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是贵州文坛的大事件,亦是媒体关注的新闻,对此的相关报道已成为突发文艺新闻报道的经典案例。本文综合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聚焦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的新闻实践,通过“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新闻事件,分析《贵州日报》以及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APP中的新闻发布和报道风格,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通过其报道策略总结经验,探讨新闻媒体持续发展的方向、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 突发新闻 肖江虹 报道策略
一、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且长久冲击着中国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硬件设施的普及,催生了以社交媒体、媒体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再加上媒介技术革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广泛应用也在不同方面对传统新闻领域造成冲击,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依旧处在高速发展变化之中。
在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特征的细分化的纵向“挖掘”的“下半场”[1],“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1成为各个媒体集团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利用各种方式融合转型,更加的“新媒体化”融合转型。除了强化自身的纸媒质量,更是进军互联网领域,通过自主推出的新闻客户端来更加及时高效发布新闻信息,也由此培养了新一批移动端用户群体,媒体融合转型初见成效。
融合后的媒体有了更大的传播介质和更广泛的读者,但也因此对自身实力有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更高效的采编团队、更精准的编辑团队、更强大的技术.队……这些都是媒体环境下各大媒体的必备技能,也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一直坚持和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正因新媒体环境所给出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在应对突发时间的新闻采写和编辑中,更能体现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硬实力”。
本文利用量化的内容分析、质化的文本分析,结合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聚焦于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的新闻实践,通过“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新闻事件,分析《贵州日报》以及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APP中的新闻发布和报道风格,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通过其报道策略总结经验,探讨新闻媒体持续发展的方向、方法和思路。
二、突发“肖江虹獲得鲁迅文学奖”事件及新闻报道概述
“刚刚,我省著名作家肖江虹《傩面》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这是“天眼新闻”客户端在2018年8月11日中午13点19分推送的即时新闻消息,此时距离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布公告([2018年]第3号)公布获奖名单仅仅过去了几分钟,其反应速度在全国各大媒体中名列前茅,在贵州省媒体中更是独树一帜。
2018年8月11日,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4-2017)各评奖委员会对此前经过公示的70部提名作品进行评审,经投票表决,最终产生了七个奖项的获奖作品。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中篇小说《傩面》榜上有名,是我省作家获得的首个鲁迅文学奖,实现了历史上零的突破。
天眼新闻APP首先通过文化频道的一句话新闻广而告之,以“刚刚体”正适合突发新闻的报道。后续,利用新闻客户端新闻发布的可编辑功能,陆续补充、丰富了稿件内容,使得整个事件逐渐明晰起来,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获得了超过13万的点击量,成为当天的爆款文章。
突发新闻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无法预料,在发生的瞬间及时反映是几乎所有的媒体从业人员的必备技能,记者天生的新闻敏感性都会意识到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但如何应对、如何高效采编、迅速发布则是另一个决定优秀媒体和专业新闻团队的重要标准。
当仁不让负责“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新闻报道的《贵州日报》文艺部(现文旅新闻部)主任李缨介绍说:“从(事件发生的)中午1点钟到晚上11点,持续10余个小时,我与团队都处在紧张激烈的编发采写中。”“后续报道《贵州文坛热议肖江虹获鲁奖|欧阳黔森、冉正万、王华等作家评论家第一时间发声点赞》,记者又采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相关领域的代表……”(见表1)
