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图书馆建设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适应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新要求,在图书馆职能定位、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和内部智库建设上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实现图书馆事业与新型社会智库高度融合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社会智库;图书馆;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7)01-00073-04
一、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对图书馆建设的新要求
(一)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贡献。传承中华文明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也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智库因其研究领域更多涉及民众心理层面和公共需求,研究方面更接地气。而结合现实需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则是重中之重。因此,新型社会智库要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就必须更加注重图书馆在这方面作用的发挥,才能有不竭源泉。
(二)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西方文明成果则更多地以图书文献的形式被记载并传入我国。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思潮更加活跃,既为我们开阔了眼界,也对我们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只熟悉国内、区内和行业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放眼全球、以战略思维的高度,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更多了解和掌握全球动态,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目前来讲,社会智库这方面做起来困难很多,而对西方文化思潮的了解及其历史分析,则更多依赖于各级图书馆。这都要求图书馆在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提升新型社会智库功能和咨询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智库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有價值的决策咨询,决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而是在深刻分析历史背景、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综合权衡各方利弊得出的结论。这就需要提供咨询的专家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而这都依赖于图书馆加快转型,由公众阅读机构向智库研究机构转变,突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前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因此,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应当首先把图书馆建设作为智库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充电基地,使其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广泛、层次各异,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无法实现的内心诉求往往在阅读中得到满足。而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一段时间不同的阅读群体阅读过的书籍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经过分析整理和配合必要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各类公众群体所思所想,从而可以为新型社会智库建设提供更为准确的社情民意分析报告。一方面使图书馆与智库建设更好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相应的研究成本。
二、图书馆现状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不相适应
(一)图书文献资源的分散管理与提升社会智库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水平不相适应。全面掌握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的情况,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根基。而这都需要建设一些藏书文献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的大型综合图书馆。省区市的图书馆分布于区、市、县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等,处于分散化管理的状态,特色优势不明显。尤其市县和企业图书馆由于投入少、藏书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和公众的现实偏好,在现实生活中尚不能发挥较好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以“互联网+”的手段,汇聚分散的文献资源,整合力量,尤其要注重地方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需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如民族宗教、扶贫攻坚等)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整合运用,为新型智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众性阅读的功能定位与新型社会智库所承担的更高层次咨询使命不相适应。如前所述,社会智库所提供的决策咨询都是兼具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成果,而在现实中,由于观念陈旧、定位不准,有的图书馆仍满足于服务一般公共阅读,而且受读者阅读偏好的影响,有的图书馆只注重迎合读者口味,更多的馆藏图书的购置以文学、艺术类和日常生活类为主,而少有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但即使如此,也应以有思想、有现实社会价值和传播正能量的著名文学作品为主,而不该以所谓疗伤的“心灵鸡汤”和“小市民随笔”来替代。某高校的图书馆阅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4%的调查对象对哲学类书籍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88.49%的调查对象借阅图书以当代文学类为主,只有45.3%的调查对象借阅过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转型,明确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2]同时,也是更好服务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需要。
(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强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对图书文献资料的高效利用不相适应。图书馆是最基础的公益事业,在社会层面承担着成风化人、教育公民向上进取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不仅是社会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是最美的建筑,使人一经想起或看到就心生向往、就可以为人生找到答案的地方。而正是这样最高尚的事业,在浮燥的、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中却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能否认,这些年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发展更多是被动的,有些甚至是有形式(馆舍)无内容(藏书服务)的。这种单一靠行政命令的被动发展并不利于图书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伟大事业。调研发现在基层一些市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足的情况还十分普遍。而新型智库建设则要求图书馆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而在这一方面,还仍是我们所面临的“短板”,补“短板”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四)图书学情报学专业人才匮乏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图书馆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基础。强基固本,既要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功能,更要在软件方面提高人的素质、提升服务水平。而软件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图书学、情报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实当中,图书馆情报学又属冷门学科,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更是难上加难。在课题调研中也发现,图书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图书馆向研究型公共机构转型的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3]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专业培养、培训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有用人才,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三、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重新界定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历史责任,牢固树立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新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价值仅是服务读者、传播知识。