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月就要去伦敦看奥运会,一晃,2008北京奥运已经过去4年。我不是体育迷,但却和体育营销结缘,2005年南京十届全运会时就开始作为赞助企业代表,到后来参与北京奥运、和其它大型国际体育组织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不敢夸口从中积累了多少经验,但至少能明辨许多“专家”对体育营销得失总结之类的外行说法。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国际赞助商的秘密
做事之前,考虑投资成本和回报是很自然的事。北京申办奥运,有个事情我印象很深,记得当时日本某知名电子企业,已经连续做了多年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当时我们搞不懂,按中国人的思维,觉得他们真傻,就为了宣传个品牌,4年时间,要花将近1亿多美元成为合作伙伴,就为了把自己的品牌和国际奥委会连在一起宣传。奥运有那么大的品牌价值吗?花1亿美元在全世界打广告,也应该能达到很大的品牌宣传效果啊,何必一定要拼抢这条赞助国际奥委会的路呢?
后来凑巧在北京认识了该企业日本本部的部长,是个日本人,也是中国通。后来慢慢跟他熟了,我就向他打听:你们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赞助奥运?一开始他怎么都不告诉我,总是笑笑不答。被我追问得多了,他就搪塞我说:没办法,我们出于品牌宣传的需要,这也是总部要求的。后来终于有一次大家喝酒喝高了,他向我透露:不跟国际奥委会合作,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事情。告诉你吧,赞助国际奥委会,我们出了1亿美金,这1亿美金的合同是怎么组成的呢?
奥运会四年一届,这1亿赞助里,30%是现金,而且分4年付,最后一笔现金是在闭幕后的一个月内一定要付的。40%是产品,比如大屏幕、电视机、电子产品等等。只要他们有的,国际奥委会要用的、用得着的产品,都可以由该赞助企业通过货物的方式提供给他们。余下30%就是服务。跟国际奥委会合作,产品是产品,安装是安装,安装是服务的一种,可以算到服务费用里。这30%的“服务”都包括些什么呢,比如安装的服务,或者装个程序之类的,都要算到服务里。而且,赛时还要组织一个庞大的服务队伍,也一样算钱,且每一笔钱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重点在个性化谈判
如果不具体跟奥委会谈,是不会知道这些的。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奥委会也会要求给他们提供一个打包的条件,比如这4年里,可以通过购买你的产品,抵扣服务费用等等。当然,赞助企业也一样可以提自己的条件,比如说,我提供给组委会指定活动或赛事的产品、服务,由于不是走企业固有渠道而是特别设计、专供的,所以价格也会比市场价高或者略高,所有这些,大家都可以坐下来细细谈妥。
至于各种回报条件,那就更要细谈了,包括门票回馈、工程项目等等,可以因你的赞助级别、额度的不同而设计相应的个性化回报。这些内容,往往在竞争性谈判之外。就像你站在餐厅门口,光看到ABC套餐,大概的内容和价格也都在上面,但其实你真正进去餐厅吃饭,完全可以就配菜、小点、酒水等,跟老板再议再订。企业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谈判,就像给你一个套餐,这个套餐需要你进一步细谈,比如说给多少张门票,广告位放在哪里,你可以说这个我不要,换成另外的什么行不行?这里面就涉及到很讲究的个性化谈判。
这方面,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并不知道,也没有多少营销专家真正去研究这些实质性的东西,然后跟中国企业讲明白。相反,很多所谓的“专家”一知半解,从来没有参加过具体的类似商业谈判,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知道单从品牌形象、企业宣传等角度去点评企业参与此类体育营销之成败得失,随意臧否,实在不值一晒。
傍大款名利双收
海外市场给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体育是朝阳产业,随着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市场开发能力、商业发展计划的不断完善,如果我们想拓展世界市场,积极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合作,既可以得名,提升品牌,增加企业形象和美誉度,又可得利,提升销售和业绩,何乐而不为?从我这几年亲身参与以及看到的例子,国内少数一些能抓住机会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的企业,基本都实实在在赚到了钱,关键看你怎么去理解和操作。
体育精神,重在参与,跟这些体育组织合作,万事皆可谈,只要你主动去谈,就会有机会。我知道的国内某企业,去年参与了一个国际体育组织的赞助,他出了10万美元,拿到了他这个产品领域的独家赞助商资格,但他签订这1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里,因为经验不足,谈到的条件不太好,就是一半钱一半货,没谈服务这一块。但这10万美元的赞助里,他除了得到品牌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的机会,还拿到了三个火炬手名额,拿到10张开幕式的票,10张闭幕式的票,5个酒店豪华套房的住宿(由大会另一赞助商提供),更关键的是,他还拿到了一份价值240万美元的工程合同。
像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国际排联等等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各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开发和回报计划,只有深入接触,才能深入了解。但我们许多中小企业,往往缺少自信心,缺少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所谓的营销专家随便下决断:某某企业赞助某某活动费钱不讨好、对企业品牌提升收效甚微,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之类的;这种舆论误导,很容易让我们本来就缺乏这方面经验的许多中小企业,更加缺乏寻求和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随着各种国际体育组织的市场开发能力越来越强,往往一个体育盛会,争取赞助的企业也会挤破头。中国企业更要抓紧各种机会,争取熟悉和加深对各种合作规则的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理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个完整思路,才有可能针对竞争对手打一套更有针对性的组合拳,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合作机会和空间。经过这些年笔者和许多大型国际体育组织的亲身合作和了解,对于这些国际伙伴而言,他们会更看重你能否提供更好的更完整的计划,更好的服务,而不是谁出的钱多就给谁。
* 作者系雷士照明副总裁
国际赞助商的秘密
做事之前,考虑投资成本和回报是很自然的事。北京申办奥运,有个事情我印象很深,记得当时日本某知名电子企业,已经连续做了多年国际奥委会的顶级赞助商,当时我们搞不懂,按中国人的思维,觉得他们真傻,就为了宣传个品牌,4年时间,要花将近1亿多美元成为合作伙伴,就为了把自己的品牌和国际奥委会连在一起宣传。奥运有那么大的品牌价值吗?花1亿美元在全世界打广告,也应该能达到很大的品牌宣传效果啊,何必一定要拼抢这条赞助国际奥委会的路呢?
