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调查法和文献法对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环境进行了考查,对开展地方体育旅游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对策,旨在为体育旅游在陕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经验,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为中国休闲城市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社会民众的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深化,旅游和运动产业成为了这一趋势的直接受益者。人们希望摆脱传统的观光游,在旅游过程中达到释放压力、寻求刺激、运动冒险、健身康体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旅游这一新兴的特种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陕西体育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内游客、旅游公司、旅行社负责人及旅游景点负责人等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陕西省体育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二、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
陕西聚集着丰富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全国A级旅游区陕西体育省占了约57%,举不胜举的名山峻岭、青山幽谷,为攀岩、爬山、动力伞、等体育旅游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场所;多处国家森林和国家文化保护区,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呈献着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自然水域漂流、冲浪、橡皮艇等挑战意志极限的运动产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独具“比较优势”内涵的体育旅游产品,却因专业旅行社的空白,使其在产品形式或是结构延伸上与发达省份相比,都还是一块有待多方力量谋略开发的处女地。近年来,体育旅游文化逐步引起我省体育、旅游和其他部门的关注,2002至2004年在华山举办了体育健身旅游节、西北地区青年登华山大赛;在2007年,世界一级方程式(F1)摩托艇锦标赛中国西安大奖赛在西安灞生态区举行等等,开启了陕西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端倪。但是,无论从我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条件,还是从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的视角考量,我省体育旅游业仍显得发展不够。
三、研究结论
1.尽管陕西旅游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领域渐趋扩展,但统计得知,陕西旅游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以体育旅游细分区域注要是分市、县、旅游区为对象的研究多,以陕西全省体育旅游为对象的研究少,而对陕西体育旅游a文化的研究十分有限;第二,按体育旅游区域分,研究关中体育旅游区的多,研究其他旅游区的少;第三,体育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文化,而涉及到体育旅游文化方面学术论文却寥寥无几。
2.陕西的山水名胜,景观类型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游观价值巨大,随着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出版了不少有关陕西山水风景介绍的书籍,但缺少文化内涵的深度探讨。陕西省具备发展体育旅游文化的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及相关市场、社会、经济条件,因此,陕西省具有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文化,打造体育旅游文化品牌的可行性。
3.陕西省乃至全国的体育旅游文化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表现在资源利用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对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了解不够全面,发掘不足,文化产品的类型较为单一、无序,未形成规模优势和文化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表现在经营管理上,由于大的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背景和机制尚未形成,成熟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存在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和服务质量的低下,对客源市场的培育开发存在不足,供需双方存在矛盾,说明了对陕西省体育旅游文化进行开发研究的必要性。
四、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加强整体规划,将城市休闲体育旅游融入陕西体育圈
城市休闲体育旅游是成都整合旅游资源后推出的新项目。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好规划,根据其结构、功能和特点等,对省内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综合规划。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防止破坏生态或无效的盲目开发,使其与附近景区景点的开发协调一致。在产品的策划和推销中与传统的景点和活动强强联合,进行线路对接,互送客源,整体包装,强势促销,走共赢之路。另外,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应相互交融,共同配合,共同建立完善城市体育旅游中介机构,建立市场机制型的协调合作平台,使体育旅游真正在陕西省体育旅游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2.重视专业人才,加大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目前中国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专门人才相对缺乏,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缺口很大。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体育旅游的发展,陕西政府及旅游部门应加大力度对专业人士的培养,建立体育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从业人才。
3.强化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服务与管理
健全体育旅游的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体育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体育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规范管理,扩大体育服务的领域,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完善体育旅游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保障体育旅游安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柏利.休闲视角中的体育旅游[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何芝.休闲生活方式影响下四川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探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3]范佳音,周雪亚.成都市白领阶层休闲体育现状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李曦,常春,黄宇轩.成都地区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产业论坛.
