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性师幼互动环境是将知识点、情感发展、表达表现等串成发展链隐性表现在环境之中,促使师幼与环境主动互动。在创建环境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一、情景交融,主动互动
情景交融,是情感与环境情景的相互交汇融合,也是环境创建与人文需要的契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周围环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题环境相交融,引发幼儿的主动互动。情景交融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作用是幼儿会自然融于环境,没有压力地积极参与环境的创建,也能在此情此景中激发幼儿各种认识、探索、互动能力,应对环境的挑战。
1.以情设境,表现环境。
这是情感融于环境的初级阶段,当情感产生时运用环境进行表达表现。以情设境,更好地激发幼儿想象、表达,巩固、稳定幼儿初步建立情感。
例:美丽的窗帘
主题“我们的城市”区域活动开始了,沁沁和小朋友翻看着城市建筑的书籍,突然他们被书中的门市所吸引。
“这个链子真美啊!”“什么链子?这是门帘,挂在门框上的。”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矫正说错的小朋友。“我看到买玩具的那个小店门口也有!”我家门口也有,我妈妈买了好多好多蝴蝶挂在上面。”“蝴蝶?很漂亮的啊!”“我大姨家的窗口挂的是贝壳,风吹了会响的。”他们对门帘感兴趣了,似乎他们也想尝试装饰窗帘。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
于是,老师创建了“美化窗饰——挂窗帘”的区域环境。样品“窗帘”的设置,就如同风铃,由一张张蘑菇形纸牌接起来,每张纸牌上写上了一道试题,并在第一张纸牌上写了如“按单数挂”的要求。小朋友都挤过来了,老师问:“这蘑菇漂亮吗?”“漂亮!老师,是给我们玩的吗?”幼儿问。老师说:“既然你们都喜欢做漂亮的窗帘,老师就寻找些材料提供给你们,让你们也来打扮打扮教室。”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各种需要的材料。
2.以情动景,美化环境。
在已创建的环境中,根据主题深入的同时,为满足情感升华的需要,以情动景,美化环境,让师幼的情感融于环境,使环境由“无声教育”变成了“有声教育”。
例:我们做的风铃窗帘
沁沁对窗帘细细研究后,终于发现了规律招来了许多同伴,与他一起采蘑菇、写题目、上回形针、挂窗帘,很快一串串漂亮的窗饰做出来了。因为窗口太高太危险,小朋友就请老师帮忙挂起来。窗帘在微风的吹拂中慢慢飘荡起来,真的很美。
可他们似乎仍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原因是:(1)窗帘挂高了,蘑菇后面的题目看不清;(2)缺少声音。原来风铃吊挂都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这窗帘就像一个个飘动的“哑巴”。于是沁沁召集了班中能干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寻找做“风铃”的材料。有声音的东西就成了他们首选目标,直至其他小朋友发现一些口服液空瓶可以当吊线,碰撞后也能发出“叮当”声后,他们赶紧加工,再把这些空瓶紧紧地扎在蘑菇窗帘的最下端,然后要求老师帮忙挂低点,一串串美丽又实用的“音乐窗帘”新鲜出炉了。
每一种情景交融体验,都是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根据自身认识和操作建构起来的。教师给予幼儿互动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发挥环境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比如教师在环境中设置问题,让幼儿自己通过环境寻找答案,并借助问题的延续观察、支持、介入环境,从而使环境成为导入幼儿意愿、幼儿兴趣、幼儿探索的互动窗口,然后让幼儿继续发现、生成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环境变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
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使环境真正能导入幼儿的互动。
例:你知道吗?
