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从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口语教学内容新体系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突出语言交际技能的学练,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忽略口语表达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这一现状,从培养目标、社会需要阐述了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性,从有序有法、有境有趣方面阐述了中职生口语表达训练和培养的方式方法,提高对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并进行较科学的操作。
关键词:口语技能;训练;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创造开拓型现代人才的必备重要素质。培养中职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为今后择业求职和参与激烈的现代竞争打好口语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现状来看,好像还没有引起我们广大的中职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教育似乎有“漫不经心”之嫌。因此,有必要把这一问题单独提出来共同探讨。
1 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表现为:一是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点阐明;二是口语语汇贫乏,用语不准,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三是心理素质稚弱,临“阵”怵脱,提问交谈,未语脸先红,不知如何应付,需要申论辩白时更是“大汗淋漓”,语无伦次;四是故言寡语,缩颈低头,对别人的说侃、论辩、,只是听听、笑笑而已。中职生这些状况,如果未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任其挨至毕业,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必将给他们的择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今后到了用人单位,可交际性工作则难以胜任,对自身长期发展更是不利。究其存在这些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三。
1.1 生源因素。中职学生有来自各初中的毕业生,且为未考上普通高中、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主要遭遇的是应试教育,“考试靠背功,答卷符号攻”,长期忽视且无暇顾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使课堂上的答问和班上举行和参与的活动,也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包揽了,轮不到他们“插手”,他们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微乎其微。
1.2 教师教学因素。教师的因素主要是意识上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我们很多职校的语文教师缺乏语文教学的职教意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训练,正如《职教语文调查报告》一文指出的那样:“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语文轻实用语文,强调语文的自身特点而轻视语文与专业的结合”。[1]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主旨: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的专业训练,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1.3 考核因素。考核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教育部门对中职生的考试没有关于口语表达的内容;学校对中职生的考查,也不涉及口语表达。显而易见,考核的指挥棒没有把教师引向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和培养这一轨道上,也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认识误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无关紧要。
2 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1 转变观念,在实践指导下进行。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我们的教师一时还难以跳出这一怪圈。加之检测、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指挥棒“重书面语言表达的考核,轻视甚至忽视口头语言表达的考核”指向,使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难以从中获得解放,在实践中也就有意无意地偏废口语表达的训练。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针对中职学生因应试教育所形成思维定势的认识误区,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自我强化口语训练的欲望,真正使口语表达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2 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认真指导,使口语表达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是一个科学的科技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训练内容只有形成科学的序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反复地提醒我们:“要循序渐进。我一谈到卓越成效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重要的条件,心情就不能不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2]中职生口语表达训练是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就中职三年阶段而言,各年级各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在制订每一学期教学计划时应拟定该阶段的序列训练方案,力求做到口语表达训练计划前后接轨。随着年纪的递增,力度也应适当加大,以促进学生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训练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的方法:诵读法,主要包括朗读和背诵;独白法,它主要包括复述、仿说、续说、扩说、描述、解说、讲故事;交流法,主要包括讨论和辩论;情境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接待、询问、慰问、请示、汇报、传达、总结、即兴发言、调查采访等。全面地尝试各种方法,让这些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之产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整体效应,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创设情境,鼓励鞭策,使口语训练有境有趣地进行
3.1 创设情境。有境,就是创设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和环境。教师对学生在集体中形成的“说话”风气,要密切注视,要热情鼓励。多“导”少“斥”,多“激”少“逼”,扬其长而抑其短,造就一个和谐而充满希望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口语表达的更高境界,推动口语表达群体语言环境的健康发展。
要创造和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还需对中职生的心理进行探索和研究。宋书文教授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存在闭锁性与扩大交往需要的矛盾。”[3]从年龄看,中职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少年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生理、心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在感情(情绪)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
3.2 兴趣演练。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主动积极并心情愉快的学习,不把学习当作负担。有趣,就是营造一个口语表达的兴趣氛围。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训练过程,使学生对训练本身产生兴趣,不仅“有话要说”,还“有话可说”,并且“说有所得”,而创设情境是使口语表达训练增添趣味性的有效方法。如设计“语文交际训练”“摆脱窘境·打圆场”这一内容时,可选择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氛围:聚餐中,甲说甲的酒量大,乙说乙的酒量大,二人争执起来,要一盅对一盅地比试。要真让他们赛着喝酒,不但对健康不利,还有可能发生危险。假如你恰好在场,该怎么借助语言技巧使二人都不伤面子,又能平息这场无益的竞争?实践证明,创设这样的兴趣情境后,学生发言争先恐后,气氛异常活跃,效果自然会好。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反复地试图用。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新实际人才的需要,也是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走出过去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的误区,把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研究和融汇教材内容,结合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及社会实际活动,集中精力,积极主动,有序有法,入情入境,争取最佳训练效果,才能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暾.中职语文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教育,1997(10).
