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者对狄更斯的印象一向是现实主义作家,其实他的作品中也充满了浪漫主义。本文以其晚年创作的小说《远大前程》为例,从追忆往事、赞美自然、关注儿童三个方面入手,对其浪漫主义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远大前程》;回归自然
作者简介:王颖(1987.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引言:
在十八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文艺思潮,即浪漫主义,对当时及之后很多作家诗人的创作都有着深远影响。狄更斯是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其创作也经常洋溢着浪漫主义。在批判现实黑暗的同时,他也热衷于塑造心中的完美人物,追求理想的生活。《远大前程》是其晚年作品,发表于1861年,这部小说既有对现实的批判讽刺,又透露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情怀,是狄更斯的经典之一。
1、小说中对往事的回忆和缅怀
这是一部自传式小说,以老皮普的口吻,对自己童年、青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进行了回忆和叙述。创作《远大前程》时,浪漫主义已经渗透到诸多领域,英国当时的小说、诗和风景画体现最为明显。彭斯、布莱克、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是当时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狄更斯受其影响很大。比如,回忆作为一种重要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当时经常被使用,因为不满于现实和眼前生活,所以去追忆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序曲》是一部自传体长诗,通过对自己童年的追忆,抒发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远大前程》运用第一人称,对主人翁皮普坎坷的一生做了回忆,从他七岁那年开始叙述。皮普的童年很不幸,父母早逝,姐姐性格强悍,脾气暴烈,经常殴打他,想尽各种方法折磨他,但生活还算快乐,因为姐夫乔给了他很多关爱。乔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心地善良。狄更斯笔下的乡村生活简朴平淡,与日后城市的繁华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天,年幼的皮普在墓地碰到逃犯马格韦契,在逃犯的威胁吓唬中,皮普救了他一命,找来锉刀帮其逃跑,而且给了他食物。马格韦契仍然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但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的关键。后来,少年皮普被郝薇香小姐看中,来到庄园做工,与女孩艾斯黛拉相识。艾斯黛拉身份高贵,富有骄傲,与皮普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一直羞辱皮普,但皮普却爱上了她,并愿意为她而改变。只不过,对当时年幼的他来说,只是一个幻想。随着年岁成长,两人渐渐长大,艾斯黛拉出国深造,皮普回到了家乡。
突然传来一个令其兴奋的消息,有位神秘人把财产留给了皮普,神秘人正是当年那个逃犯马格韦契。皮普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他从乡村搬到伦敦,结识了赫伯斯,并沉醉于与艾斯黛拉的迷恋。然而,艾斯黛拉却和另一个乡绅交往,皮普万分嫉妒,随后开始了自己的交际活动,整个人也随着身份变化而发生了明显转变。当他知道所继承的财产来自马格韦契后,他卑微懦弱的心理受到了冲击,而此时艾斯黛拉与乡绅喜结连理,皮普在帮助马格韦契外逃时被捕入狱。上层生活到此而止,出狱后他又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最后回到故乡,与多年未见并失去财产的艾斯黛拉重逢。
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为主人翁皮普设计了一段起伏跌宕的人生,眼看着前程似锦,但在社会和命运的打压下,远大前程骤然轰塌。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回忆叙述,老皮普是作为叙述者,另外还有一个经历当年生活的少年皮普,手法上可谓有所创新,把一个儿童的年少经历和心理路程,以及其命运变化进行了淋漓展示。
2、小说中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学说理论在当时影响极大,狄更斯对其“回归自然”的言论甚为赞同。在卢梭看来,人有其自然的本性,然而受社会环境影响,本性会发生变化,随之性格、言行举止都会变化。为防止被社会文明过度污染,迷失本性,卢梭提倡赞咏自然,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净土,发现淳朴生活的平淡美。