“海洋水族馆”环境布置好了,老师在海洋动物中间布置了好多用文字呈现的卡片,问题如:“章鱼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螃蟹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星在逃生时会断脚吗?”等。也有些问题老师省略了文字和答案,直接用“?”表示,激发幼儿自己思考问题和答案。当幼儿看到这些问题时,有几个会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故作玄虚地将机会留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再去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去翻书,跑去找其他幼儿讨论寻找答案……有的幼儿真的找到了有关海洋生物书,可是书上没有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又想到了爸爸妈妈,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老师设计的问题调查表。老师将回收的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答案。
可见,问题式环境可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已经产生和正在实施的问题,保持活动的延续性,更有利于幼儿对问题的探究。
三、空间开放,深化互动
空间开放,是环境创建时留出更大的、足够幼儿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与环境互动更深化。创建的环境要是开放的、多元的、留有不同悬念的。在此空间中,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进行思考。不要一次性将完整的、完美的环境呈现出来,过于追求速度和效果,会忽略环境是根据幼儿自主性发展而变化的原则。所以,在环境创建上要尽量以开放的、弹性的空间给幼儿表达经验和内心想法,不要简单地机械操作,空间内可以纳入丰富的个人经验,也可与同伴进行交往协作,将空间进行立体的、整合的设计。
例:我爱妈妈
“母亲节”到了,设置了“我的妈妈”主题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有三大子主题版块;“我眼中的妈妈”、“我给妈妈发短信”、“辛苦的妈妈”,然后在每个子主题版块中都留有空间,幼儿可以随时把想到、看到、感到、说到的关于妈妈的内容自主粘贴出来。随着主题的进展,幼儿逐渐把“我眼中的妈妈”勾勒出来,大家用照片、绘画作品等形式,把妈妈辛苦、美丽、可爱、温柔的一面都展现在环境上,幼儿都能感性地表达出对妈妈的眷恋之言。开放的空间也给了幼儿自主的权力,心目中理想的妈妈的是什么样的?要给妈妈说的话等都在自由的形式中呈现出来了。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不是即时完成的,要通过延时的、连续性互动享受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探究。
一、情景交融,主动互动
情景交融,是情感与环境情景的相互交汇融合,也是环境创建与人文需要的契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周围环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主题环境相交融,引发幼儿的主动互动。情景交融的环境对幼儿发展作用是幼儿会自然融于环境,没有压力地积极参与环境的创建,也能在此情此景中激发幼儿各种认识、探索、互动能力,应对环境的挑战。
1.以情设境,表现环境。
这是情感融于环境的初级阶段,当情感产生时运用环境进行表达表现。以情设境,更好地激发幼儿想象、表达,巩固、稳定幼儿初步建立情感。
例:美丽的窗帘
主题“我们的城市”区域活动开始了,沁沁和小朋友翻看着城市建筑的书籍,突然他们被书中的门市所吸引。
“这个链子真美啊!”“什么链子?这是门帘,挂在门框上的。”另一个小朋友正在矫正说错的小朋友。“我看到买玩具的那个小店门口也有!”我家门口也有,我妈妈买了好多好多蝴蝶挂在上面。”“蝴蝶?很漂亮的啊!”“我大姨家的窗口挂的是贝壳,风吹了会响的。”他们对门帘感兴趣了,似乎他们也想尝试装饰窗帘。老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