[5]刘青,覃文林,等.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黄成林.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8]张宗良,主编.安徽:黄山与徽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9]于素梅,等著.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
[10]盛学峰.中国国黄山旅游分析与展望[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11]刘凤香.论体育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
关键词: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社会民众的对健康的追求不断深化,旅游和运动产业成为了这一趋势的直接受益者。人们希望摆脱传统的观光游,在旅游过程中达到释放压力、寻求刺激、运动冒险、健身康体的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旅游这一新兴的特种旅游产品应运而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陕西体育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内游客、旅游公司、旅行社负责人及旅游景点负责人等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陕西省体育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二、陕西体育旅游的现状
陕西聚集着丰富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全国A级旅游区陕西体育省占了约57%,举不胜举的名山峻岭、青山幽谷,为攀岩、爬山、动力伞、等体育旅游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场所;多处国家森林和国家文化保护区,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呈献着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自然水域漂流、冲浪、橡皮艇等挑战意志极限的运动产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独具“比较优势”内涵的体育旅游产品,却因专业旅行社的空白,使其在产品形式或是结构延伸上与发达省份相比,都还是一块有待多方力量谋略开发的处女地。近年来,体育旅游文化逐步引起我省体育、旅游和其他部门的关注,2002至2004年在华山举办了体育健身旅游节、西北地区青年登华山大赛;在2007年,世界一级方程式(F1)摩托艇锦标赛中国西安大奖赛在西安灞生态区举行等等,开启了陕西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端倪。但是,无论从我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条件,还是从与国内其他地方相比的视角考量,我省体育旅游业仍显得发展不够。
三、研究结论
1.尽管陕西旅游研究范围不断扩大、领域渐趋扩展,但统计得知,陕西旅游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第一,以体育旅游细分区域注要是分市、县、旅游区为对象的研究多,以陕西全省体育旅游为对象的研究少,而对陕西体育旅游a文化的研究十分有限;第二,按体育旅游区域分,研究关中体育旅游区的多,研究其他旅游区的少;第三,体育旅游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文化,而涉及到体育旅游文化方面学术论文却寥寥无几。
2.陕西的山水名胜,景观类型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游观价值巨大,随着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出版了不少有关陕西山水风景介绍的书籍,但缺少文化内涵的深度探讨。陕西省具备发展体育旅游文化的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及相关市场、社会、经济条件,因此,陕西省具有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文化,打造体育旅游文化品牌的可行性。
3.陕西省乃至全国的体育旅游文化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一方面表现在资源利用和文化产品的开发上,对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了解不够全面,发掘不足,文化产品的类型较为单一、无序,未形成规模优势和文化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表现在经营管理上,由于大的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背景和机制尚未形成,成熟经验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存在管理体制上的混乱和服务质量的低下,对客源市场的培育开发存在不足,供需双方存在矛盾,说明了对陕西省体育旅游文化进行开发研究的必要性。
四、陕西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对策
1.加强整体规划,将城市休闲体育旅游融入陕西体育圈
城市休闲体育旅游是成都整合旅游资源后推出的新项目。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好规划,根据其结构、功能和特点等,对省内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可行性评价综合规划。遵循旅游发展规律,防止破坏生态或无效的盲目开发,使其与附近景区景点的开发协调一致。在产品的策划和推销中与传统的景点和活动强强联合,进行线路对接,互送客源,整体包装,强势促销,走共赢之路。另外,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应相互交融,共同配合,共同建立完善城市体育旅游中介机构,建立市场机制型的协调合作平台,使体育旅游真正在陕西省体育旅游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2.重视专业人才,加大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目前中国与体育旅游相关的专门人才相对缺乏,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缺口很大。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体育旅游的发展,陕西政府及旅游部门应加大力度对专业人士的培养,建立体育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从业人才。
3.强化城市休闲体育旅游的服务与管理
健全体育旅游的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体育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机制;加强体育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规范管理,扩大体育服务的领域,提高综合服务质量;完善体育旅游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保障体育旅游安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柏利.休闲视角中的体育旅游[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何芝.休闲生活方式影响下四川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探索.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3]范佳音,周雪亚.成都市白领阶层休闲体育现状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4]李曦,常春,黄宇轩.成都地区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产业论坛.
[5]刘青,覃文林,等.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黄成林.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8]张宗良,主编.安徽:黄山与徽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9]于素梅,等著.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3.
[10]盛学峰.中国国黄山旅游分析与展望[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11]刘凤香.论体育旅游安全体系的构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