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为主人翁皮普设计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人生第一阶段,即年幼时,重点描述乡村的淳朴和自然的闲适。皮普对这种生活也很满足,其愿望是成为铁匠,平安欢愉地度过一生。在宁静优美的乡村,有两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姐夫乔和他后来娶的妻子毕蒂。乔本性纯良,为人诚实,他的心灵纯洁高尚,精神世界非常干净,尽管生活清贫,尽管教育程度不高。他对皮普很好,与姐姐恰恰相反,不但照顾皮普的生活,还教他如何做人。皮普发达后,开始变得傲慢,看不起乔,乔当时已经看明白了情况,却没有记恨,在他生病时,在他欠债后都挺身而出。乔的童年也很不幸,长大后成了乡村一个铁匠,娶了皮普的母老虎姐姐,但他很知足,对生活对人生从没有半点抱怨,一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父亲嗜酒,并经常在最后对他进行殴打,他不记恨,依然孝顺有加。面对妻子的暴力,他也没有记恨,并劝皮普也不要记恨。毕蒂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完美人物,她跟乔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同样出生于乡村,都有着一颗高贵的心。她是个乐观的可爱的女性,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阳光,当皮普要到伦敦生活时,毕蒂说她并不向往,她更愿意待在乡村,后来嫁给了乔,过着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另一方面,狄更斯还对繁华混乱的伦敦进行了描写,与乡村相比,该城市基本上是负面描写,严重地被金钱污化。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很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卢梭对此很有研究,他认为人出生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属于自然人。但随着长大,会受到社会文明的影响,被一些不良习俗所害,导致人性变化,此时属于社会人。而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皮普的经历正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回归自然的一个历程。早期的皮普和乔、毕蒂一样,都属于自然人,在宁静的乡村,过着自然的生活,他们都有着纯朴天真、善良高尚的优点。进入沙提斯庄园,结识艾斯黛拉后,皮普的欲望被唤醒,他不再满足于自然生活,想进入上层社会,过上上层生活。此时作为社会人,他对自然人的态度是鄙视和嫌弃,乔想来伦敦看望他,他却嫌弃他的着装和身份,宁愿花钱打发他回去。最终,他还是重返乡村,经过这一番遭遇,他回归本心,精神得以升华,也终于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
3、小说中对儿童的关注和描写
崇尚自然、歌唱自然,以及追忆式的叙述方式,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常用手法,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对此有着深刻的展示。此外,他对儿童的关注,以及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浓浓的浪漫主义。狄更斯很多作品中都有儿童形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作家诗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和他本人的成长有关。狄更斯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都在监狱,他12岁时就开始进入社会,为人打工。年幼时代本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他却在极其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度过,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皮普、艾斯黛拉都是同他一样的儿童,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身上蒙了层悲剧色彩,性格、价值观都发生了明显转变。幸运的是,最后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真正成长起来了。
小说开篇,皮普对自己的介绍很精彩,一个丰满的年幼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眼前一亮,其文学性并不逊于布莱克、华兹华斯等人。而他的孩提时代,实际上是成年的皮普回忆叙述的,这就是本小说中的穿心写作手法,即小说中有两个皮普。以开篇部分为例,作者在第一二段中,直接再现了作为故事经历者的切身感受,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儿童形象。到了第三段,除了对儿童童年经历和心理感受进行了再现,还加入了叙述者的声音。此外,三段文字所暗示的与儿童有关的语言、身份等,也说明了成年叙述者的介入,而这些问题正是浪漫主义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4、结束语
众所周知,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小说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思想深刻的作品。其实除了现实主义,其作品还经常受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融合了浪漫主义思想,为其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远大前程》是一部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同时,呼吁回归自然、保持本心的作品,其中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在此领域的探索,值得品味。
参考文献:
[1]刘艳.刍议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3(6):132.
[2]阙红玲.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J].语文建设,2015,27(8):227.
[3]刘锦丽.现实中的浪漫精神——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之分析[D].南昌大学,2007.
