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开拓·丰富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承办的“2007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8日在金陵古都南京圆满落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音乐出版及媒体传播机构等上百名代表参会并在此次研讨会上提交了论文60余篇。他们集中就音乐傳播的形势与特征研究、音乐传播学的理论探讨与文化发展策略、音乐传播与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等三方面集中进行了讨论,此次研讨会的讨论热点涉及到了在音乐传播事业迅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拓宽了对音乐传播特征性研究的新视野
  
  对音乐传播特性的思考成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亮点,备受关注。这一点非常明确地体现在曾遂今教授的《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及薛艺兵教授的《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传播与地域分布研究方法新探》两篇论文中,曾遂今的论文中对于音乐传播中的时空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归纳出了音乐传播的四种模式:音乐的“零信道”传播、“信道”传播、“盲信道”传播和“网络信道”传播四种模式,并揭示出音乐传播的“时空同向效应”和“时空反向效应”及两种时空效应观念。薛艺兵教授从“声音是一个流动变化的景观”这个新视角来思考,突破了以往静态研究的局限,以时间和空间双维度动态变化的角度审视在历史过程和地理分布中流动变化着的“声音景观”(sound scape)。他提出的“声音景观”这一概念在音乐的传播空间与历史流变中,对于音乐传播学和音乐地理学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启示意义。此外,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张谦的《论音乐传播中的现场互动行为》及博士生陈镇华的《论流氓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播》等论文对音乐传播在传播途径中的特征提出了新观察与新思考,拓宽出较新的观察视野。
  
  二、丰富并呈现出对音乐传播思考多元化的新景象
  
  在当代社会的音乐文化生活中,音乐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为活动贯穿整个过程。音乐传播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会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发言和分组讨论上就可以听到来自各方面关于音乐传播各领域的诸多表述,表达出更为多元化的理论思考。比如,在第一分组讨论会场,在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志安和中央音乐学院宗晓军两位老师的主持下,沿续第二届音乐传播论坛中关于艺术院校中“艺术管理专业教育与音乐传播和谐关系”的议题,会议代表们对几年来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来自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丽老师和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的蔡美娟老师对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议题。蔡丽老师指出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教学仍存在局限性,无奈的“拿来主义”只是单纯地借用经济、工商管理以及音乐、美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拿来讲授,缺乏二者的良好结合,使得目前没有一套系统的、具有针对性的艺术管理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其次是艺术管理师资力量的缺乏,依靠外聘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是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的。除此之外,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青年教师周烨通过《由南广模式引发的思考》一文对音乐编辑、音乐传播等专业的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了生动的讲解。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及中国传媒大学的两位音乐社会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姚慧和韦杰分别表述了她们对国外关于音乐传播的相关译著的见解,强调了外文学术著作翻译及阅读的重要性。比较应时的论文比如天津音乐学院潘海啸的《3G音乐手机传媒——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音乐媒介诠释》、天津音乐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硕士生姜萌的《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构成要素》一文、武汉大学程晓婷的《Web2.0时代的网络音乐传播》、天津音乐学院教师赵良云的《浅析中国婚庆演出市场》等文章从音乐传播的实践应用层面进行了多元化思考,立题新颖,具有启发性。
  此次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的到会专家有曾田力(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杜晓十教授(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曾遂今(中国传媒大学音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曾原纪(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薛艺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庄元(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张伯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陈荃有(《音乐研究》副主编)、赵志扬(《中国音乐》副主编)、王建元(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刘国超(北京综艺博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等30余人。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会长曾遂今教授主持了研讨会的闭幕式,并宣布下届研讨会经商议将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武汉音乐学院举行。这次会议对于音乐传播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是一笔深厚知识积淀的财富。我们期待着下一届音乐传播研讨与论坛的举行!
  
