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为鉴定小麦参试品种在界首市国家级试验站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通过对参试品种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科学评价15个小麦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结果]与ACK相比,品种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增产显著,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和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区域试验;小麦品种;丰产性;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 S 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0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Regional Trials of Wheat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0
L Lei
(Jieshou C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Jieshou, Anhui 2365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high yield, adaptabil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the tested wheat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test station of Jieshou City. [Method] We adopted a completely random block arrangement.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of test varieties,we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15 new wheat varieties. [Result] A06, A09, A14, A03, A11, A12, A08, A13, A05, A02 and A04 increased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CK,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 which were recommen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xt year’s trial.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could be used as scientific basis for variety certifi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uaibei area of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Regional test;Wheat varieties;High yield;Stress resistance
作者简介 吕磊(1989—),男,安徽亳州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作物遗传与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2;修回日期 2021-02-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1-2]。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种子技术对农业特别重要,对增产的贡献比较大[3-5]。 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 133万~3 00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6-9],其产量丰欠和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日常消费[10] 。因此,选择培育新品种就是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对丰富我国种子资源意义重大。界首市聂马国家区域试验站位于安徽省的淮北地区,属于黄淮南片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11],承担了2019—2020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鉴于此,笔者通过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方式,科学评价参试品种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品种审定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2-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根据2019—2020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区域试验位于界首市聂马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参试品种为A01、A02、A03、A04、A05、A06、A07、A08、A09、A010、A11、A12、A13、A14、ACK共15个,其中ACK为对照品种。试验用种由各参试单位提供,因保密要求,所有参试品种统一用代号表示。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 8.9 m,宽1.5 m,行距 22 cm,小区种植行数 6行,面积13.34 m2,重复次数3次,耧播;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气候条件:气候对小麦苗期生长有利,中期较适宜,后期受高温、西南干热风等影响,对小麦灌浆不利,小麦千粒重降低,平均产量比去年减少1 500 kg/hm2左右。田間调查和室内考种严格按照《小麦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要求进行科学记载。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与WP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与茎蘖动态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集中在224和225 d。抽穗期在4月7—11日,其中抽穗期最早的是品种A02、A07、A10和A13,均为4月7日,抽穗期最晚的是A12,为4月11日;各品种成熟期在5月27、28日;出苗期和幼苗习性均相同。各品种株高在75~96 cm,其中株高最高的是A02,为96 cm,株高最矮的是A09,为75 cm。基本苗在213万~246万苗/hm2,其中基本苗较多是A02和A04,均为246万苗/hm2,基本苗最少是A10,为213万苗/hm2。最高茎蘖数在1 095万~1 845万苗/hm2,其中最高茎蘖数最大是A08,为1 845万苗/hm2,最高茎蘖数最小是A10,为1 095万苗/hm2。有效穗数在528万~591万穗/hm2,其中有效穗数最多是A14,为591万穗/hm2,有效穗数最少是A04,为528万穗/hm2,而A07和A10有效穗数偏低,低于对照。
2.2 不同小麦品种抗性的比较 白粉病1级表示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赤霉病1级表示无病穗;纹枯病1级表示无病症,2级表示叶鞘发病但未侵入茎秆;叶锈病1级表示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级表示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周围有明显枯斑;熟相1级表示好,3级表示中;冻害1级表示无冻害,2级表示叶尖受冻发黄;抗倒伏1级表示不倒伏。由表2可知,15个参试品种抗白粉病、赤霉病、抗寒性和抗倒性表现较好,只有A06为2级,即叶尖受冻发黄。纹枯病和叶锈病大部分为1级,即无病症,只有少部分为2级。熟相60%为好,40%为中等。
2.3 不同小麦品种室内考种结果的比较
穗型1级表示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3级表示长方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粒色1级表示白粒;粒质1、3级分别表示硬质、半硬质;饱满度1、2、3级分别表示分饱、较饱、中等。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穗型主要为1级(纺锤形)和3级(长方形),1级占53.3%,3级占46.7%;粒色均为1级(白粒);粒质大部分为1级(硬质),占86.7%,只有A05和A06为半硬质;饱满度主要为2级(较饱),其中A05为3级(中等),A12和A01为1级(分饱),其余都是2级;黑胚率在0~2%,其中A02、A06、A14和A14均没有发生黑胚,A03和A04黑胚率为2%;每穗粒数在29.5~35.6个,其中每穗粒数最高是A14,为35.6个,每穗粒数最低是A01,为29.5个;千粒重在42.2~49.4 g,A06千粒重最高,达49.4 g;A06、A07、A08、A09和A12均无杂株。
2.4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比较
2019—2020年参试品种产量分析见表4,新复极差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7、A01和A10比对照ACK减产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与对照ACK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但在0.01水平差异不显著,A01、A10与对照ACK减产且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7比对照ACK减产但在0.01水平差异不显著。
由表5可知,参试品种处理间在0.05和0.01水平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在0.05和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参试品种在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和气候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参试品种重复间无差异,参试品种间在0.05和001水平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2019—2020年度参加区域试验的15个品种的生育期、茎孽动态、品种抗性、室内考种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但是在产量方面,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且在0.05水平达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与对照ACK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7、A01和A10比对照ACK减产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1、A10与对照ACK减产且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
综合来看,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對照ACK增产且有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虽然A07、A01和A10综合性状好,但是产量比对照低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停止下一年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受土壤肥力、田间管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试验结果可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及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N].经济日报,2021-01-01(002).