于是,老师创建了“美化窗饰——挂窗帘”的区域环境。样品“窗帘”的设置,就如同风铃,由一张张蘑菇形纸牌接起来,每张纸牌上写上了一道试题,并在第一张纸牌上写了如“按单数挂”的要求。小朋友都挤过来了,老师问:“这蘑菇漂亮吗?”“漂亮!老师,是给我们玩的吗?”幼儿问。老师说:“既然你们都喜欢做漂亮的窗帘,老师就寻找些材料提供给你们,让你们也来打扮打扮教室。”于是,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各种需要的材料。
2.以情动景,美化环境。
在已创建的环境中,根据主题深入的同时,为满足情感升华的需要,以情动景,美化环境,让师幼的情感融于环境,使环境由“无声教育”变成了“有声教育”。
例:我们做的风铃窗帘
沁沁对窗帘细细研究后,终于发现了规律招来了许多同伴,与他一起采蘑菇、写题目、上回形针、挂窗帘,很快一串串漂亮的窗饰做出来了。因为窗口太高太危险,小朋友就请老师帮忙挂起来。窗帘在微风的吹拂中慢慢飘荡起来,真的很美。
可他们似乎仍不满意自己的作品,原因是:(1)窗帘挂高了,蘑菇后面的题目看不清;(2)缺少声音。原来风铃吊挂都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可这窗帘就像一个个飘动的“哑巴”。于是沁沁召集了班中能干的小朋友,帮他一起寻找做“风铃”的材料。有声音的东西就成了他们首选目标,直至其他小朋友发现一些口服液空瓶可以当吊线,碰撞后也能发出“叮当”声后,他们赶紧加工,再把这些空瓶紧紧地扎在蘑菇窗帘的最下端,然后要求老师帮忙挂低点,一串串美丽又实用的“音乐窗帘”新鲜出炉了。
每一种情景交融体验,都是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根据自身认识和操作建构起来的。教师给予幼儿互动的机会,从而更深入地发挥环境应有的价值。
二、问题激趣,导入互动
问题激趣,是将需研究解决的矛盾以问的形式引发幼儿思考,比如教师在环境中设置问题,让幼儿自己通过环境寻找答案,并借助问题的延续观察、支持、介入环境,从而使环境成为导入幼儿意愿、幼儿兴趣、幼儿探索的互动窗口,然后让幼儿继续发现、生成新问题,不断丰富、完善环境变化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
问题激趣,可以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使环境真正能导入幼儿的互动。
例:你知道吗?
“海洋水族馆”环境布置好了,老师在海洋动物中间布置了好多用文字呈现的卡片,问题如:“章鱼是怎样保护自己的?”“螃蟹是如何保护自己的?”“海星在逃生时会断脚吗?”等。也有些问题老师省略了文字和答案,直接用“?”表示,激发幼儿自己思考问题和答案。当幼儿看到这些问题时,有几个会主动向老师求教,老师故作玄虚地将机会留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再去其他地方寻找答案。于是他们去翻书,跑去找其他幼儿讨论寻找答案……有的幼儿真的找到了有关海洋生物书,可是书上没有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又想到了爸爸妈妈,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老师设计的问题调查表。老师将回收的调查表贴在问题旁边,便于更多的人了解答案。
可见,问题式环境可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已经产生和正在实施的问题,保持活动的延续性,更有利于幼儿对问题的探究。
三、空间开放,深化互动
空间开放,是环境创建时留出更大的、足够幼儿思考和操作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与环境互动更深化。创建的环境要是开放的、多元的、留有不同悬念的。在此空间中,幼儿不但能自主操作,还能进行思考。不要一次性将完整的、完美的环境呈现出来,过于追求速度和效果,会忽略环境是根据幼儿自主性发展而变化的原则。所以,在环境创建上要尽量以开放的、弹性的空间给幼儿表达经验和内心想法,不要简单地机械操作,空间内可以纳入丰富的个人经验,也可与同伴进行交往协作,将空间进行立体的、整合的设计。
例:我爱妈妈
“母亲节”到了,设置了“我的妈妈”主题版块,在这个版块中有三大子主题版块;“我眼中的妈妈”、“我给妈妈发短信”、“辛苦的妈妈”,然后在每个子主题版块中都留有空间,幼儿可以随时把想到、看到、感到、说到的关于妈妈的内容自主粘贴出来。随着主题的进展,幼儿逐渐把“我眼中的妈妈”勾勒出来,大家用照片、绘画作品等形式,把妈妈辛苦、美丽、可爱、温柔的一面都展现在环境上,幼儿都能感性地表达出对妈妈的眷恋之言。开放的空间也给了幼儿自主的权力,心目中理想的妈妈的是什么样的?要给妈妈说的话等都在自由的形式中呈现出来了。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不是即时完成的,要通过延时的、连续性互动享受环境,支持幼儿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