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发展趋势初探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a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与之伴随的是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如今数字经济化已是我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所以研究数字经济立法是对我国当下经济法发展趋势的最好总结。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以数字经济法的发展趋势为中心视角,力求发现我国经济法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方向,以对我国经济法发展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经济法发展 数字经济法 立法问题
  一、数字经济法发展的背景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转变
  从1992年宪法修改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逐渐壮大,借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的风潮,我国的市场经济不仅仅有着体量庞大的实体工业经济,数字经济也逐渐崛起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并且在全球数字经济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互联网 ”指数报告(2018)》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17.24%。而2018年数字经济已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0.61%”可见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己然减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至二十一世纪初模仿学习美国,至2010年中国电商的崛起,中关已然成为世界数字经济两极。而2016年我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服务器组的发展,导致我国的互联网云产业的井喷式增长使得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有超越美国之势。
  (二)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虽然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从起步、跟跑到如今的领跑,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硕果累累,但是在经济的运行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实体工业经济所不曾发生的专属于数字经济领域的摩擦与纠纷。特别是近十年以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网络交易诈骗、网络金融诈骗、数据泄露、数字版权的侵权、网络垄断行为和网络平台食品安全等数字经济纠纷和监管问题逐渐暴之于众并引起社会哗然。
  (三)经济法发展的呼声
  日前,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呼吁将《电子商务法》上升为《数字经济法》,这位数字经济市场上的巨头企业家的呼吁不得不令人关注。面对数字经济对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蔓延、数字经济体量成指数倍增长以及数字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呈现出不小的威胁,在商界、政界、群众和法学家中都有人呼吁数字经济这种虚拟与现实交汇的新型经济体的立法需求,以应对亟待解决的网络安全、经济稳定、个人隐私和每一个公民生命健康等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数字经济必将超越政治的边界,先行立法似乎成为了部分人视作在全球化扩展过程中类似于哥伦布地理发现的壮举。
  二、关于数字经济和数字经济立法的分析调查
  (一)数字经济的发展
  关于数字经济,在两个经济会议上分别有不同的表述。在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2016年)表述为“数字经济指的是使用数字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的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活动空间、以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生产率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驱动力的各类经济活动”。而在《2018中国“互联网 ”指数报告(2018)》中则指出“数字经济、数字政务和数字生活一同构造了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是基于云的适用和自媒体运作基于一定的模型构成”。这两个经济会议都是由官方政府和数字经济市场上的大型企业联合举办,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领域给出了一个更大的数字中国概念,其实不过是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
  然而在笔者看来,数字经济的核心较之实体经济并未发生改变,数字经济的本质依然是市场经济,只是数字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有着其独有的内核,那就是这个市场经济及其经济主体是基于数字化平台发生,并且如今的发展趋势看来,数字经济逐渐与传统的实体经济正走向融合。
  (二)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对比分析
  如今数字经济是基于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虚拟的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相互链接,但是数字经济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商品经济的框架。
  宏观上,传统商品经济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三个部门,又或是供产销这种商品流转的三个环节,在商品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政府被市民让渡权利取得公权利以此监管和规划市场的合理运作。广义的数字经济包括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政务互联网,其中产业互联网则是将农业、工业与电子商务这种基于电子数据销售方式中的“商家到商家”和“线上到线下”这两种商业模式链接,采用互联通讯和大数据计算使得这供应和生产在销售环节提高效率增加流转质量进行增值。而消费互联网则是利用电子商务这种基于电子数据销售方式中的“商家到顾客”模式对零售环节的改进,政务互联网也是如此。而被资本市场誉为独角兽企业所代表的数字经济中的新型产业依然没能超越第三產业的范畴,这种互联网服务业都透露着传统服务业的影子。
  微观上,可以从基础设施、生产工具、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分工方式和生产模式分析传统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较传统实体经济的改变包括由铁路、公路和飞机变为云网端,由机械工具变为智能工具,由物质原料变为数字化服务,由线性分工变为协同创新合作,由标准流水线化变为定制多样化。可以看出虽然有很多改变但是其背后的生产关系并没有变化,因此在法益保护和秩序维持角度看,数字经济是被包含在传统实体经济之中,但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却暴露了传统实体经济法的滞后性和法律空白。
  (三)经济法的发展分析
  经济法的立法的开端与改革开放政策是—致的,发展到如今传统经济法部门主要由竞争法、消费者法、银行业法、证券法、财税法、劳动法、土地法规和环保法等组成。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其客体由各个经济体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组成。如今,我国经济体主要由国民经济、企业组织和社会生产中间环节个体构成,而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则包括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前者是私主体之间的纠纷和权属的界定,而后者则是公主体对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和规划发展。可以发现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存在的上层设计,宏观上是稳定的、统一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生产部门和生产环节,由于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趋利避害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特性,在技术的应用和商业设计的发展远远快于维护统治的法律规则。所以前文陈述的传统经济法在运行中出现的滞后性和法律空白是必然存在的,即使用当下的眼光来看过去制定的经济法也是基本完备的,但却仍然未能做到预判性规则,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吻合的。   (四)经济法立法分析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导致其系统内部特有机制的推动发展是超前于立法的,所以立法出现滞后于社会发展和部分领域空白是合理的。我国的经济法的制定整体上来说是及时的,在传统经济法领域中的发展和补充是完全适应于数字经济领域,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数字经济只不过是以数字为载体的另—个市场,而这套市场和传统市场中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风险和责任规则本质上是相似的。
