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美术欣赏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高校美术课堂,应该充分利用美术欣赏的作用,凸显美术学科的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欣赏课对学生美术学科的学习,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学生作为美术知识的接受者,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高其审美情绪与消化美术知识的过程,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更加关注欣赏课,确立新理念,探求新方法,深入挖掘欣赏课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美术教学;高校
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在努力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它本身就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美术欣赏,挖掘美术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欣赏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依旧无法摆脱低层次、普及式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制约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欣赏课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欣赏课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的影响作用
(一)有利于获取广博的知识
欣赏一部美术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美术欣赏也是如此,它依赖于人的理解发展起来,理解属于一种领悟,是研究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高校学生来说,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常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给予合理的点拨和引领,欣赏教育就能够有效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源头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时间以及与其相关的人文、风俗交代给学生。同时,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将作品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内涵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欣赏一部作品,学生从思维能力到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同时还会吸收大量的相关知识。这与美术教学相比,学生的知识接受范围大大增加。随着美术欣赏教学的推进,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积累量会不断增多,而反过来,专业理论知识的增加,又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语言,丰富他们的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以及领悟。
比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首先必须要涉及到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的区别;然后是中国山水作品的散点透视、移步换景;西方风景则是聚点透视、客观写实,等等,这些知识点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了解。由于中国山水是移步换景,基本都是一边走,一边描绘,一边欣赏,侧重点在写意。那么西方风景重视写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描绘。这与西方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东方人比较感性,而西方人则比较理想,这些都会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展现出来。欣赏一部美术作品,必然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好地体味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文、风土、民情、情感,等等。这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视野大开。
(二)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与欣赏能力,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色彩斑斓的,因此也存在各种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等等。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了解并不多,同时他们对世间的美好强烈渴求。而美术作品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世间美好,辨别世间美好的平台。人们总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本身就是视觉的艺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欣赏课,将美术作品中的这些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欣赏课光凭借一张口、一支笔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认识对象,最后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产生情感的共鸣。每一部美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美术价值和内涵。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挖掘这种内涵的能力。
比如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蒙娜丽莎轻轻扬起的嘴角,总是挂着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不管是她轻挑的眼角,还是深邃的双眼,都给人以恬静和美好的感觉,同时又隐隐感受到一种神秘、纯真。那么达·芬奇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充满了对人文主义的崇拜,他体现的是人性的解放,是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一部美术作品,它就是静静地挂在哪里,但是其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够使人感同身受,能够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些都需要欣赏来实现,只有用心体会,去感受,才能够获得。
(三)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优化对策
(一)营造教学的宽松和谐气氛
高校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应该用语突破,不要停留于传统陈述、说教的模式,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提出更多的见解,对作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以以上文提到的《蒙娜丽莎》为例,如果教师单纯说教,很难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解释清楚,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为了打破这个弊端,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们勇敢地说出来,集思广益。有的说作品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有的说女模特是画,还有的说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大家把所知道的有关这幅画的相关信息争先恐后地表达出来。我问学生们喜欢古今中外哪些画家,发现他们往往对生活经历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家感兴趣。
(二)对比分析,变欣赏为研究
对学生而言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浩如烟海,东方美术、西方美术,众多画家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如何欣赏,极为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高瞻远瞩,宏观地把握美术欣赏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进行比较教学欣赏分析,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曾留学法国,都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文化背景相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观念和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徐悲鸿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以写实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注重的是政治性和文学性。而吴冠中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以写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表现大自然的景象,追求的是艺术的形式美感,探讨艺术自身美的规律,而不太注重作品内容的文学性和政治性。在实际欣赏中,只是把两者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分析,很容易就理解到这一点。
(三)创造特殊课堂情节,知事论事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需要重点分析,哪些需要一带而过,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处理作品应该更加灵活,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一个模式,那么是无法将具体形象,生动化地展现给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从构图到色彩层次,都需要教师合理对待,结合具体的案例,创建生动的情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美术欣赏的有效性。
三、结语
开展美术欣赏,对美术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人文修养的有效手段。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需求、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合理开展美术欣赏,总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美术作品中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蓝翎.如何提高文艺欣赏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02(22).
[2]李英峰.以欣赏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J].现代交际,2014(06).
