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角朊细胞从基底层向表层分比的过程中伴随有细胞粘合性连接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基底细胞通过半桥粒、灶性接触及其粘附分子――整合素α6β4、α3β1、α2β1、α5β1与基底膜相连。基底细胞的侧面和顶面育幼稚的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结构。后者在棘层逐步成熟,进入粒层和角化层退化。中介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的细胞粘附分子主要为E-钙粘素,P-钙粘素和桥糖蛋白。角朊细胞分化过程中粘耐性改变育蛋白水解酶和糖
【机 构】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朊细胞从基底层向表层分比的过程中伴随有细胞粘合性连接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基底细胞通过半桥粒、灶性接触及其粘附分子――整合素α6β4、α3β1、α2β1、α5β1与基底膜相连。基底细胞的侧面和顶面育幼稚的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结构。后者在棘层逐步成熟,进入粒层和角化层退化。中介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的细胞粘附分子主要为E-钙粘素,P-钙粘素和桥糖蛋白。角朊细胞分化过程中粘耐性改变育蛋白水解酶和糖酶的参与。
其他文献
Noon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特征是奇特面容,身材矮小,隐睾,眼、心血管异常,肘外翻,蹼颈、皮肤和头发异常。25%~40%患儿有皮肤病学异常。单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子宫内诊断非常重要,根据水囊状淋巴管瘤和心肌异常即可诊断。治疗只是对症。遗传咨询是必需的。
某些H1受体阻断剂,如特非那丁等,过量服用可导致严重心脏毒性,包括: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不齐,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在使用推荐治疗量的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时是比较安全的,但应避免过量服用,也应避免同时服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或红霉素。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进行密切的心电图监护直到QT间期正常是必要的。
关节炎是脓疱型银屑病常见的并发症,但发病机理一直不清楚。本文研究2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患者,观察关节炎的情况,并测定了关节腔滑液中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水平。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塞,进行了尸解,心肌和滑膜活检。例1男性,70岁,脓疱型银屑病史12年,心肌梗塞史10年。
作者研究了豚鼠对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实验免疫。并研究了在实验感染或不同抗原制剂免疫后,对常见皮肤癣菌种和属间引起的交叉免疫的广度。
最近几项研究提示HLA-DQ基因可能决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TAP2(与抗原处理2有关的转运子)基因位于HLA-DP和DQ之间,是ABC转运子超基因家族的成员,它与TAP1形成的复合体参与内源肽转运到内质网,以供MHCⅠ类抗原递呈所需。TAP1和TAP2基因均具有多态性(尤以TAP2为显著),可能为SLE疾病易感性基因。
目前常用狼疮带试验来诊断和鉴别SLE和DLE。在皮损处两者部可出现阳性,但90%~95%的SLE病人光曝露部位的“正常”皮肤出现阳性,而DLE正常皮肤阴性。狼疮带试验被认为是一种鉴别SLE和DLE的较好方法。它的可靠性如何,作者观察如下: 从10例SLE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手背正常皮肤取材,通过常规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基底膜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
大多数鲜红斑痣(PWS)用可见光连续波激光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淡色和某些部位的皮损疗效较差,且瘢痕发生率较高。如与自动扫描装置(如Hexascan装置)配合使用,可提高其治疗结果的重复性和降低副作用发生率。脉冲激光由于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异常血管,故瘢痕形成率小,特别适用于治疗特定部位的、颜色淡的和儿童的PWS。
恶性黑素瘤的生物学转归很难预测,以往多以Clark分级和肿瘤厚度来评判。黑素瘤厚、Clark分级高的患者更有可能转移,且存活期短。但有时可有不同的转归。为了寻找对预后更有帮助的细胞增殖标志,作者研究了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以及染色体多倍体。
波氏假霉样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腐物上,并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它可侵犯人体多种器官而引起假霉样真菌病,甚至可引起致死性的播散感染。鉴于波氏假霉样真菌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现就波氏假霉样真菌的真菌学特点及假霉样真菌病的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报道了前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俄罗斯地区近几年中梅毒和淋病大幅度增加,这与其它欧洲地区这些疾病发病率下降是相反的。这些地区诊断梅毒主要依靠临床,几乎不作血清学检测;淋病的诊断大多靠直接显微镜检查,很少作培养。在1984年以来,这些地区梅毒的报告发病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从1990年起,发病率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