  经济法要解决的是在自由市场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以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对于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引用该法调解,但是实践中仅凭该法有很多数字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我国立法可谓是及时,在一些常见的数字经济法纠纷和需要加强管理的领域我国最新的立法及时的填补了法律的空白。例如刷单虚假评价的行为在最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对于数字电文的保护在最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对于网购退货行为在最新的《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白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包括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即网络外卖平台的规定在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法立法某种程度上说是与时俱进的,并且经济法的立法发展是在逐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经济法的各个部门随着立法的修订可以在原有框架和原则之下进行规则的填補以解决数字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数字经济法可以更好的管控,所以笔者认为数字经济法专门化立法并不是必要的,并且在原有的经济法部门的划分下,数字经济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更易检索相应的法条以解决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笔者认为如今高呼的制定数字经济法来占据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的主导地位,以此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观点是有误解的,笔者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更在于经济模式的改进和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数字经济相关法律的制定的重点应该放在数据的保护,正如司法部所宣称的那样“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基础,数据安全是数字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数据即是新时代的石油”。
其他文献
摘 要 公司注册制改革放宽股东出资的限制,设立公司资本认缴取代实缴使得出资不实问题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股东违反出资义务引发的诉讼在注册制下发生微妙变化,公司代替出资股东成为诉讼主体,引发股东违反出资义务责任原则的重新思考。诉讼主体的变更是注册资本由实缴向认缴变化所影响?这一迷雾应当拨开,还原股东违反出资义务之责任体系的原有之义。  关键词 出资义务 违约责任 注册制  作者简介:林煜轩,华东
摘 要 2012年,成都商报报道了一起海归女婚后两个月被丈夫负担500万债务的案件,原案之判决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成为争议焦点。该司法解释确定的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过于笼统,给了不法分子借婚姻避债的机会。本文将以本案为出发点,考查该司法解释的理论基础,探讨解决同类问题的现行法方案,以及完善相关制度之可能。  关键词 婚姻法 夫妻 共同债务 无效合同  作者简介:江旻哲,南京理工大学
摘 要 城市管理的依据是法律,地方立法对城市管理的先行先试,是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的现实需要。《株洲城管条例》作为设区的市城市管理立法的范例,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要求。要把城市管理执法就是服务城市民众的治理理念贯穿于条例具体实施中,使城市管理法治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地方立法 城市管理 法治化  作者简介:卿红,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法理学。  中图分类号:D6
摘 要 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体制机制创新,民办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面临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为了保障民办高校的发展成果和创新,本文认为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利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监督机制创新的联动运行方式,建立廉洁自律的长效机制,推动民办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时代性,充分把握法治思维的规律性,让党的纪律助力民办高校的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纪检监察 体制机
摘 要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智能合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使实务界和理论界产生了颇多争议。本文将以The DAO事件为例,探讨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法律属性以及事件中涉及的用户的相关法律权利保护问题,并从民法与刑法等角度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观点。  关键词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  作者简介:魏静娴,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高舸帆,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201
摘 要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于自然人姓名保护的规定,客观上对知识产权起到保护的作用,其与知识产权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本文以“乔丹案”为例,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视角,分析如何通过规制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的商业混淆行为, 实现对知识产权的间接保护。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知识产权 自然人 姓名 商业混淆  作者简介:张榆钧,武汉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
摘 要 本文解读了《ACRL2017环境扫描报告》,对报告中的高等教育资金、信息素养问题、数字化保存、开放科学与开放数据、科研数据管理、高校学术交流、开放获取和馆藏评估、学术研究评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现状,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ACRL 环境扫描 高校 图书馆 启示  作者简介:朱小梅,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
摘 要 死者隐私利益,是死者人格利益中一项具体利益,即指自然人死亡后,有关其隐私方面的利益。由于公权力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现实不平等性、死者地位远低于生者等原因,导致刑事侦查过程中死者隐私利益遭到“合法、合理”的侵害。为保护死者隐私利益不受侵犯,本文认为需要采取提高侦查人员素质、限制侦查权、提高侦查技术和适当补偿等法律规制措施,积极化解死者人格利益与刑事侦查权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危机会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传导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至少经历了三次由此造成的经济波动。本文基于制度组合的视角,利用“实践中法律”断修正,从而确认了三次冲击中具体实践的外汇制度组合。最后通过比较各制度选择的作用来发现外汇制度改革的方向,发现在汇率市场化改革和外汇市场开放的方向上着力更能稳定经济增长。而经济转型的存在,也需要今后的改革方向多加审慎。  关键词 外汇
摘 要 校园暴力案件在最近几年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现阶段仍没有有效的措施来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且仅仅站在法律的角度看待校园暴力问题只能解决暴力发生后的问题而做不到有效的预防,本文认为从施暴者的犯罪心理角度分析,对于建立和完善校园暴力预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校园暴力 施暴者 犯罪心理  作者简介:林友鑫,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