[2]巴浦洛夫.巴浦洛夫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宋书文,吴发鑫.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关键词:口语技能;训练;培养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思维工具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创造开拓型现代人才的必备重要素质。培养中职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为今后择业求职和参与激烈的现代竞争打好口语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从现状来看,好像还没有引起我们广大的中职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教育似乎有“漫不经心”之嫌。因此,有必要把这一问题单独提出来共同探讨。
1 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表现为:一是缺乏条理性。要表达意思时不懂得分点阐明;二是口语语汇贫乏,用语不准,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三是心理素质稚弱,临“阵”怵脱,提问交谈,未语脸先红,不知如何应付,需要申论辩白时更是“大汗淋漓”,语无伦次;四是故言寡语,缩颈低头,对别人的说侃、论辩、,只是听听、笑笑而已。中职生这些状况,如果未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任其挨至毕业,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必将给他们的择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今后到了用人单位,可交际性工作则难以胜任,对自身长期发展更是不利。究其存在这些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三。
1.1 生源因素。中职学生有来自各初中的毕业生,且为未考上普通高中、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主要遭遇的是应试教育,“考试靠背功,答卷符号攻”,长期忽视且无暇顾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即使课堂上的答问和班上举行和参与的活动,也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包揽了,轮不到他们“插手”,他们口语表达锻炼的机会微乎其微。
1.2 教师教学因素。教师的因素主要是意识上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我们很多职校的语文教师缺乏语文教学的职教意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语文技能训练,正如《职教语文调查报告》一文指出的那样:“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基础语文轻实用语文,强调语文的自身特点而轻视语文与专业的结合”。[1]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主旨:对受教育者进行特定的专业训练,使受教育者成为有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
1.3 考核因素。考核包括考试和考查两种。教育部门对中职生的考试没有关于口语表达的内容;学校对中职生的考查,也不涉及口语表达。显而易见,考核的指挥棒没有把教师引向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和培养这一轨道上,也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认识误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无关紧要。
2 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1 转变观念,在实践指导下进行。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使我们的教师一时还难以跳出这一怪圈。加之检测、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指挥棒“重书面语言表达的考核,轻视甚至忽视口头语言表达的考核”指向,使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难以从中获得解放,在实践中也就有意无意地偏废口语表达的训练。
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针对中职学生因应试教育所形成思维定势的认识误区,让学生认识到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自我强化口语训练的欲望,真正使口语表达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2 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认真指导,使口语表达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中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是一个科学的科技循序渐进的系统过程。训练内容只有形成科学的序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反复地提醒我们:“要循序渐进。我一谈到卓越成效的科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这个重要的条件,心情就不能不激动。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2]中职生口语表达训练是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就中职三年阶段而言,各年级各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在制订每一学期教学计划时应拟定该阶段的序列训练方案,力求做到口语表达训练计划前后接轨。随着年纪的递增,力度也应适当加大,以促进学生口语综合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口头语言表达训练,应该有科学的方法,训练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的方法:诵读法,主要包括朗读和背诵;独白法,它主要包括复述、仿说、续说、扩说、描述、解说、讲故事;交流法,主要包括讨论和辩论;情境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接待、询问、慰问、请示、汇报、传达、总结、即兴发言、调查采访等。全面地尝试各种方法,让这些方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之产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整体效应,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创设情境,鼓励鞭策,使口语训练有境有趣地进行
3.1 创设情境。有境,就是创设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和环境。教师对学生在集体中形成的“说话”风气,要密切注视,要热情鼓励。多“导”少“斥”,多“激”少“逼”,扬其长而抑其短,造就一个和谐而充满希望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追求口语表达的更高境界,推动口语表达群体语言环境的健康发展。
要创造和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还需对中职生的心理进行探索和研究。宋书文教授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存在闭锁性与扩大交往需要的矛盾。”[3]从年龄看,中职学生所处的时期是从少年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生理、心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在感情(情绪)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
3.2 兴趣演练。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主动积极并心情愉快的学习,不把学习当作负担。有趣,就是营造一个口语表达的兴趣氛围。有兴趣的学习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训练过程,使学生对训练本身产生兴趣,不仅“有话要说”,还“有话可说”,并且“说有所得”,而创设情境是使口语表达训练增添趣味性的有效方法。如设计“语文交际训练”“摆脱窘境·打圆场”这一内容时,可选择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氛围:聚餐中,甲说甲的酒量大,乙说乙的酒量大,二人争执起来,要一盅对一盅地比试。要真让他们赛着喝酒,不但对健康不利,还有可能发生危险。假如你恰好在场,该怎么借助语言技巧使二人都不伤面子,又能平息这场无益的竞争?实践证明,创设这样的兴趣情境后,学生发言争先恐后,气氛异常活跃,效果自然会好。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反复地试图用。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新实际人才的需要,也是中职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走出过去语文教学应试教育的误区,把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研究和融汇教材内容,结合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及社会实际活动,集中精力,积极主动,有序有法,入情入境,争取最佳训练效果,才能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暾.中职语文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教育,1997(10).
[2]巴浦洛夫.巴浦洛夫选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宋书文,吴发鑫.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