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维持透析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维持性静脉内瘘使用过程中血流量达标率、血肿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流量达标情况和血肿血栓的发生情况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循证护理能够适应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要求,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23-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指的是护理工作要以护理能力、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护理要求和现有的实证之间进行结合,给与患者最优的护理措施。动静脉内瘘是肾衰竭患者晚期时维持血液透析的常用血管通路,很容易发生内瘘有关并发症,因此正确和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对于维持动静脉内瘘正常功能以及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中笔者将循证护理方法运用到血透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做出了改进,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透析装置为日本生产的DBB-27型号单人透析装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组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76岁,平均52岁;其中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6例、狼疮性肾病2例、慢性肾炎7例。对照组男20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53岁;其中慢性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性肾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回顾24例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循证分析找出造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流不畅的症结,主要原因是:(1)患者自身血管管腔比较狭窄导致在内瘘手术中存在缺陷,本组案例中发生内瘘狭窄的患者中有5例是由该种原因造成的;(2)血液透析对同个部位的血管通过使用一些对血管产生长期刺激作用的药物以及进行反复的操作,损害了血管内膜,时间过长后会产生瘀斑,导致血管变窄或被堵塞;(3)透析结束后包扎得太紧、包扎时间过长或止血方法不合适等都会引起动静脉内瘘发生狭窄;(4)患者自身因为疾病或者是独特的血流特点也可能形成血栓。本组中有6例患者因为低血压引起血栓,从而导致内瘘狭窄。
医护人员通过评估取得的资料,在结合患者和护理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从而维持动静脉内瘘的正常功能,保证透析效果。 (1)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及血管搏动、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手指发凉、疼痛、活动受限等为特征的血液供应障碍现象时,应警惕窃血综合症的发生;如伤口明显渗血,可能会导致局部压迫,引起内瘘闭塞,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师;(2)指导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1-2周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瘘管和机体更快更好的配合。每天让患者轻度活动手3-5次,每次15min;让患者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圈或橡皮球2-3次,每次3min-5min;使用血压计或者止血带对患者每天进行适度加压3-5次,每次15min,扩张静脉管腔,促进血液流动;(3)穿刺透析时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保持瘘管周围及患者肢体的清洁,避免接触水,防止发生感染。如果透析造成血肿,立即进行冷敷,降低血肿的血液流动速度,防止血肿继续变大,24h后热敷促进血液流动;(4)动静脉内瘘运行良好时会感受到血管的震颤,听到血管有规律的杂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该现象来确定动静脉内瘘是否运行良好,如果出现问题要立即考虑是否发生血栓,造成动静脉内瘘狭窄;(5)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原理、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让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而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并告知患者术前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在该肢体进行抽血、输液,切勿用准备造瘘的肢体提重物、测血压、戴手表或过紧的首饰等事项。术后告知患者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眠时不可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内瘘仅限于透析用,不得用于取血或注射药物;每日监测血压,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发生;避免术侧肢体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的环境,衣袖宽松,包扎松紧适度;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透析前确保手臂清洁;禁止在造瘘侧肢体量血压、输血、输液等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控制,多食用单聚、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特别注意补充胡萝卜素、避免脱水过多、低血糖等;指导患者掌握快速判断内瘘发生阻塞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每天检查内瘘是否通畅2-3次。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栓血肿发生情况和血流量达标情况比较见下表
3讨论
循证护理所有的护理措施都是以实证为基础的,主要包含三个重要因素:(1)以该疾病以往的临床经验和护理工作经验作为理论基础;(2)结合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包括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技能水平;(3)患者的需求。循证护理需要将研究结果与临床知识、临床经验、患者实际情况、患者需求相结合,促进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传统护理忽略了患者的需求以及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技能和经验的要求。
结果证明: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流量达标情况和血肿血栓的发生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质量,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玉,许腊梅,梁秀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双腔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768-769.
[2]杨荆远, 马春玲, 朱高峰.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4):219-220.
[3]巍华英 . 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循证护理 [J].现代护理,2009,33(11):129-130.
