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地理教学;学习兴趣;语言艺术;教学方式;动手实践;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40—01
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地理学所蕴涵的概念多、规律多,并且比较抽象。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
1.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出现语法混乱、词不达意等情况,会严重影响讲授的效果,难以保证整个地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2.教学语言要饱含激情。教师只有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讲授,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教师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教师容易产生疲劳;声音太低,又难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语速应快慢适中,声音要高低适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现有条件,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其地理学习能力。
1.合理运用诗歌。如,在东南亚一节“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自然地理特征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引用下列诗歌: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我汲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 条条南流水。(陈毅:《赠缅甸友人》)用这首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后,再引导他们在地图上查找由我国流入中南半岛的河流及中南半岛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最后让他们结合地图记下这些河流和山脉的名称。
2.运用口诀、谜语等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记忆。如,在记忆有关与中国毗邻国家的内容时,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下记忆口诀:朝越老缅印不亲,尼巴阿俄蒙相邻,再加塔吉哈连境;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印尼隔海临。也可把与地理事物有关的谜语引入到教学之中。如,在气象灾害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下列谜面:“狂风暴雨海浪涌,夏秋沿海最集中,热带海面起涡旋,既有过来亦有功。”并引导学生说出谜底——台风,让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解释谜面。这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运用谐音的方式让学生记忆一些地理知识。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把每个山脉的首字连起来,谐音为“大饮喝八缸”,这样不仅易于学生识记,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三、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他们制作一些地理模型、教学课件等教具和学具,使其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认识,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进行地球仪和经纬网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用乒乓球、梨等圆状物体制成地球仪,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经纬度、经纬线的认识,使其学会在经纬网地图上进行方向判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国家的国旗,开阔学生视野;指导学生绘制气候直方图,让他们通过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类型,学会分析、解决有关气候问题等。
四、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掌握地理规律,以使他们形成对地理事物“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如,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它的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季风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东海岸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40—01
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地理学所蕴涵的概念多、规律多,并且比较抽象。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
1.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如果教师在讲授时出现语法混乱、词不达意等情况,会严重影响讲授的效果,难以保证整个地理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2.教学语言要饱含激情。教师只有用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讲授,才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教师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教师容易产生疲劳;声音太低,又难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语速应快慢适中,声音要高低适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地理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现有条件,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其地理学习能力。
1.合理运用诗歌。如,在东南亚一节“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自然地理特征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引用下列诗歌:我住江之头, 君住江之尾……我汲川上流, 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 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 条条南流水。(陈毅:《赠缅甸友人》)用这首诗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后,再引导他们在地图上查找由我国流入中南半岛的河流及中南半岛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最后让他们结合地图记下这些河流和山脉的名称。
2.运用口诀、谜语等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记忆。如,在记忆有关与中国毗邻国家的内容时,教师可教给学生如下记忆口诀:朝越老缅印不亲,尼巴阿俄蒙相邻,再加塔吉哈连境;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印尼隔海临。也可把与地理事物有关的谜语引入到教学之中。如,在气象灾害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下列谜面:“狂风暴雨海浪涌,夏秋沿海最集中,热带海面起涡旋,既有过来亦有功。”并引导学生说出谜底——台风,让其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解释谜面。这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运用谐音的方式让学生记忆一些地理知识。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把每个山脉的首字连起来,谐音为“大饮喝八缸”,这样不仅易于学生识记,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三、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他们制作一些地理模型、教学课件等教具和学具,使其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认识,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进行地球仪和经纬网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用乒乓球、梨等圆状物体制成地球仪,以此来加深他们对经纬度、经纬线的认识,使其学会在经纬网地图上进行方向判定;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国家的国旗,开阔学生视野;指导学生绘制气候直方图,让他们通过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来分析气候特点,判断气候类型,学会分析、解决有关气候问题等。
四、引导学生掌握规律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掌握地理规律,以使他们形成对地理事物“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如,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它的分布规律: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季风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东海岸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去思考,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