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klsdjflka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四岁多,经常问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但令我诧异的是,在自己的课堂或别人的课堂上都只是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很少看到学生提问。这不禁让我疑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围着大人不停地提各种各样的问题,怎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没有问题了呢?
  一直以来,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但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再加工来设计的,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失去了提问的权利,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说不上创新能力的发展了。
  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有助于教师知道学生的疑难不解之处,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教学。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从教十几年来,我有一个固定的做法:每篇课文学习前都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预习的内容除了字词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问题自问自答,有的问题给同桌解答,实在不会的课堂上提出来由老师解答等,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明确 “带着问题读书”、“读书必发问”的重要性。
  
  2.通过课题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经常推敲文章标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
  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将相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课文是写“将”还是“相”?“将”和“相”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等等。质疑后我很快抓住“将和相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这个主要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很快理清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小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而其他的几个故事在读的过程中便迎刃而解了。
  
  3.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是引导学生质疑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从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课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读书时随处置疑的习惯,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最后3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联系上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问“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的问“小女孩为什么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也有的问“小女孩死得那么惨,为什么还说‘幸福’?”等等,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深受感动。
  
  4.在教学结束后继续培养质疑能力
  
  学生学习完课文后,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如教学《凡卡》后,学生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今后的生活会怎样?这样学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学了《一夜的工作》后,有学生问:周总理为了全国,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学生多看、多问、多说、多思考,让他们能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余地,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的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由一个“学会者”真正变为一个“会学者”。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初步探讨出解题的程序,即审题、探索、表述、回顾、总结与拓展;对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指导作用。  [关键词]审题;探索;表述;回顾;总结与拓展  Explore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  Qin ying  [Abstract]In this paper, some preliminary study of specifi
期刊
经过半年的课改实践,我感觉自己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与以前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1.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
期刊
[摘要]读本与课本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即为考试服务,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关键词]读本;拓展;自主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不少于300万字。据此,人教社同时编写了必修的教本和读本,而且规定读本须与教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  然而,现状如何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
期刊
1.关于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研究性学习是只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设计,自己搜集、分析并选择信息资料,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发展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它要求教师调动和保护学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这种欲望和热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汇于学生自发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综合能力?那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呢?    1.引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
期刊
通过对新课改的逐步摸索和适应,我在实验课的教学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体验,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    1.必须有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目的是学生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兴趣则是激励学生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
期刊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就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能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预习;复习;准备;读题;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达;认真;动脑;动口;动手;审题     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每年我教的学生成绩在评比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令同行们非常羡慕,经
期刊
[摘要]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关键,培养学生在知识上、技术发展上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等都是新时期教育的任务。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灵活地运用教材,巧设开放题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激学;改变;探索;开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的创新意识,是创
期刊
古诗是用古汉语写成的。它字数少、含蓄、凝练、节奏感强、跳跃大。由于古诗离我们的时代较为久远,所以教学古诗的难度也就加大。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我们
期刊
[摘要]面向腾飞的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也顺应而生,针对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无疑是培养优秀人才一项新的战略举措,务必落实强化它,这必须要从孩子抓起、学校抓起。这也使得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尽量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educ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