而在当代,随着智库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也应当不断拓展。现实也充分证明:“图书馆不仅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发挥在智库建设中的前端作用,而且可以在智库的项目研究成果、保存及评价等方面全面参与智库研究 。”[4]因此,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应当重视图书馆为其提供基础服务的功能,重新界定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将图书馆建设统一纳入新型社会智库的发展规划之中,统一部署、统一实施。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确立图书馆在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中的地位,在馆舍建筑、馆藏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法制化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建设新型智库必须首先建设图书馆的新理念,从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支持图书馆建设,既能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又能成为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优化图书文献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中的特色优势。由于处于体制边缘,新型社会智库较政府智库、高校智库来讲,其研究成果更具独立性,往往是政府决策咨询最愿意听到的声音,但图书馆资源分散、千篇一律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图书馆资源,由单一馆向总分馆模式发展,构建大图书馆发展格局已是必然趋势。以宁夏为例,针对图书馆规模小、藏书少、服务对象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完善符合实际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自治区图书馆为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五市图书馆为骨干,县级和企业图书馆为支点的完整的图书馆体系,实现全区图书馆资源共享。这是实现新型社会智库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第一步。二是在综合建馆的基础上,应当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图书馆,这样更利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如宗教与民族文化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可依赖现有图书馆资源,另辟蹊径,但应与现行综合图书馆融合发展,以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要注重外向联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链接外部资源提供了可能。就新型社会智库建设来说,更多地掌握外部最新信息至关重要。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与国家图书馆、各省市甚至国外图书馆的互联互通,社会智库亦可更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为决策咨询提供帮助和信息支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保密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失泄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
(三)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設,为建设新型社会智库提供基础智力支持。智库咨政报告的水平和现实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丰富程度。每年有数十万种国内外各类报刊书籍,层次质量千差万别、良莠不齐,如何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引领阅读潮流的高质量图书报刊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图书馆情报学人才的培养。专业队伍素质与能力已成为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实中因图书馆学是冷门学科,图书馆事业是清贫的事业,图书馆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在宁夏全区百余家区、市县公共图书馆中,真正具有图书学情报学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到30%。尤其是在基层,图书馆档案馆成了富余人员的“安置所”,既无法满足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也不适应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要求。因此,要把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图书馆建设,特别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基础抓紧抓好。一是专业院校(系)要加大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建设力度,适应智库建设的新形势,建设一批叫得响的图书馆情报学学科,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高的图书馆情报学人才。图书馆要建立选拔使用长期机制,公平公正报考和遴选一批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图书馆之中,确保图书馆事业后继有人。二是要通过高效培训,提高在职图书馆干部职工素质。要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经常性培训,造就一支安于清贫、精通业务、甘于奉献、不断进取的图书馆管理者队伍。这是做好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要创造良好环境,引进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自治区层面应从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尤其图书馆情报学人才的引进,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弥补图书馆事业人才的短板,提升图书馆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水平,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新型智库专家队伍的培训基地。
(四)以建设研究型图书馆为目标,提升素质、打造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内部智库。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也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服务智库建设的同时,拓展工作领域创造性开展工作,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图书馆藏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研究型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美国胡佛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都是成功范例。坚持内涵式发展,形成持久竞争力,是图书馆事业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以建设研究型图书馆为目标,发挥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参与文化服务,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增值服务的功能。在图书馆内部建立研究中心或智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依托馆藏中最优的资源,建设内部智库,而不能面面俱到。专业图书馆自不必说,公共类综合图书馆,应突出社会公共服务方向,在引导人的价值需求、解决社会公共矛盾方面下大工夫,研究出一些有重要参考和咨政价值的成果,一方面突出了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弥补了一些专业智库所不能提供有效咨询的空白,从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二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前瞻性。立足于提供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措施是智库建设的根本。图书馆内部智库建设要围绕党和政府关切的、群众期盼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三是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内部智库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建立研究成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要综合考虑研究方向、超前性和现实度,研究方式方法和科学性、系统性,研究成果应用和采纳的广泛性和契合度,作出公正的评价和考核。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多个层面,形成崇尚研究、崇尚务实的良好风气,在图书馆建设中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2][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人民网,2016-05-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2.htm.
