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载体,多产品出口企业通过企业内产品转换进行资源配置,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从而提升生产力。本文使用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多产品制造业出口企业的产品转换情况,验证了增加产品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发现,产品转换是企业内资源再配置的重要途径,近60%的出口企业发生了产品转换,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经济表现系统性地优于单产品出口企业,多产品出口企业更偏向劳动密集型,增加出口产品行为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学习效应在即期TFP提升中占到45%,累计T
【机 构】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100083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软约束、异质性企业和供给侧改革”(2019M6507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载体,多产品出口企业通过企业内产品转换进行资源配置,适应国际市场需求从而提升生产力。本文使用2000—2006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考察了多产品制造业出口企业的产品转换情况,验证了增加产品对出口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本文研究发现,产品转换是企业内资源再配置的重要途径,近60%的出口企业发生了产品转换,多产品出口企业的经济表现系统性地优于单产品出口企业,多产品出口企业更偏向劳动密集型,增加出口产品行为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学习效应在即期TFP提升中占到45%,累计TFP提升中可达到1.8%~8.4%。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展现出的韧性,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匹配了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年数据与WIOD数据库,用多种方法测算了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了政府生产补贴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提升的内在机制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生产补贴与全球生产分割及国内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国际生产分割为倒"U"型关系。(2)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影响通过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发生作用,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后,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生产阶段数,
本文利用中国大量微观企业数据和外商引资政策中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从引资政策精准导向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其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政策效应,有效控制了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外商引资政策通过《产业指导目录》的精准导向,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外商引资政策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企业间的资源再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来实现,而研发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渠道并未起作用,且这一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本密集度、
本文采用贸易潜力指数(TPI),从收入角度测度分析了1995—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通过构建包含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等变量在内的扩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和比较分析了沿线21个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测算出口贸易增长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经济带国家的农产品总体贸易潜力最大,环中亚经济带国家次之,亚欧经济带国家最小;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平均可拓展为实际出口贸易额的10.02倍。其中,2008—2016年环中亚经济带国家对
2019年WTO受到了中美之间相互博弈的影响,美国要保持对中国的竞争优势并决心全面改革WTO,WTO成员围绕发展中国家特殊与差别待遇和上诉机构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些变化透视出在WTO和中国问题上,美国的政策愈加趋于强硬,也更加不顾及损害多边贸易体制。回顾2019年的WTO,本文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了两面性:一方面是通过传统施压迫使中国更加开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关闭部分美国市场促使美国与中国实现半脱钩。中美之间的矛盾或者战略竞争在短期内不会结束,WTO的发展将持续处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多边贸易体系的信誉和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冲击,口罩、呼吸机等必要医疗产品出现短缺和贸易限制现象。本文认为我国可以主动开展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本文回顾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的前期工作,提出了抗疫医疗产品谈判范围,分析了抗疫医疗产品关税和成员分布情况,客观评估了我国参与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谈判的基本路径,包括制定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贸易便利化行为准则、探讨开展《医药产品贸易协定》扩围谈判、启动全球抗疫医疗产品开放式诸边谈判等。对于中国来说,全球抗疫医疗产品谈判成果的最终归途应是
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与中国有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往来的165个经济体的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计算出口效率,运用面板GMM实证分析了中国OFDI对出口效率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高了出口效率,而且促进效应主要来自出口实际值提升;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OFDI的出口效率促进效应优于对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促进效应;投资扩展边际对出口效率的促进效应优于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扩展边际的促进效应在低收入国家表现最优,集约边际的促进效应在发达国家表现最优。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角度,全面透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趋势,从信息化密度和信息技术能力两个层面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文章利用2008—2017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攀升中的信息化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信息化密度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导致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提高0.033,但是其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信息技术能力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系数高达0.074,且远远高于其对全球价值链嵌
中国是否具有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直接影响着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及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成本与风险。本文利用2013—2018年国际大豆市场月度数据,从贸易结构和市场势力视角分析国际大豆市场竞争格局,测度大豆主要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进而研究国际粮食市场定价权的决定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豆市场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进口"大国"地位、巴西出口"大国"地位不断增强;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市场势力指数都比较显著,但中国自身需求仍是提升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尽管中国和巴西分别是国际大豆贸易中最大
基于微观农户数据,本文测算出我国31个省份1996—2011年的FGT贫困指数。结合构建的农产品贸易开放指标,运用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开放对贫困的影响,发现农产品出口显著缓解了农村地区的贫困,农产品进口对贫困减少有负面影响。分地区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降低了南部及沿海省份农户的贫困深度和强度,但对其他省份农户仍具有不利影响。进一步检验表明:出口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售会带来显著正向影响,进口则会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农产品出口对农户贫困形成、出售收入和生产量的影响都要大于进口,总体上农产品贸易开放带来
本文依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贸易开放对我国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的影响,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贸易越开放的地区,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越强,且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要高于向下流动的可能性。机制分析表明:贸易一方面通过增加较开放地区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进而增加子女职业向上流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通过促进个体向较开放地区迁移进而提高代际间的职业向上流动性,而贸易引致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的变化并不能提高代际的职业向上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