关键词:浪漫主义;《远大前程》;回归自然
作者简介:王颖(1987.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2
引言:
在十八世纪末,欧洲出现了一种新的文艺思潮,即浪漫主义,对当时及之后很多作家诗人的创作都有着深远影响。狄更斯是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其创作也经常洋溢着浪漫主义。在批判现实黑暗的同时,他也热衷于塑造心中的完美人物,追求理想的生活。《远大前程》是其晚年作品,发表于1861年,这部小说既有对现实的批判讽刺,又透露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情怀,是狄更斯的经典之一。
1、小说中对往事的回忆和缅怀
这是一部自传式小说,以老皮普的口吻,对自己童年、青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进行了回忆和叙述。创作《远大前程》时,浪漫主义已经渗透到诸多领域,英国当时的小说、诗和风景画体现最为明显。彭斯、布莱克、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等是当时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狄更斯受其影响很大。比如,回忆作为一种重要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当时经常被使用,因为不满于现实和眼前生活,所以去追忆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华兹华斯创作的诗歌《序曲》是一部自传体长诗,通过对自己童年的追忆,抒发对过往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的赞美。
《远大前程》运用第一人称,对主人翁皮普坎坷的一生做了回忆,从他七岁那年开始叙述。皮普的童年很不幸,父母早逝,姐姐性格强悍,脾气暴烈,经常殴打他,想尽各种方法折磨他,但生活还算快乐,因为姐夫乔给了他很多关爱。乔是小说中的一个正面形象,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但心地善良。狄更斯笔下的乡村生活简朴平淡,与日后城市的繁华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天,年幼的皮普在墓地碰到逃犯马格韦契,在逃犯的威胁吓唬中,皮普救了他一命,找来锉刀帮其逃跑,而且给了他食物。马格韦契仍然没能逃脱被逮捕的命运,但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人物形象的关键。后来,少年皮普被郝薇香小姐看中,来到庄园做工,与女孩艾斯黛拉相识。艾斯黛拉身份高贵,富有骄傲,与皮普有着天壤之别,虽然一直羞辱皮普,但皮普却爱上了她,并愿意为她而改变。只不过,对当时年幼的他来说,只是一个幻想。随着年岁成长,两人渐渐长大,艾斯黛拉出国深造,皮普回到了家乡。
突然传来一个令其兴奋的消息,有位神秘人把财产留给了皮普,神秘人正是当年那个逃犯马格韦契。皮普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他从乡村搬到伦敦,结识了赫伯斯,并沉醉于与艾斯黛拉的迷恋。然而,艾斯黛拉却和另一个乡绅交往,皮普万分嫉妒,随后开始了自己的交际活动,整个人也随着身份变化而发生了明显转变。当他知道所继承的财产来自马格韦契后,他卑微懦弱的心理受到了冲击,而此时艾斯黛拉与乡绅喜结连理,皮普在帮助马格韦契外逃时被捕入狱。上层生活到此而止,出狱后他又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最后回到故乡,与多年未见并失去财产的艾斯黛拉重逢。
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为主人翁皮普设计了一段起伏跌宕的人生,眼看着前程似锦,但在社会和命运的打压下,远大前程骤然轰塌。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回忆叙述,老皮普是作为叙述者,另外还有一个经历当年生活的少年皮普,手法上可谓有所创新,把一个儿童的年少经历和心理路程,以及其命运变化进行了淋漓展示。
2、小说中对自然的崇拜和赞美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学说理论在当时影响极大,狄更斯对其“回归自然”的言论甚为赞同。在卢梭看来,人有其自然的本性,然而受社会环境影响,本性会发生变化,随之性格、言行举止都会变化。为防止被社会文明过度污染,迷失本性,卢梭提倡赞咏自然,回归自然,寻找精神净土,发现淳朴生活的平淡美。
我们可以发现,狄更斯为主人翁皮普设计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人生第一阶段,即年幼时,重点描述乡村的淳朴和自然的闲适。皮普对这种生活也很满足,其愿望是成为铁匠,平安欢愉地度过一生。在宁静优美的乡村,有两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姐夫乔和他后来娶的妻子毕蒂。乔本性纯良,为人诚实,他的心灵纯洁高尚,精神世界非常干净,尽管生活清贫,尽管教育程度不高。他对皮普很好,与姐姐恰恰相反,不但照顾皮普的生活,还教他如何做人。皮普发达后,开始变得傲慢,看不起乔,乔当时已经看明白了情况,却没有记恨,在他生病时,在他欠债后都挺身而出。乔的童年也很不幸,长大后成了乡村一个铁匠,娶了皮普的母老虎姐姐,但他很知足,对生活对人生从没有半点抱怨,一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父亲嗜酒,并经常在最后对他进行殴打,他不记恨,依然孝顺有加。面对妻子的暴力,他也没有记恨,并劝皮普也不要记恨。毕蒂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个完美人物,她跟乔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同样出生于乡村,都有着一颗高贵的心。她是个乐观的可爱的女性,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阳光,当皮普要到伦敦生活时,毕蒂说她并不向往,她更愿意待在乡村,后来嫁给了乔,过着平凡而温馨的日子。