[4] 陈传夫.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
编辑:王芳
关键词:社会智库;图书馆;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7)01-00073-04
一、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对图书馆建设的新要求
(一)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贡献。传承中华文明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也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智库因其研究领域更多涉及民众心理层面和公共需求,研究方面更接地气。而结合现实需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践行核心价值观则是重中之重。因此,新型社会智库要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就必须更加注重图书馆在这方面作用的发挥,才能有不竭源泉。
(二)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而西方文明成果则更多地以图书文献的形式被记载并传入我国。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思想思潮更加活跃,既为我们开阔了眼界,也对我们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只熟悉国内、区内和行业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放眼全球、以战略思维的高度,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更多了解和掌握全球动态,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目前来讲,社会智库这方面做起来困难很多,而对西方文化思潮的了解及其历史分析,则更多依赖于各级图书馆。这都要求图书馆在借鉴国际先进文化提升新型社会智库功能和咨询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服务智库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有價值的决策咨询,决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而是在深刻分析历史背景、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综合权衡各方利弊得出的结论。这就需要提供咨询的专家要有丰富的知识、超前的眼光和理性的思考。而这都依赖于图书馆加快转型,由公众阅读机构向智库研究机构转变,突出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前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因此,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应当首先把图书馆建设作为智库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充电基地,使其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新型社会智库建设要求图书馆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广泛、层次各异,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无法实现的内心诉求往往在阅读中得到满足。而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一段时间不同的阅读群体阅读过的书籍所反映出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经过分析整理和配合必要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各类公众群体所思所想,从而可以为新型社会智库建设提供更为准确的社情民意分析报告。一方面使图书馆与智库建设更好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也节省了相应的研究成本。
二、图书馆现状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不相适应
(一)图书文献资源的分散管理与提升社会智库前瞻性、针对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水平不相适应。全面掌握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方面的情况,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根基。而这都需要建设一些藏书文献更为丰富、功能更为齐全的大型综合图书馆。省区市的图书馆分布于区、市、县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大型企业等,处于分散化管理的状态,特色优势不明显。尤其市县和企业图书馆由于投入少、藏书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和公众的现实偏好,在现实生活中尚不能发挥较好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以“互联网+”的手段,汇聚分散的文献资源,整合力量,尤其要注重地方特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需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如民族宗教、扶贫攻坚等)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整合运用,为新型智库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众性阅读的功能定位与新型社会智库所承担的更高层次咨询使命不相适应。如前所述,社会智库所提供的决策咨询都是兼具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研究成果,而在现实中,由于观念陈旧、定位不准,有的图书馆仍满足于服务一般公共阅读,而且受读者阅读偏好的影响,有的图书馆只注重迎合读者口味,更多的馆藏图书的购置以文学、艺术类和日常生活类为主,而少有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但即使如此,也应以有思想、有现实社会价值和传播正能量的著名文学作品为主,而不该以所谓疗伤的“心灵鸡汤”和“小市民随笔”来替代。某高校的图书馆阅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5.4%的调查对象对哲学类书籍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88.49%的调查对象借阅图书以当代文学类为主,只有45.3%的调查对象借阅过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转型,明确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更加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2]同时,也是更好服务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需要。
(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能力不强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对图书文献资料的高效利用不相适应。图书馆是最基础的公益事业,在社会层面承担着成风化人、教育公民向上进取的重要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不仅是社会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是最美的建筑,使人一经想起或看到就心生向往、就可以为人生找到答案的地方。而正是这样最高尚的事业,在浮燥的、追名逐利的现实社会中却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能否认,这些年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这些发展更多是被动的,有些甚至是有形式(馆舍)无内容(藏书服务)的。这种单一靠行政命令的被动发展并不利于图书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伟大事业。调研发现在基层一些市县,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服务功能不足的情况还十分普遍。而新型智库建设则要求图书馆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而在这一方面,还仍是我们所面临的“短板”,补“短板”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四)图书学情报学专业人才匮乏与建设新型社会智库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图书馆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基础。强基固本,既要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服务功能,更要在软件方面提高人的素质、提升服务水平。而软件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图书学、情报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实当中,图书馆情报学又属冷门学科,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更是难上加难。在课题调研中也发现,图书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图书馆向研究型公共机构转型的难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3]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通过专业培养、培训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有用人才,为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三、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重新界定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与历史责任,牢固树立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新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价值仅是服务读者、传播知识。