[2] 新华社评论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20-12-31(002).
[3] 乔金亮.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N].经济日报,2020-12-26(002).
[4] 新华社评论员.稳固耕地基本盘 打好种业翻身仗: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新华每日电讯,2020-12-23(001).
[5] 谢艺观.为何解决种子问题上中央日程?专家:这是“芯片”[EB/OL].(2020-12-19)[2020-12-20].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0/12-19/9366179.shtml.
[6] 宋晓霞,吉万全.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生产潜力及主要系谱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12):1427-1436.
[7]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作物杂志,2018(4):1-7.
[8] 宋晓霞,李爱国,张文斐,等.2009—2015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品种分析[J].中国种业,2017(6):52-55.
[9] 杨念婉,李艾莲,陈彩霞.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49-152.
[10] 王一杰,辛岭,胡志全,等.我国小麦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5):36-45.
[11] 张梦婷,张玉静,佟金鹤,等.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6):73-81.
[12] 刘万代,常明娟,汪大伟.河南小麦新品种利用现状分析[J].种子,2017,36(8):99-101.
[13] 张美萍,赵铁锁.小麦区试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6(3):122-124.
[14]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等.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23-24,110.
关键词 区域试验;小麦品种;丰产性;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 S 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8-004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8.01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Regional Trials of Wheat Va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9 to 2020
L Lei
(Jieshou C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Jieshou, Anhui 2365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high yield, adaptability and stress resistance of the tested wheat varieties in the national test station of Jieshou City. [Method] We adopted a completely random block arrangement.B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 of test varieties,we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15 new wheat varieties. [Result] A06, A09, A14, A03, A11, A12, A08, A13, A05, A02 and A04 increased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CK, with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 which were recommen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next year’s trial. [Conclusion] This experiment could be used as scientific basis for variety certifi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uaibei area of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 Regional test;Wheat varieties;High yield;Stress resistance
作者简介 吕磊(1989—),男,安徽亳州人,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作物遗传与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1-12;修回日期 2021-02-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1-2]。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国种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指出,种子技术对农业特别重要,对增产的贡献比较大[3-5]。 小麦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 133万~3 000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6-9],其产量丰欠和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日常消费[10] 。因此,选择培育新品种就是攻关种源“卡脖子”技术,对丰富我国种子资源意义重大。界首市聂马国家区域试验站位于安徽省的淮北地区,属于黄淮南片麦区,是中国小麦主产区[11],承担了2019—2020年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鉴于此,笔者通过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方式,科学评价参试品种的生育特性、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综合性状,为品种审定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2-1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根据2019—2020年度安徽省小麦品种试验实施方案,区域试验位于界首市聂马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参试品种为A01、A02、A03、A04、A05、A06、A07、A08、A09、A010、A11、A12、A13、A14、ACK共15个,其中ACK为对照品种。试验用种由各参试单位提供,因保密要求,所有参试品种统一用代号表示。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 8.9 m,宽1.5 m,行距 22 cm,小区种植行数 6行,面积13.34 m2,重复次数3次,耧播;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管理;气候条件:气候对小麦苗期生长有利,中期较适宜,后期受高温、西南干热风等影响,对小麦灌浆不利,小麦千粒重降低,平均产量比去年减少1 500 kg/hm2左右。田間调查和室内考种严格按照《小麦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要求进行科学记载。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与WP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期与茎蘖动态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集中在224和225 d。抽穗期在4月7—11日,其中抽穗期最早的是品种A02、A07、A10和A13,均为4月7日,抽穗期最晚的是A12,为4月11日;各品种成熟期在5月27、28日;出苗期和幼苗习性均相同。各品种株高在75~96 cm,其中株高最高的是A02,为96 cm,株高最矮的是A09,为75 cm。基本苗在213万~246万苗/hm2,其中基本苗较多是A02和A04,均为246万苗/hm2,基本苗最少是A10,为213万苗/hm2。最高茎蘖数在1 095万~1 845万苗/hm2,其中最高茎蘖数最大是A08,为1 845万苗/hm2,最高茎蘖数最小是A10,为1 095万苗/hm2。有效穗数在528万~591万穗/hm2,其中有效穗数最多是A14,为591万穗/hm2,有效穗数最少是A04,为528万穗/hm2,而A07和A10有效穗数偏低,低于对照。