另一方面,狄更斯还对繁华混乱的伦敦进行了描写,与乡村相比,该城市基本上是负面描写,严重地被金钱污化。后天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很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卢梭对此很有研究,他认为人出生后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属于自然人。但随着长大,会受到社会文明的影响,被一些不良习俗所害,导致人性变化,此时属于社会人。而在《远大前程》这部小说中,皮普的经历正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回归自然的一个历程。早期的皮普和乔、毕蒂一样,都属于自然人,在宁静的乡村,过着自然的生活,他们都有着纯朴天真、善良高尚的优点。进入沙提斯庄园,结识艾斯黛拉后,皮普的欲望被唤醒,他不再满足于自然生活,想进入上层社会,过上上层生活。此时作为社会人,他对自然人的态度是鄙视和嫌弃,乔想来伦敦看望他,他却嫌弃他的着装和身份,宁愿花钱打发他回去。最终,他还是重返乡村,经过这一番遭遇,他回归本心,精神得以升华,也终于认识到了生活的真谛。
3、小说中对儿童的关注和描写
崇尚自然、歌唱自然,以及追忆式的叙述方式,都属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常用手法,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对此有着深刻的展示。此外,他对儿童的关注,以及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也体现了浓浓的浪漫主义。狄更斯很多作品中都有儿童形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当时作家诗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和他本人的成长有关。狄更斯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都在监狱,他12岁时就开始进入社会,为人打工。年幼时代本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他却在极其恶劣的工厂环境中度过,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皮普、艾斯黛拉都是同他一样的儿童,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身上蒙了层悲剧色彩,性格、价值观都发生了明显转变。幸运的是,最后他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真正成长起来了。
小说开篇,皮普对自己的介绍很精彩,一个丰满的年幼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眼前一亮,其文学性并不逊于布莱克、华兹华斯等人。而他的孩提时代,实际上是成年的皮普回忆叙述的,这就是本小说中的穿心写作手法,即小说中有两个皮普。以开篇部分为例,作者在第一二段中,直接再现了作为故事经历者的切身感受,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儿童形象。到了第三段,除了对儿童童年经历和心理感受进行了再现,还加入了叙述者的声音。此外,三段文字所暗示的与儿童有关的语言、身份等,也说明了成年叙述者的介入,而这些问题正是浪漫主义创作中的重要元素。
4、结束语
众所周知,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小说家,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思想深刻的作品。其实除了现实主义,其作品还经常受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融合了浪漫主义思想,为其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远大前程》是一部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同时,呼吁回归自然、保持本心的作品,其中对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以及在此领域的探索,值得品味。
参考文献:
[1]刘艳.刍议狄更斯《遠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倾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13(6):132.
[2]阙红玲.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浪漫主义手法解读[J].语文建设,2015,27(8):227.
[3]刘锦丽.现实中的浪漫精神——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之分析[D].南昌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