[3]黄庆兰.论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雷东平,讲师,就职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研究方向:油画艺术。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美术教学;高校
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改革,现阶段,大部分的高校都在努力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它本身就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美术欣赏,挖掘美术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从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欣赏情况来看,一些学校依旧无法摆脱低层次、普及式的教学模式,这极大地制约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普及。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欣赏课对美术学科学习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欣赏课在美术学科学习中的影响作用
(一)有利于获取广博的知识
欣赏一部美术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美术欣赏也是如此,它依赖于人的理解发展起来,理解属于一种领悟,是研究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高校学生来说,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必然积累了一定的美术常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给予合理的点拨和引领,欣赏教育就能够有效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源头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需要将作品的社会背景、创作时间以及与其相关的人文、风俗交代给学生。同时,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还需要将作品外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内涵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欣赏一部作品,学生从思维能力到分析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同时还会吸收大量的相关知识。这与美术教学相比,学生的知识接受范围大大增加。随着美术欣赏教学的推进,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积累量会不断增多,而反过来,专业理论知识的增加,又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语言,丰富他们的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以及领悟。
比如欣赏《中国古代山水》,首先必须要涉及到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的区别;然后是中国山水作品的散点透视、移步换景;西方风景则是聚点透视、客观写实,等等,这些知识点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都需要了解。由于中国山水是移步换景,基本都是一边走,一边描绘,一边欣赏,侧重点在写意。那么西方风景重视写实,是对客观事实的描绘。这与西方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东方人比较感性,而西方人则比较理想,这些都会在他们的美术作品中展现出来。欣赏一部美术作品,必然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好地体味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文、风土、民情、情感,等等。这些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视野大开。
(二)有利于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就是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与欣赏能力,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色彩斑斓的,因此也存在各种对比,美与丑、善与恶、对与错,等等。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对于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了解并不多,同时他们对世间的美好强烈渴求。而美术作品为他们提供一个了解世间美好,辨别世间美好的平台。人们总说,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本身就是视觉的艺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欣赏课,将美术作品中的这些教育价值挖掘出来,帮助学生建立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欣赏课光凭借一张口、一支笔是不够的,教师应该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出发,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认识对象,最后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产生情感的共鸣。每一部美术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美术价值和内涵。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挖掘这种内涵的能力。
比如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蒙娜丽莎轻轻扬起的嘴角,总是挂着迷人而神秘的微笑,不管是她轻挑的眼角,还是深邃的双眼,都给人以恬静和美好的感觉,同时又隐隐感受到一种神秘、纯真。那么达·芬奇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充满了对人文主义的崇拜,他体现的是人性的解放,是充满血肉情感的人本价值。一部美术作品,它就是静静地挂在哪里,但是其中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够使人感同身受,能够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些都需要欣赏来实现,只有用心体会,去感受,才能够获得。
(三)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学习”这种人云亦云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遗憾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文明的象征。这对于多角度,多方式思考问题是最为有益的。因为这种教育用于大多数,对于创造性思维普遍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二、高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优化对策
(一)营造教学的宽松和谐气氛
高校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应该用语突破,不要停留于传统陈述、说教的模式,应该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用探究式教学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思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提出更多的见解,对作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比如以以上文提到的《蒙娜丽莎》为例,如果教师单纯说教,很难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解释清楚,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为了打破这个弊端,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们勇敢地说出来,集思广益。有的说作品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有的说女模特是画,还有的说是达·芬奇的同性恋人,大家把所知道的有关这幅画的相关信息争先恐后地表达出来。我问学生们喜欢古今中外哪些画家,发现他们往往对生活经历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画家感兴趣。
(二)对比分析,变欣赏为研究
对学生而言古今中外美术作品浩如烟海,东方美术、西方美术,众多画家不同种类、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如何欣赏,极为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高瞻远瞩,宏观地把握美术欣赏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作品进行比较教学欣赏分析,徐悲鸿和吴冠中,都曾留学法国,都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文化背景相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观念和作品风格迥然不同。徐悲鸿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以写实手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注重的是政治性和文学性。而吴冠中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以写意,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表现大自然的景象,追求的是艺术的形式美感,探讨艺术自身美的规律,而不太注重作品内容的文学性和政治性。在实际欣赏中,只是把两者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分析,很容易就理解到这一点。
(三)创造特殊课堂情节,知事论事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一些特殊的内容,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比如哪些需要重点分析,哪些需要一带而过,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处理作品应该更加灵活,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一个模式,那么是无法将具体形象,生动化地展现给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从构图到色彩层次,都需要教师合理对待,结合具体的案例,创建生动的情境,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方式,提高美术欣赏的有效性。
三、结语
开展美术欣赏,对美术教育本身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人文修养的有效手段。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需求、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合理开展美术欣赏,总结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美术作品中的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蓝翎.如何提高文艺欣赏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02(22).
[2]李英峰.以欣赏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J].现代交际,2014(06).
[3]黄庆兰.论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04).
作者简介:
雷东平,讲师,就职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艺术系。研究方向:油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