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是作文课,因为写作文是他们感到最头痛的事情。他们怕作文、恨作文,他们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提起作文就愁眉不展、哀声叹气,这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棘手的课题。大家都在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找到帮助小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的途径,改变他们对写作态度的方法,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总结出了“目标做引导、典型为示范、议说成特色、积累为保障、讲评促提高”为基本思路的多维互动作文教学模式。即在习作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读写个性,灵活挖掘地域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改革作文批改和反馈措施,多方合作,协调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效益。
一、多渠道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1.课例迁移,学以致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书本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依据,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达到书本知识与写作要求的迁移,从而降低作文指导的难度。
2.扩大阅读,奠定基础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3.走进生活,多维积淀
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多维度互动,教给写作方法
1.先说后写,以说促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语言方面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2.模仿入门,示范引路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所以鼓励学生模仿优秀作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适当鼓励老师下水作文。下水文的撰写要紧扣专题训练目标,确保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思路、写作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欣赏、评论下水文,以此启迪学生的文思,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构思比较分析,寻找差距,深化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以达到相互借鉴,彼此激发的效果。特别对写作困难生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他们的共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产生茅塞顿开的效果。
三、多元化评改,提高写作质量
1.自改互改,完善成文
在学生口头表达修改完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想边写,边写边想,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先由学生个体就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继续修改完善作文。在互改交流中,他人的评价,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的甜头,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师生讲评,赏析提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在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认真评改,然后选出典型案例(可分为优秀案例及缺憾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评价交流,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表达条理、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评析,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欣赏评析完典型案例后,学生要根据教师的修改提示动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学生充分修改的基础上,可以再选择部分优秀案例进行阅读,以起到树立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
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一、多渠道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1.课例迁移,学以致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书本是学生写作最基本的依据,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达到书本知识与写作要求的迁移,从而降低作文指导的难度。
2.扩大阅读,奠定基础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增强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了。
3.走进生活,多维积淀
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多维度互动,教给写作方法
1.先说后写,以说促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在语言方面的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针对这一特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2.模仿入门,示范引路
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所以鼓励学生模仿优秀作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进行写作的同时,也适当鼓励老师下水作文。下水文的撰写要紧扣专题训练目标,确保质量。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思路、写作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分析、欣赏、评论下水文,以此启迪学生的文思,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构思比较分析,寻找差距,深化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以达到相互借鉴,彼此激发的效果。特别对写作困难生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引起他们的共鸣,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产生茅塞顿开的效果。
三、多元化评改,提高写作质量
1.自改互改,完善成文
在学生口头表达修改完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想边写,边写边想,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先由学生个体就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我修改。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继续修改完善作文。在互改交流中,他人的评价,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的甜头,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2.师生讲评,赏析提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在对每一篇作文进行认真评改,然后选出典型案例(可分为优秀案例及缺憾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评价交流,引导学生从选材立意、表达条理、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评析,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欣赏评析完典型案例后,学生要根据教师的修改提示动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学生充分修改的基础上,可以再选择部分优秀案例进行阅读,以起到树立典型、示范引领的作用。
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