【关键词】循证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223-02
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指的是护理工作要以护理能力、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护理要求和现有的实证之间进行结合,给与患者最优的护理措施。动静脉内瘘是肾衰竭患者晚期时维持血液透析的常用血管通路,很容易发生内瘘有关并发症,因此正确和全方位的护理工作对于维持动静脉内瘘正常功能以及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中笔者将循证护理方法运用到血透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护理做出了改进,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透析装置为日本生产的DBB-27型号单人透析装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组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76岁,平均52岁;其中多囊肾3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6例、狼疮性肾病2例、慢性肾炎7例。对照组男20例、女4例,年龄42-79岁,平均53岁;其中慢性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性肾病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回顾24例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循证分析找出造成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血流不畅的症结,主要原因是:(1)患者自身血管管腔比较狭窄导致在内瘘手术中存在缺陷,本组案例中发生内瘘狭窄的患者中有5例是由该种原因造成的;(2)血液透析对同个部位的血管通过使用一些对血管产生长期刺激作用的药物以及进行反复的操作,损害了血管内膜,时间过长后会产生瘀斑,导致血管变窄或被堵塞;(3)透析结束后包扎得太紧、包扎时间过长或止血方法不合适等都会引起动静脉内瘘发生狭窄;(4)患者自身因为疾病或者是独特的血流特点也可能形成血栓。本组中有6例患者因为低血压引起血栓,从而导致内瘘狭窄。
医护人员通过评估取得的资料,在结合患者和护理人员特点的基础上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下护理措施,从而维持动静脉内瘘的正常功能,保证透析效果。 (1)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及血管搏动、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如出现手指发凉、疼痛、活动受限等为特征的血液供应障碍现象时,应警惕窃血综合症的发生;如伤口明显渗血,可能会导致局部压迫,引起内瘘闭塞,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师;(2)指导患者在动静脉内瘘手术后1-2周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瘘管和机体更快更好的配合。每天让患者轻度活动手3-5次,每次15min;让患者每天用术侧手捏橡皮圈或橡皮球2-3次,每次3min-5min;使用血压计或者止血带对患者每天进行适度加压3-5次,每次15min,扩张静脉管腔,促进血液流动;(3)穿刺透析时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保持瘘管周围及患者肢体的清洁,避免接触水,防止发生感染。如果透析造成血肿,立即进行冷敷,降低血肿的血液流动速度,防止血肿继续变大,24h后热敷促进血液流动;(4)动静脉内瘘运行良好时会感受到血管的震颤,听到血管有规律的杂音,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该现象来确定动静脉内瘘是否运行良好,如果出现问题要立即考虑是否发生血栓,造成动静脉内瘘狭窄;(5)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原理、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并发症,让患者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而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并告知患者术前要保护好造瘘侧肢体的血管,避免在该肢体进行抽血、输液,切勿用准备造瘘的肢体提重物、测血压、戴手表或过紧的首饰等事项。术后告知患者注意对内瘘术肢的保护,避免碰撞,防止受伤;内瘘术肢不可负重,睡眠时不可压迫术肢,可将软枕垫于术肢,促进静脉血流,以减轻肿胀程度;内瘘仅限于透析用,不得用于取血或注射药物;每日监测血压,防止高血压避免低血压发生;避免术侧肢体暴露于过热或过冷的环境,衣袖宽松,包扎松紧适度;保持手术创面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透析前确保手臂清洁;禁止在造瘘侧肢体量血压、输血、输液等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和水分控制,多食用单聚、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特别注意补充胡萝卜素、避免脱水过多、低血糖等;指导患者掌握快速判断内瘘发生阻塞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若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每天检查内瘘是否通畅2-3次。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栓血肿发生情况和血流量达标情况比较见下表
3讨论
循证护理所有的护理措施都是以实证为基础的,主要包含三个重要因素:(1)以该疾病以往的临床经验和护理工作经验作为理论基础;(2)结合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包括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护理技能水平;(3)患者的需求。循证护理需要将研究结果与临床知识、临床经验、患者实际情况、患者需求相结合,促进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并将其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传统护理忽略了患者的需求以及护理工作对于护理人员技能和经验的要求。
结果证明: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血流量达标情况和血肿血栓的发生情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透析生活质量,取得了更好地透析效果,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玉,许腊梅,梁秀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双腔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768-769.
[2]杨荆远, 马春玲, 朱高峰. 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4):219-220.
[3]巍华英 . 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循证护理 [J].现代护理,2009,33(1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