如表1所见,在事件发生当天,天眼新闻APP文化频道共推送了7条新闻信息。首发的“刚刚体”新闻《揭晓,我省著名作家肖江虹作品<傩面>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收获超过16万的阅读量。随后,记者迅速行动,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突发事件进行补充报道,从鲁迅文学奖获奖者肖江虹本人、鲁迅文学院的同窗好友张楚、贵州文学界的知名作家评论家等各个角度描述“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所产生的新闻效应,一系列的新闻报道荣获一致好评,篇均阅读量超过了2万。
次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开启全媒体渠道的报道。首先,贵州省最大、受众面最广的报纸《贵州日报》在2018年8月12日的头版刊发《肖江虹<傩面>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系贵州作家首次获此殊荣》,在纸媒领域也是第一时间抢占到了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新闻消息,并在次日刊发了整版的系列报道(见表2),突发事件的影响力继续加强。
在新媒体渠道,文艺部(现文旅新闻部)团队再次策划,参加了由贵州省作家协会举办的座谈会,聚焦贵州文学界的大家发言和贵州文学的发展繁荣,通过重点报道、图文直播等方式进行突发事件的再传播。其中的图文直播报道《省作协座谈肖江虹摘鲁奖桂冠|如何从高原向高峰,贵州文学再发力》更是在一天内达到了近9万的阅读量。
综合以上对于纸媒《贵州日报》和新媒体“天眼新闻”APP的持续性联动报道,“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突发事件获得了高效的传播和全面的报道,综合运用各个传播渠道和信息形式进行报道也收获了读者的回应,阅读量、点赞量和评论量都创当时的新高;另一方面,这一系列报道还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本土文学普及,对于肖江虹和他的《傩面》等作品进人大众视野做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是“全民阅读”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三、“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系列报道的文化特征分析
在“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系列报道中,不论是基于“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的新闻推送(见表1),还是《贵州日报》在不同版面的多方位刊载(见表2),不仅高效传递了新闻的新鲜性,还很好的达到了传递贵州文化精髓的作用,在向贵州本士乃至全国范围进行传播和扩散文化上极具文学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进人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报纸上刊发的文学性作品也越来越多,形形色色,令人应接不暇。文学性作品既与作为报纸的《贵州日报》所刊发的新闻的主体功能所相适应,同时又兼具了自己的某些特性。下面就新闻中对于文学性作品的报道的若干基本文化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其一,多样化。报纸每日所发布的新闻性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而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很好地深化读者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并在最大限度上满足读者对于多种文化知识的需求。《新民晚报》前副总编周珂就认为:“整张报纸好比一席盛宴,究竟是一桌’满汉全席’,还是仅仅一个‘百鸡宴’,这对食客的吸引力是很不一样的。”[3]
其二,文化性。对于肖江虹获得鲁奖的事件报道,不仅把肖江虹自己的梦想照进了现实,还在贵州文学史实现鲁奖零的突破,让贵州文学得到了在此出发的机会。而获奖作品《傩面》恰好反映出了世纪新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特色和贵州的本士文化特色,促进了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地方本土文化的共同发展。新闻性与文学性在这一报道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能够提高读者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学素养。同时作品《傩面》与事件报道都将注意力共同放到历史文化新知,内容更多的触及到社会现实,传递出健康的人生态度。
其三,思想性。思想性的文章《傩面》加上思想性的“关于肖江虹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报道,透露出来的必然是先进的思想和健康的格调,感染着广大读者,成为一份包含优雅文化艺术的读物。当读者打开报纸阅读时,他们得到的是贵州作家肖江虹《傩面》获得鲁奖以及获鲁奖后的一系列最新报道,也得到了身体和心灵上的疏导、性情上的陶治。
由此可见,“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系列报道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这份特色不但吸引了各个领域的读者和不同信息媒介的用户,也成为了新闻报道得以顺利展开并迅速传播的内在因素。综合来说,新闻报道中的文化特征为此次突发新闻事件报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四、突发事件的策略总结与分析
“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这一突发新闻事件通过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客户端的多重传播,牢牢抓住了新闻传播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推送和扩散,凭借多样化、详实性的新闻内容,取得了高效正面的新闻反馈,其系列新闻的报道策略值得学习。