而在当代,随着智库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也应当不断拓展。现实也充分证明:“图书馆不仅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发挥在智库建设中的前端作用,而且可以在智库的项目研究成果、保存及评价等方面全面参与智库研究 。”[4]因此,建设新型社会智库应当重视图书馆为其提供基础服务的功能,重新界定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将图书馆建设统一纳入新型社会智库的发展规划之中,统一部署、统一实施。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确立图书馆在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中的地位,在馆舍建筑、馆藏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法制化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建设新型智库必须首先建设图书馆的新理念,从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支持图书馆建设,既能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又能成为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优化图书文献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新型社会智库建设中的特色优势。由于处于体制边缘,新型社会智库较政府智库、高校智库来讲,其研究成果更具独立性,往往是政府决策咨询最愿意听到的声音,但图书馆资源分散、千篇一律的现象还较为突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图书馆资源,由单一馆向总分馆模式发展,构建大图书馆发展格局已是必然趋势。以宁夏为例,针对图书馆规模小、藏书少、服务对象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完善符合实际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自治区图书馆为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五市图书馆为骨干,县级和企业图书馆为支点的完整的图书馆体系,实现全区图书馆资源共享。这是实现新型社会智库与图书馆融合发展的第一步。二是在综合建馆的基础上,应当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设富有特色的专业图书馆,这样更利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如宗教与民族文化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建设可依赖现有图书馆资源,另辟蹊径,但应与现行综合图书馆融合发展,以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要注重外向联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链接外部资源提供了可能。就新型社会智库建设来说,更多地掌握外部最新信息至关重要。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与国家图书馆、各省市甚至国外图书馆的互联互通,社会智库亦可更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为决策咨询提供帮助和信息支撑。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保密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失泄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
(三)加强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設,为建设新型社会智库提供基础智力支持。智库咨政报告的水平和现实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图书馆图书资源的丰富程度。每年有数十万种国内外各类报刊书籍,层次质量千差万别、良莠不齐,如何选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引领阅读潮流的高质量图书报刊至关重要。这就涉及到图书馆情报学人才的培养。专业队伍素质与能力已成为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现实中因图书馆学是冷门学科,图书馆事业是清贫的事业,图书馆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在宁夏全区百余家区、市县公共图书馆中,真正具有图书学情报学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到30%。尤其是在基层,图书馆档案馆成了富余人员的“安置所”,既无法满足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也不适应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要求。因此,要把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图书馆建设,特别是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基础抓紧抓好。一是专业院校(系)要加大图书馆情报学专业的建设力度,适应智库建设的新形势,建设一批叫得响的图书馆情报学学科,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高的图书馆情报学人才。图书馆要建立选拔使用长期机制,公平公正报考和遴选一批图书管理专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图书馆之中,确保图书馆事业后继有人。二是要通过高效培训,提高在职图书馆干部职工素质。要从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经常性培训,造就一支安于清贫、精通业务、甘于奉献、不断进取的图书馆管理者队伍。这是做好当前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要创造良好环境,引进图书馆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自治区层面应从图书馆事业发展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尤其图书馆情报学人才的引进,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弥补图书馆事业人才的短板,提升图书馆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水平,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新型智库专家队伍的培训基地。
(四)以建设研究型图书馆为目标,提升素质、打造服务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内部智库。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也为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服务智库建设的同时,拓展工作领域创造性开展工作,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图书馆藏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研究型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美国胡佛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都是成功范例。坚持内涵式发展,形成持久竞争力,是图书馆事业与新型社会智库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以建设研究型图书馆为目标,发挥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参与文化服务,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增值服务的功能。在图书馆内部建立研究中心或智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依托馆藏中最优的资源,建设内部智库,而不能面面俱到。专业图书馆自不必说,公共类综合图书馆,应突出社会公共服务方向,在引导人的价值需求、解决社会公共矛盾方面下大工夫,研究出一些有重要参考和咨政价值的成果,一方面突出了自身特色,另一方面弥补了一些专业智库所不能提供有效咨询的空白,从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二是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前瞻性。立足于提供解决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措施是智库建设的根本。图书馆内部智库建设要围绕党和政府关切的、群众期盼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三是建立智库研究成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内部智库建设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要建立研究成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要综合考虑研究方向、超前性和现实度,研究方式方法和科学性、系统性,研究成果应用和采纳的广泛性和契合度,作出公正的评价和考核。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多个层面,形成崇尚研究、崇尚务实的良好风气,在图书馆建设中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2][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EB\OL].人民网,2016-05-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2.htm.
[4] 陈传夫.面向全面小康的图书馆常态化转型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
编辑: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