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组织中TIPE通过调节VEGFR2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来源 :现代肿瘤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膀胱癌组织中TIPE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各34例,以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人膀胱癌细胞株UMUC3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体外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组织中TIPE表达;RT-PCR检测细胞中TIPE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和细胞中TIPE、PDK1、p-PDK1和VEGFR2蛋白表达;CCK-8检测UMUC3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UMUC3细胞迁移能力;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血管形成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TIPE IHC评分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SV-HUC-1组相比,UMUC3组中TIP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siRNA-NC组相比,siRNA-TIPE组UMUC3细胞增殖、迁移能力、HUVECs的管道交叉数明显降低(P<0.05),TIPE、p-PDK1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DK1抑制剂GSK2334470(简称GSK)的使用浓度为4μmol/L.与Vector组相比,TIPE组UMUC3细胞TIPE、p-PDK1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HUVECs的管道交叉数明显升高(P<0.05),Vector+GSK组UMUC3细胞p-PDK1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和HUVECs的管道交叉数明显降低(P<0.05),GSK可逆转TIPE对UMUC3和HUVECs细胞的作用.结论:TIPE通过磷酸化PDK1上调VEGFR2表达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调强放疗联合TP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放疗及TP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化疗时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85例)及序贯放化疗组(39例).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在治疗后的治疗应答率高于序贯组(70.59%vs 51.28%,P=0.037).生存随访显示,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8.2个月高于序贯放化疗组的12.1个月,Log-rank检验P=0.026.对预后进行
目的:探讨百合多糖联合大蒜素对肝癌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腋下注射肝癌H22细胞计数瘤液建立荷瘤模型,分为百合多糖组(100 mg/kg)、大蒜素组(40 mg/kg)、百合多糖低剂量+大蒜素组(50 mg/kg+40 mg/kg)、百合多糖中剂量+大蒜素组(100 mg/kg+40 mg/kg)、百合多糖高剂量+大蒜素组(150 mg/kg+40 mg/kg)、正常组、模型组和环磷酰胺组(30 mg/kg).处理7 d后,观察小鼠的肿瘤重量,计算抑瘤率;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癌卵巢转移瘤切除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可能对其生存有益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整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的160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卵巢转移瘤切除组(n=37,A组)及卵巢转移瘤未切除组(n=123,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与生存的关系.结果:A组的生存期明显优于B组(15.9个月vs 5.7个月,P<0.001),且
目的:评估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Het-1A和EC109细胞,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Pg-LPS,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基.分别采用CCK-8、Transwell迁移实验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q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增殖、迁移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结果:Het-1 A细胞经Pg-LPS作用24 h、48 h后,其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上升.EC109细胞在5μg/mL及10μg/mL的Pg
目的:评价右胸、上腹部两切口(Ivor-Lewis术式)、左胸一切口(Sweet术式)两种术式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351例经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29例患者经Ivor-Lewis术式食管癌根治术,222例经Sweet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远期生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vor-Lewis及Sweet术式食管上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6%、6.8%;心率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11.7%;平均清扫淋巴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通过p53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方法:GEPIA2数据库分析PRRX1基因在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HEEC、Eca-109、TE-1细胞中PRRX1的mRNA和蛋白表达.二氧化钴处理模拟低氧微环境,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检测Eca-109、TE-1细胞中PRRX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小干扰RNA(Si-PRRX1)转染TE-1细胞,设置分组为Hypoxia-Si-N
目的:探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对照组32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应用多西他赛静脉化疗,实验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估参考RECIST 1.1标准,不良反应参考CTCAE4.0标准.结果:共计62例患者纳入分析,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数据有可比性(P>0.05),疗效分析两组在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稳定和进展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放疗照射方式差异对行同步放化疗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01月收治同步放化疗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共66例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35例(A组),行累及野照射(IFI)31例(B组);比较两组累积局部控制(LC)率、累积无进展生存(PFS)率、累积总生存(OS)率、失败模式及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随访累积LC率、累积PFS率及累积OS率均显著高于B组(P0
目的:探讨LINC00460对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人类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和CSCC细胞(SCC13、A431和HSC-5)中LINC00460和miR-380-3p的表达水平.将LINC00460小干扰RNA(si-LINC00460)、miR-380-3p模拟物(miR-380-3p mimics)、si-LINC00460+miR-380-3p抑制物(anti-miR-380-3p)分别转染A43
目的:观察TP53、KRAS、KDR、APC、MLH1及PIK3CA等56个基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驱动基因的诊疗意义.方法:选择胃食管癌15例、结直肠癌21例患者组织石蜡标本,运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检测56个肿瘤突变高频基因,并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36例标本检出34例有已知基因突变,突变基因为TP53、KRAS、MLH1、PIK3CA、KDR、APC、SMARCB1、KIT、EGFR、NRAS、STK11、SMO、SMAD4、CDH1、ERBB2、JAK2和RET共17种.其突变率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