2.2 不同小麦品种抗性的比较 白粉病1级表示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赤霉病1级表示无病穗;纹枯病1级表示无病症,2级表示叶鞘发病但未侵入茎秆;叶锈病1级表示免疫,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2级表示高抗,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周围有明显枯斑;熟相1级表示好,3级表示中;冻害1级表示无冻害,2级表示叶尖受冻发黄;抗倒伏1级表示不倒伏。由表2可知,15个参试品种抗白粉病、赤霉病、抗寒性和抗倒性表现较好,只有A06为2级,即叶尖受冻发黄。纹枯病和叶锈病大部分为1级,即无病症,只有少部分为2级。熟相60%为好,40%为中等。
2.3 不同小麦品种室内考种结果的比较
穗型1级表示纺锤形,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3级表示长方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形;粒色1级表示白粒;粒质1、3级分别表示硬质、半硬质;饱满度1、2、3级分别表示分饱、较饱、中等。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穗型主要为1级(纺锤形)和3级(长方形),1级占53.3%,3级占46.7%;粒色均为1级(白粒);粒质大部分为1级(硬质),占86.7%,只有A05和A06为半硬质;饱满度主要为2级(较饱),其中A05为3级(中等),A12和A01为1级(分饱),其余都是2级;黑胚率在0~2%,其中A02、A06、A14和A14均没有发生黑胚,A03和A04黑胚率为2%;每穗粒数在29.5~35.6个,其中每穗粒数最高是A14,为35.6个,每穗粒数最低是A01,为29.5个;千粒重在42.2~49.4 g,A06千粒重最高,达49.4 g;A06、A07、A08、A09和A12均无杂株。
2.4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比较
2019—2020年参试品种产量分析见表4,新复极差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和极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7、A01和A10比对照ACK减产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与对照ACK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但在0.01水平差异不显著,A01、A10与对照ACK减产且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7比对照ACK减产但在0.01水平差异不显著。
由表5可知,参试品种处理间在0.05和0.01水平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区组间在0.05和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参试品种在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和气候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参试品种重复间无差异,参试品种间在0.05和001水平分别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2019—2020年度参加区域试验的15个品种的生育期、茎孽动态、品种抗性、室内考种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但是在产量方面,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对照ACK增产且在0.05水平达显著差异,A06、A09、A14、A03、A11、A12、A08、A13与对照ACK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A07、A01和A10比对照ACK减产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A01、A10与对照ACK减产且在0.01水平有极显著差异。
综合来看,A06、A09、A14、A03、A11、A12、A08、A13、A05、A02和A04比對照ACK增产且有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参加下一年试验。虽然A07、A01和A10综合性状好,但是产量比对照低且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停止下一年试验。参试品种的产量受土壤肥力、田间管理、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该试验结果可为安徽省品种审定及安徽省淮北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N].经济日报,2021-01-01(002).
[2] 新华社评论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20-12-31(002).
[3] 乔金亮.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N].经济日报,2020-12-26(002).
[4] 新华社评论员.稳固耕地基本盘 打好种业翻身仗: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新华每日电讯,2020-12-23(001).
[5] 谢艺观.为何解决种子问题上中央日程?专家:这是“芯片”[EB/OL].(2020-12-19)[2020-12-20].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0/12-19/9366179.shtml.
[6] 宋晓霞,吉万全.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的生产潜力及主要系谱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38(12):1427-1436.
[7]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作物杂志,2018(4):1-7.
[8] 宋晓霞,李爱国,张文斐,等.2009—2015年国家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品种分析[J].中国种业,2017(6):52-55.
[9] 杨念婉,李艾莲,陈彩霞.种植密度和播期对薏苡产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149-152.
[10] 王一杰,辛岭,胡志全,等.我国小麦生产、消费和贸易的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5):36-45.
[11] 张梦婷,张玉静,佟金鹤,等.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评价[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7,33(6):73-81.
[12] 刘万代,常明娟,汪大伟.河南小麦新品种利用现状分析[J].种子,2017,36(8):99-101.
[13] 张美萍,赵铁锁.小麦区试中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6(3):122-124.
[14] 马巧云,王汉霞,单福华,等.2008—2017年北京市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4):23-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