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5日,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六大建议,其中户籍与土地制度的改革令人瞩目。
中国目前有2亿多人口虽然居住在城市,但实际上是农村户口。户籍二元制使这些假装城市人的人无法享受统一的就业与社保,他们的最终保障依然维系在农村的土地上,根据中山大学所做的社会学调查,第一代农民工在年老后几乎都回到了家乡。
城市耸立着大量楼盘,有些新区沦为空城鬼城,却无法容纳从农村来的异乡人,他们买不起城市商品房,低工资使他们成为城市中的无效消费群体。房地产的资本化过程,是大城市驱逐平民的过程。
目前的土地使用存在双重浪费:土地浪费,外来打工人员在家乡的宅基地上建起高房,却不去居住,他们拥有耕地却不靠耕地为生。城市新区同样浪费,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先生2012年3月曾经披露过一组数据: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这根曲线始终快于人口城镇化的曲线。分两个时段,从1990年到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83%,但是城镇人口仅仅增加了45%,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更依靠土地的抵押融资,2011年全国土地抵押面积420万亩,抵押金额达到4.8万亿,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10.374万亿元。
减少浪费、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改变税制增加不动产税等,是世界银行报告开出的药方。
城市群要扩大,城市容纳的人口要进一步增加,与一些建议相反,未来大城市的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是资源集聚、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当初首尔试图阻止城市扩张,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最终顺其自然建成首尔经济圈。未来中国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而后逐步导入到大城市郊区,而后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試图把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引入小城镇的企图不会成功,这与资源配置、流动人口本身的意愿背道而驰。
城市本身增加容积量是一大办法,其次以未来6年轨道公交发展为契机,大力拓展轨道交通周边的小城市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许北京就是下一个首尔、下一个东京、下一个巴黎。世界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表示,如果广州(现有人口820万)的密度与韩国首都首尔相同,“可以再塞进400万至500万人”。好处不仅于此,如果中国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有可能在未来15年节省1.4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出现首先消化大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存量房的现象,而过于激进的、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群的小城镇,可能会出现局部破产,这些地区的库存永远也无法出清。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城镇化,辅之以便捷的轨道交通,大城市周边的轨道、商业、服务覆盖地区率先受益。从理论上来说,想留在北京的漂泊者,可以买北京周边小城的房子,想留在上海的异乡人,可以买昆山的房子。
中国毕竟不是韩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大的制约是软性制度的变革。
放开户籍使人随居住地走,城市群之间的户籍、社保能否一体化是重中之重,没有区域内资源的市场配置、人口的自由流动,京津冀内部北京、天津、廊坊虽然一箭之地,却远隔天涯;而上海老年人到昆山养老心有余悸,地铁能到之处,医保却不能到。
所幸的是,农民工子弟的第三代不会完全重蹈第一代的悲剧,他们是受惠于人口城镇化的一代,起码有几千万人不必假装城里人,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居乐业。
中国目前有2亿多人口虽然居住在城市,但实际上是农村户口。户籍二元制使这些假装城市人的人无法享受统一的就业与社保,他们的最终保障依然维系在农村的土地上,根据中山大学所做的社会学调查,第一代农民工在年老后几乎都回到了家乡。
城市耸立着大量楼盘,有些新区沦为空城鬼城,却无法容纳从农村来的异乡人,他们买不起城市商品房,低工资使他们成为城市中的无效消费群体。房地产的资本化过程,是大城市驱逐平民的过程。
目前的土地使用存在双重浪费:土地浪费,外来打工人员在家乡的宅基地上建起高房,却不去居住,他们拥有耕地却不靠耕地为生。城市新区同样浪费,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先生2012年3月曾经披露过一组数据:土地城镇化的速度这根曲线始终快于人口城镇化的曲线。分两个时段,从1990年到2000年,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是人口城镇化速度的1.71倍;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83%,但是城镇人口仅仅增加了45%,土地城镇化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1.85倍。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更依靠土地的抵押融资,2011年全国土地抵押面积420万亩,抵押金额达到4.8万亿,而当年全国财政收入仅为10.374万亿元。
减少浪费、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改变税制增加不动产税等,是世界银行报告开出的药方。
城市群要扩大,城市容纳的人口要进一步增加,与一些建议相反,未来大城市的人口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是资源集聚、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当初首尔试图阻止城市扩张,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最终顺其自然建成首尔经济圈。未来中国的大城市会越来越大,而后逐步导入到大城市郊区,而后是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試图把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引入小城镇的企图不会成功,这与资源配置、流动人口本身的意愿背道而驰。
城市本身增加容积量是一大办法,其次以未来6年轨道公交发展为契机,大力拓展轨道交通周边的小城市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许北京就是下一个首尔、下一个东京、下一个巴黎。世界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表示,如果广州(现有人口820万)的密度与韩国首都首尔相同,“可以再塞进400万至500万人”。好处不仅于此,如果中国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有可能在未来15年节省1.4万亿美元的基建支出。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会出现首先消化大城市、区域核心城市存量房的现象,而过于激进的、无法顺利融入城市群的小城镇,可能会出现局部破产,这些地区的库存永远也无法出清。政府强力主导下的城镇化,辅之以便捷的轨道交通,大城市周边的轨道、商业、服务覆盖地区率先受益。从理论上来说,想留在北京的漂泊者,可以买北京周边小城的房子,想留在上海的异乡人,可以买昆山的房子。
中国毕竟不是韩国,在城镇化过程中最大的制约是软性制度的变革。
放开户籍使人随居住地走,城市群之间的户籍、社保能否一体化是重中之重,没有区域内资源的市场配置、人口的自由流动,京津冀内部北京、天津、廊坊虽然一箭之地,却远隔天涯;而上海老年人到昆山养老心有余悸,地铁能到之处,医保却不能到。
所幸的是,农民工子弟的第三代不会完全重蹈第一代的悲剧,他们是受惠于人口城镇化的一代,起码有几千万人不必假装城里人,可以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