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比较绿脓杆菌所致鼻窦炎和黄曲霉菌所致鼻窦真菌球CT特征,探讨CT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74例绿脓杆菌所致鼻窦炎[男31例、女43例,年龄15~74(50±13)岁]和72例黄曲霉菌所致鼻窦真菌球[男28例、女44例,年龄25~78(53±15)岁]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比较二者CT特征,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二者CT均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100%),病变范围累及单窦(44.6%和90.3%)、上颌窦(91.9%和70.8%)、筛窦(41.9%和2.8%)、额窦(29.7%和0)、伴钙化(50.0%和72.2%)、上颌窦口扩大(13.2%和35.3%)、中央钙化(83.8%和59.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累及蝶窦(32.4%和34.7%)、窦壁增生硬化(56.8%和62.5%)或破坏吸收(18.9%和16.7%)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绿脓杆菌所致鼻窦炎和黄曲霉菌所致鼻窦真菌球均可表现为窦腔软组织影伴钙化、窦壁增生硬化或破坏吸收,但前者常多窦受累,易累及上颌窦、筛窦、额窦,钙化相对少见且多位于受累鼻窦的中央;而后者多累及单窦,上颌窦受累最多见,其次为蝶窦,而额窦及筛窦受累少见,钙化更常见且易发生于受累鼻窦的窦口,多伴窦口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