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想甩开大人的手自个干一件事时,就放手让孩子干吧。不要低估孩子,犯错,有磕碰,都是学习。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超乎想象
我女儿杨杨10个月时就想滑滑梯了。话说那日路过一个滑梯,杨杨看着滑上滑下的小朋友,入了迷。我抱着她继续往前散步,小丫头的头和上半截身子却留在了我身后。小手指着滑梯,一定要我带她过去。
10个月的小朋友,还不会走,但已经爬得很溜了。我这刚把她放到滑梯的楼梯那边,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哈哈乐着爬上去了。
到了滑梯边上,杨杨立马换了表情,又凝重又淡定,太好玩了。她坐在滑梯上,迟迟不动,都已经影响到其他小朋友了,好在人家大度,都绕道而行了。我没有着急地催促,也没有想上前帮一把。只是笑着看她,关注着,等待着。她抬头看看我,有点想向我求助的意思。我冲她笑笑,点点头,给了她点心理能量。我知道,她还在调试,我愿意等待,没有做出任何要救她的表示。
终于,杨杨尝试往下滑了,但双手还捏着滑梯的两个侧边,一点一点往下蹭。她可能害怕,毕竟是第一次。她这么做是对的,这就是自我保护。我没有在旁指导,继续关注,因为这时候孩子自己的体验最重要,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是对她体验和注意力的干扰。
蹭到一半旅程时,我向前靠了靠,蹲在滑梯下边,做出要接她的姿势。她终于松手了,滑了下来,很顺利地落地了,杨杨也开心得不得了,伸出小手,要求再滑一次。
从此,滑滑梯成了她的最爱。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滑梯,她就一定要去过把瘾。我出门都要先画线路图,不是怕自己找不到北,而是要数好路上会遇到几个滑梯,给每个滑梯预留出一个钟头的时间。
到一岁多时,杨杨还没学会走路,但滑滑梯已经到中级水平了。爬上去,滑下来,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花样百出,那肯定是一种“飞”的爽意!
她会坐着滑下来,还会脚在前面趴着滑下来,还会手和头在前面趴着滑下来,还会头和手在前面趴着、不滑、爬下来,还会一条腿在前面,另一条腿在后面弯曲,侧着身子滑下来……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在旁指点——注意你的手,注意你的脚,也没焦虑地喊——小心啊,你行不行啊?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过度保护。孩子是天生有自我保护能力的,这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基本本能。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刚生下来时,会遇到什么就牢牢地抓住什么,这就是在保护自己啊。而如果过度保护孩子,孩子身体就会收到讯息——啊,我不需要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于是这能力就废了。
杨杨滑滑梯,从未受过伤。杨杨在这种自由探索中,自我保护能力突飞猛进。还有意外收获,1岁多就摸索出了好多技巧。比如,要想在滑梯行走,而不是滑行,那就得把袜子脱了;想要滑得顺畅,就穿好袜子和衣服。完全可以写个《儿童滑滑梯指南》了,鉴于我比较懒,又担心一成书就会培养出考试达人,还是不写了。
啊,当然,需要补充一句的是。不过度保护,不意味着完全撒手,当杨杨在滑梯上飞来飞去时,我肯定是站旁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我就是给孩子托底的那层防护网,不过是这网只老老实实做网该做的事。
过度保护容易让孩子成为“傻大胆”
用进废退,这是铁律,你还别不信,这事就在我家发生了。
老二猪猪出生时,因为早产,体质很弱,出院后,老人和我丈夫就特别怕孩子受伤,真像是含在嘴里养起来的。偶尔去趟早教中心,大伙都担心猪猪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对我大批特批。就这样,猪猪1岁前,很少出门。10个月玩滑梯?那就得开家庭扩大会议了,最后肯定是批判加否决。直到1岁半多,猪猪才得偿所愿地尝到了滑滑梯的滋味。但是,当他张着手臂要去滑滑梯时,奶奶是双手提溜着猪猪的胳膊,顺下去的。猪猪表示,很失望。
当猪猪终于没有奶奶陪护,有机会自己滑滑梯时,很兴奋,却快把我吓破胆了。猪猪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站在滑梯顶上,咣叽咣叽就想往下跑,而不是滑。完全不像他姐姐,会先比划比划,试试安全了再行动。
刚开始,我以为是猪猪滑滑梯时年龄大些了,再加上是男孩子,所以有胆。后来,我发现他不仅在滑滑梯时这样,做很多事都是如此。比如大他两岁的姐姐从椅子上跳下来(已经演练过N回了),猪猪从来没试过,想也不想,爬上去就跟着跳。
原来这不是胆的问题,而是以前家里人对他保护太多了,他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就退回去了。估计给他一个滚烫的油锅,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进手去。
这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啊!这可如何是好?是伸手帮他呢,还是不帮呢?伸手吧,这孩子越来越大,以后会更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这相当于害了他。不伸手吧,他做出的那些动作太吓人了,真摔坏了咋办?
最后,我决定这么来办:非常危险的动作,一定要上前制止,比如从滑梯上往下跑,跳着下楼梯……小的危险动作,我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有小磕小碰时,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相当于给他补了一课,让他从这种小痛中认识到世界是有危险的,需要自己多加注意,让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再萌生出来。
过这条河时,石头摸对了。有一次,我看到猪猪正想从床上跳下来,但到床边又停了。他下蹲,起来,下蹲,起来,试了好几回,最终决定趴下身子,一点点地从床上安全地爬下来。
此事,成了!