  田钰莹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兆钧)
其他文献
音乐教育在实施美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校音乐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内容之一,音乐教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对高校音乐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概况    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共有八次,前七次是在学科中心主义道路上进行的,是针对音乐教
提到弦乐四重奏,人们就会联想到精美、深刻、专业等字眼。弦乐四重奏对于演奏技术的要求,音乐内容的了解及演奏的合作甚至在演奏家的气质等方面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合作而达到默契。①正如小提琴家梅纽因说过的“弦乐四重奏是音乐演奏的最高形式,可以表达人类最深刻、最细致的情感,可以讲述永恒的真理。”②2011年5月15日晚,乐迷们在国家大剧院现场感受了德国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团的精彩演奏。在四盏追光灯的追随下,演奏家忘
10月19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艺术报在京联合召开了“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倡导网络音乐健康发展”座谈会。  近年来网络歌曲在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中传唱普遍,影响甚大,并形成了产业化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有不少网络歌曲格调低俗、歌词怪异,甚至以哗众取宠、打情色擦边球等做法来吸引人。为落实中央关于警惕网络歌曲恶俗之风蔓延的批示,中国音协立即联合中国艺术报组织邀请部分在京的音乐界知名人士和网络及平面媒
近年来,鄂州市精心探索,通过举办竞赛活动,激发教师孜孜学习;通过开展精准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升新时代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探寻良方。  开好竞赛的“处方”,淋漓尽致发挥其激发功能。各类竞赛活动,主办方精心组织,教师全员参与。2017年的技能比武活动,全市9880名教师都参加了校级举行的粉笔字、钢笔字、美文诵读、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和课堂实录等七项比赛。经过层层选拔,优胜者才能参加市
2007年12月在意大利举办的第38届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爆出黑马,我国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红星一举夺魁,成为在该项国际声乐赛事中取得最高成绩的亚洲歌唱家。此次比赛是“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有史以来设置奖项最少的赛事,比赛难度大,竞争激烈。据悉,参加初赛的各国选手有400多人,经过全世界分赛区初赛的严格遴选,共有12个国家的45名选手进入复赛,在为期7天的激烈角逐中,19名选手进入决赛。在激烈的决赛竞争
李曙明先生在1984年发表的《音心对映论——“和律论”音乐美学初探》一文及其后续文章,其最初出发点在于通过对《乐记》一书音乐美学思想的解读,提出“和律论”的美学思想,并由此涉及到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文献的读解以及音乐美学研究中的诸多理论命题。此后由该文引发的一系列学术争鸣活动,则进一步将论题引向深入,应该说对整个音乐美学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当我们返观这一场曾引起几位学者共同参与和音乐美学
世纪80年代?熏现代音乐创作(特指以借鉴西方现代技法的专业音乐创作)成为我国的作曲界、理论界那一时期最为热点的问题②,现代音乐创作所获得的远不是众口一词的认同③。当时的这种不同认识不仅来自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深刻变革、传统与现代的更迭交替,也来自作曲家创作自身的局限,即有的作曲家、理论家误将音乐艺术比之科学或其他文化形式,这样就带来了与初衷相悖的结果?熏“因为艺术比之科学,比之其他文化形式,具有
2009年10月15日晚,“杨立青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贺绿汀音乐厅举行,这是去年“第二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中的一台“驻节作曲大师”专场音乐会。当晚演出的8首室内乐作品,横跨了杨立青教授40余年的作曲生涯,有创作于60年代的钢琴独奏《前奏曲》、《小奏鸣曲》、《九首山西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于80年代的钢琴四手联弹《山歌与号子》、室内乐《唐诗四首》和《洛尔迦诗三首》,作于90年
10年12月22日晚,寒冷的冬天虽已来临,但北京音乐厅内却充满了春天般的温暖,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北京市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民族管弦乐新作品(青少年题材)征集评选颁奖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是第二次举行了,但专门限定为“青少年题材”的作品征集,尚属首次。朴东生会长曾解读这次活动的主旨说:“当前民族器乐的发展,创作是重要的
2007年7月,回中国,在一个书店的静静的角落里,我找到了吴文光先生出版的《吴文光古琴精选》(以下简称《精选》)。两盒共四张DVD(ISBN 7-88394-862-8,ISBN 7-88394-872-5 龙音制作有限公司制作)。带回美国细听,有一些个人的心得和感触。据说,这四张DVD是文光先生自己用家里的录音录像设备制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录制的那样精致,但其历史、艺术和教学价值极高,是文光先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