总结“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系列报道的传播渠道、新闻内容和推送策略,有不少的优势和值得学习的地方,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一)探索新媒体报道规则
互联网浪潮之中,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便是新闻热度。在新媒体报道领域,把握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持续推进报道的深度等措施都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新闻热度,由此极大地吸引用户的眼球,也就把握住了新闻受众和舆论焦点。
在“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报道中,《贵州日报》纸媒与网络媒体联动,首先抢占首发时间点,然后再逐渐填补、完善新闻内容,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而后,贵州日报社相关记者又迅速发动媒体资源,通过翻阅获奖者资料和作品、对接同领域作家畅谈感受、及时报道相关的研讨会和读书会等方式,发表一系列新闻,通过多方面关注、连续报道保持该事件的新闻热度。
因此,互联网时代给新媒体报道增加了新的难度和规则,在灵活把握传播渠道、熟练运用多种报道形式的同时,更要深刻理解和操作好新闻最本质的时效性和全面报道的准则,这样才能在新媒体浪潮中得以立足。
(二)重视采编团队和目标用户
任何优秀的新闻报道背后,都有着强大的采编团队和广泛的目标用户。在“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报道中,记者首先通过内部渠道在公布之前得到消息:肖江虹有很大的获奖概率,然后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随时准备发稿。
在获奖公布后,稿件第一时间发出,首先进行第一波传播热潮的便是贵州省文艺群体,主要的传播载体便是微信群聊和朋友圈。由此可见,传播力的增强,更重要的是垂直领域的扩展和纵深向发展,把握好新闻的目标群体,新闻报道和采寫的文章也就达到了最初的目标,也就有了不错的阅读量和流量保障。
在这一传播形式中,读者和受众获得了更多的参与度,相比较以前的报纸阅读更加灵活,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评论消除了以往阅读的孤独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播的墙,使得信息扩散更加迅速、广泛。
其三,兼顾内容和平台,高效从事内容生产。头条号、网易号、企鹅号、大鱼号、百家号等基于算法推荐的自媒体平台日渐增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经历了红包大战、在线答题等用户争夺战之后,内容质量成为自媒体平台争夺用户的关键。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重点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优质的原创内容也将会越来越受到新媒体市场的重视。
正如“肖江虹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相关报道,传统媒体在优质的严肃内容生产上具有天然优势,在不断尝试拥抱新媒体的战略转型过程中,也应该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在注重传播效果和信息反馈的同时,传统的专业新闻生产机构不应像自媒体一样过分地追求流量和数据,明确新闻发展方向才是重中之重:新闻数据的流量传输和分配决定于新技术和便携性应用、设备;新闻内容的直接对象将是读者,也就是传播受众;同时,新闻受众之间的互动对于新闻受众和专业媒体之间的良性关系是主要推动力,需要“吸引公众参与到创建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之中”[4]。
五、结语
腾讯公司发布的《2019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将从“碎片化”转向“板块化”,超长和超短内容收缩,中型内容崛起。对此,传统媒体或许应该重新设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把原先投入到新媒体转型的精力转移一部分到新闻评论、短视频等的制作上来,通过生产优质的内容来寻找、维持和培养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算法推荐的收紧、优质内容的需求增大使得传统媒体有了暂时喘息的机会,多平台的内容分发也会增加更多的曝光机会,甚至可以作为与自媒体平台谈判的砝码。
传统的专业新闻生产机构在生产内容的同时,可以让内容的分发渠道更加多元化,除了微信、微博和常见的自媒体平台之外,还可增加在梨视频、抖音等小视频或者直播平台上的多种形式内容分发;而且可以更加重视社群的培养和运营,通过线上评论或者线下聚会等方式来和用户进行更多的互动,倾听受众的需求和建议,以期达到拥抱互联网的良性循环,承担起“促进社会交往,服务公共生活”[5]的作用。
注释:
[1]喻国明,杨莹莹,闫巧妹。算法即权力:算法范式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革命[J].编辑之友,2018(05).
[2]刘奇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J].新闻前哨,2017(02).
[3]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晚报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17.
[4]Bill Kovach,Tom Rosenstiel.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01.
[5]赵立兵,文琼瑶。超越危局:新闻业应立足于公共生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传播艺术系教授潘忠党学术专访[J].新闻记者.2017(12).
(王远柏系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深度报道部记者;苗义程、李佳璟系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