差[3]。我们在平日的护理工作中应该运用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根据患者身心需要及其特点,采取与一般患者不完全相同的护理技巧与方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以保证患者顺利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周静,周苏明.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46—48
[2] 王慧文,罗凯燕,周文娟.骨科患者全麻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49—50
[3] 叶国凤,袁玉仙,金爱东.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6,5(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