后来凑巧在北京认识了该企业日本本部的部长,是个日本人,也是中国通。后来慢慢跟他熟了,我就向他打听:你们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钱赞助奥运?一开始他怎么都不告诉我,总是笑笑不答。被我追问得多了,他就搪塞我说:没办法,我们出于品牌宣传的需要,这也是总部要求的。后来终于有一次大家喝酒喝高了,他向我透露:不跟国际奥委会合作,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事情。告诉你吧,赞助国际奥委会,我们出了1亿美金,这1亿美金的合同是怎么组成的呢?
奥运会四年一届,这1亿赞助里,30%是现金,而且分4年付,最后一笔现金是在闭幕后的一个月内一定要付的。40%是产品,比如大屏幕、电视机、电子产品等等。只要他们有的,国际奥委会要用的、用得着的产品,都可以由该赞助企业通过货物的方式提供给他们。余下30%就是服务。跟国际奥委会合作,产品是产品,安装是安装,安装是服务的一种,可以算到服务费用里。这30%的“服务”都包括些什么呢,比如安装的服务,或者装个程序之类的,都要算到服务里。而且,赛时还要组织一个庞大的服务队伍,也一样算钱,且每一笔钱都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重点在个性化谈判
如果不具体跟奥委会谈,是不会知道这些的。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奥委会也会要求给他们提供一个打包的条件,比如这4年里,可以通过购买你的产品,抵扣服务费用等等。当然,赞助企业也一样可以提自己的条件,比如说,我提供给组委会指定活动或赛事的产品、服务,由于不是走企业固有渠道而是特别设计、专供的,所以价格也会比市场价高或者略高,所有这些,大家都可以坐下来细细谈妥。
至于各种回报条件,那就更要细谈了,包括门票回馈、工程项目等等,可以因你的赞助级别、额度的不同而设计相应的个性化回报。这些内容,往往在竞争性谈判之外。就像你站在餐厅门口,光看到ABC套餐,大概的内容和价格也都在上面,但其实你真正进去餐厅吃饭,完全可以就配菜、小点、酒水等,跟老板再议再订。企业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谈判,就像给你一个套餐,这个套餐需要你进一步细谈,比如说给多少张门票,广告位放在哪里,你可以说这个我不要,换成另外的什么行不行?这里面就涉及到很讲究的个性化谈判。
这方面,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并不知道,也没有多少营销专家真正去研究这些实质性的东西,然后跟中国企业讲明白。相反,很多所谓的“专家”一知半解,从来没有参加过具体的类似商业谈判,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知道单从品牌形象、企业宣传等角度去点评企业参与此类体育营销之成败得失,随意臧否,实在不值一晒。
傍大款名利双收
海外市场给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体育是朝阳产业,随着国际奥委会、国际足联等国际体育组织的市场开发能力、商业发展计划的不断完善,如果我们想拓展世界市场,积极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合作,既可以得名,提升品牌,增加企业形象和美誉度,又可得利,提升销售和业绩,何乐而不为?从我这几年亲身参与以及看到的例子,国内少数一些能抓住机会和这些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的企业,基本都实实在在赚到了钱,关键看你怎么去理解和操作。
体育精神,重在参与,跟这些体育组织合作,万事皆可谈,只要你主动去谈,就会有机会。我知道的国内某企业,去年参与了一个国际体育组织的赞助,他出了10万美元,拿到了他这个产品领域的独家赞助商资格,但他签订这1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里,因为经验不足,谈到的条件不太好,就是一半钱一半货,没谈服务这一块。但这10万美元的赞助里,他除了得到品牌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的机会,还拿到了三个火炬手名额,拿到10张开幕式的票,10张闭幕式的票,5个酒店豪华套房的住宿(由大会另一赞助商提供),更关键的是,他还拿到了一份价值240万美元的工程合同。
像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国际足联、亚洲足联、国际排联等等这些国际体育组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各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市场开发和回报计划,只有深入接触,才能深入了解。但我们许多中小企业,往往缺少自信心,缺少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听到或者看到一些所谓的营销专家随便下决断:某某企业赞助某某活动费钱不讨好、对企业品牌提升收效甚微,或者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之类的;这种舆论误导,很容易让我们本来就缺乏这方面经验的许多中小企业,更加缺乏寻求和国际体育组织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
随着各种国际体育组织的市场开发能力越来越强,往往一个体育盛会,争取赞助的企业也会挤破头。中国企业更要抓紧各种机会,争取熟悉和加深对各种合作规则的了解,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因地制宜,理出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个完整思路,才有可能针对竞争对手打一套更有针对性的组合拳,争取到属于自己的合作机会和空间。经过这些年笔者和许多大型国际体育组织的亲身合作和了解,对于这些国际伙伴而言,他们会更看重你能否提供更好的更完整的计划,更好的服务,而不是谁出的钱多就给谁。
* 作者系雷士照明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