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超乎想象
我女儿杨杨10个月时就想滑滑梯了。话说那日路过一个滑梯,杨杨看着滑上滑下的小朋友,入了迷。我抱着她继续往前散步,小丫头的头和上半截身子却留在了我身后。小手指着滑梯,一定要我带她过去。
10个月的小朋友,还不会走,但已经爬得很溜了。我这刚把她放到滑梯的楼梯那边,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哈哈乐着爬上去了。
到了滑梯边上,杨杨立马换了表情,又凝重又淡定,太好玩了。她坐在滑梯上,迟迟不动,都已经影响到其他小朋友了,好在人家大度,都绕道而行了。我没有着急地催促,也没有想上前帮一把。只是笑着看她,关注着,等待着。她抬头看看我,有点想向我求助的意思。我冲她笑笑,点点头,给了她点心理能量。我知道,她还在调试,我愿意等待,没有做出任何要救她的表示。
终于,杨杨尝试往下滑了,但双手还捏着滑梯的两个侧边,一点一点往下蹭。她可能害怕,毕竟是第一次。她这么做是对的,这就是自我保护。我没有在旁指导,继续关注,因为这时候孩子自己的体验最重要,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是对她体验和注意力的干扰。
蹭到一半旅程时,我向前靠了靠,蹲在滑梯下边,做出要接她的姿势。她终于松手了,滑了下来,很顺利地落地了,杨杨也开心得不得了,伸出小手,要求再滑一次。
从此,滑滑梯成了她的最爱。不管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滑梯,她就一定要去过把瘾。我出门都要先画线路图,不是怕自己找不到北,而是要数好路上会遇到几个滑梯,给每个滑梯预留出一个钟头的时间。
到一岁多时,杨杨还没学会走路,但滑滑梯已经到中级水平了。爬上去,滑下来,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花样百出,那肯定是一种“飞”的爽意!
她会坐着滑下来,还会脚在前面趴着滑下来,还会手和头在前面趴着滑下来,还会头和手在前面趴着、不滑、爬下来,还会一条腿在前面,另一条腿在后面弯曲,侧着身子滑下来……任何时候,我都不会在旁指点——注意你的手,注意你的脚,也没焦虑地喊——小心啊,你行不行啊?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过度保护。孩子是天生有自我保护能力的,这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基本本能。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刚生下来时,会遇到什么就牢牢地抓住什么,这就是在保护自己啊。而如果过度保护孩子,孩子身体就会收到讯息——啊,我不需要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于是这能力就废了。
杨杨滑滑梯,从未受过伤。杨杨在这种自由探索中,自我保护能力突飞猛进。还有意外收获,1岁多就摸索出了好多技巧。比如,要想在滑梯行走,而不是滑行,那就得把袜子脱了;想要滑得顺畅,就穿好袜子和衣服。完全可以写个《儿童滑滑梯指南》了,鉴于我比较懒,又担心一成书就会培养出考试达人,还是不写了。
啊,当然,需要补充一句的是。不过度保护,不意味着完全撒手,当杨杨在滑梯上飞来飞去时,我肯定是站旁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我就是给孩子托底的那层防护网,不过是这网只老老实实做网该做的事。
过度保护容易让孩子成为“傻大胆”
用进废退,这是铁律,你还别不信,这事就在我家发生了。
老二猪猪出生时,因为早产,体质很弱,出院后,老人和我丈夫就特别怕孩子受伤,真像是含在嘴里养起来的。偶尔去趟早教中心,大伙都担心猪猪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对我大批特批。就这样,猪猪1岁前,很少出门。10个月玩滑梯?那就得开家庭扩大会议了,最后肯定是批判加否决。直到1岁半多,猪猪才得偿所愿地尝到了滑滑梯的滋味。但是,当他张着手臂要去滑滑梯时,奶奶是双手提溜着猪猪的胳膊,顺下去的。猪猪表示,很失望。
当猪猪终于没有奶奶陪护,有机会自己滑滑梯时,很兴奋,却快把我吓破胆了。猪猪似乎是天不怕地不怕,站在滑梯顶上,咣叽咣叽就想往下跑,而不是滑。完全不像他姐姐,会先比划比划,试试安全了再行动。
刚开始,我以为是猪猪滑滑梯时年龄大些了,再加上是男孩子,所以有胆。后来,我发现他不仅在滑滑梯时这样,做很多事都是如此。比如大他两岁的姐姐从椅子上跳下来(已经演练过N回了),猪猪从来没试过,想也不想,爬上去就跟着跳。
原来这不是胆的问题,而是以前家里人对他保护太多了,他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就退回去了。估计给他一个滚烫的油锅,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进手去。
这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啊!这可如何是好?是伸手帮他呢,还是不帮呢?伸手吧,这孩子越来越大,以后会更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这相当于害了他。不伸手吧,他做出的那些动作太吓人了,真摔坏了咋办?
最后,我决定这么来办:非常危险的动作,一定要上前制止,比如从滑梯上往下跑,跳着下楼梯……小的危险动作,我就放手,让他自己去尝试。有小磕小碰时,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相当于给他补了一课,让他从这种小痛中认识到世界是有危险的,需要自己多加注意,让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再萌生出来。
过这条河时,石头摸对了。有一次,我看到猪猪正想从床上跳下来,但到床边又停了。他下蹲,起来,下蹲,起来,试了好几回,最终决定趴下身子,一点点地从床上安全地爬下来。
此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