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毫米的优雅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a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街头摄影常用的镜头焦距,大家通常想到35mm。没错,很多有名的作品都是出自35mm镜头。也有50mm,布列松就把它用得出神入化。作为街拍三大经典焦段、视角更广的28mm相比之下显得低调,比起24mm不够广,比起35mm又不够经典,但它能够成为常用焦距之一,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提到采用28mm焦距镜头的街拍机,就不得不提到经典的理光GR。这台3年前推出的口袋机已经成了街拍机的代名词。实际上,理光公司从20年前胶片时代的GR1到最新的数码相机GR II,一如既往都采用了28mm焦距镜头,从未改变。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也造就了一段佳话。相对于2013年的理光GR,2015年发布的GR II升级实在是缺乏诚意,因此暂且不提。本期主要谈谈理光GR。
  小中可见大
  2013年4月,理光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光GR。之前4代理光GRD相机都采用了指甲盖大小(1/1.7英寸)的CCD,尽管操控不错,但是画质实在是不敢恭维。这次理光直接把感光元件提升到APS-C画幅,真正成为了胶片时代GR1的数码版延续。更加黑科技的是,即使CMOS面积增加了数倍,体积却和GRD V差不多大,是当时第一台可以塞进牛仔裤兜里的APS-C画幅相机。
  GR虽小巧,做工毫不含糊,全金属机身,大面积蒙皮,表面还有一层细细的磨砂,手感非常好,外观上延续了GR系列相机一如既往的低调沉稳,尽管理光搞了很多绿色银色红圈的限量版,但黑色才真正是GR的精髓。
  理光GR采用一块1630万像素无低通CMOS,画质干净锐利,用来拍建筑也毫无问题。CMOS面积的提升带来镜头的改变,搭配了18.3mm F2.8镜头,等效全画幅28mm焦距 ,F2.8的光圈相对于前代的F1.9来说小了一些,但是感光元件面积增大,采用CMOS作感光元件,大幅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没有了F1.9的大光圈也不会感到可惜。
  唯快不破
  在当今强者林立的APS-C画幅或更大画幅固定镜头28mm相机里,理光GR看上去是最平庸的一个。论画质,适马DP1 Quattro笑傲群雄;论直出色彩,富士X70无出其右;讲名气,徕卡Q无与伦比;就连价格也是尼康Coolpix A低。理光GR之所以销量最好,其独家法宝便是快!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GR的快体现在3个方面:
  对焦快。理光GR虽然只有反差式对焦,但是升级到4.0.0固件以后,在光线条件好的情况下,对焦速度和普通单反相机差不多。它还有个独门利器,就是GR用户津津乐道的SNAPSHOT(抓拍)模式,原理就是采用超焦距,将焦平面提前设定到某个距离,用小光圈拍摄,此时液晶屏上会显示出景深范围。GR的18.3mm广角镜头景深本来就很大,这种模式下更是几乎无死角。如此,GR便有了匹敌佳能EOS-1DX、尼康D4S的对焦速度——根本不需要对焦。
  反应快。理光官方宣称1秒开机,我虽然没用仪器测试过,但是就长时间的拍摄经验来说,平时相机是关机放口袋里的,一旦需要立刻掏出来开机,举到眼前,GR就已经准备好拍摄了。反应快不仅只体现在开机这一项上,在回放、放大的时候,GR反应也特别快。
  操作快。GR在按键上的精心布局使得它成为操控性最好的相机之一,绝大多数按键都在右侧,方便右手单手操作,还有两个自定义按键。同时经典的ADJ.(调整)拨杆也保留了下来,操作十分方便。其独到之处在于一些操作不用进入二级菜单,使用组合键就可以完成。菜单也很专业,对于喜欢街拍的人来说,“完全自动对焦”是必不可少的选择——半按快门自动对焦,直接按到底则是快速对焦到之前设定的SNAP(抓拍)距离上,极其方便。对于喜欢拍风光的人来说,“包围式曝光”很常用,GR的包围曝光不仅能够设置1/2步进和1/3步进,同时还能分别设置0、+、-的曝光等级。理光在收购宾得以后,把宾得独有的TAv挡也搬到了GR身上,在拍照时可以设定好快门和光圈,由相机自动给出ISO值,避免了ISO值过低造成的画面虚化,很实用。
  GR的优势和遗憾
  GR最大的优势是性价比出众,目前电商价格仅为3000元出头。但如同英雄阿喀琉斯那致命的脚踝一样,GR也有它最令人头痛的缺点——进灰。GR是伸缩式镜头,密封性不是太好,不可避免地会有灰尘进入到CMOS上,清理非常困难。不得不吐槽一下理光的售后,在保修期间想要清灰,却被告知不属于保修范围,理由是进灰乃使用不当造成的,需要支付200元,这种售后服务让消费者很难接受。现在网上有了GR的拆机分解图,胆大心细有动手能力的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谈了这么多,说到底GR也是三年前的相机了,在很多性能指标上已经落后于新推出的机型,但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朋友,还是很值得推荐。根据理光的更新周期,下一代GR将会在2017年发布,且理光还有隔代大升级的传统,希望到那时我们将会看到一台性能更为强大的GR。
其他文献
近日GoPro发布了用于Apple Watch的新应用,并宣布将在今年发布一款无人机卡玛(Karma)。  新版Apple Watch应用实现了对GoPro运动摄像机的远程控制功能,省去了用户额外购买遥控器的费用。并可实现预览拍摄、切换拍摄模式、开始/暂  停拍摄以及用“HiLight Tag”功能标记视频中精彩瞬间等新功能。用户还可以通过截取视频中的高清静态图片,将照片、视频及标记的精彩瞬间进行
期刊
什么是好的肖像照片?  艺术史学者理查德·布里连特(Richard Brilliant)的定义是,肖像应回答被摄对象自己的问题:“我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我是什么样子?”“我是谁?”  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摄影师蒂姆·曼托安尼(Tim Mantoani),自2006年12月开始了他为期五年的摄影项目,拍摄158位知名摄影师与各自代表作在一起的肖像照片。而在摄影师纷纷弃用胶片,开始转向数字媒介之时,他
期刊
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出入某些场合,有人会突然说:“咦,你和你家里某个人长得多像呀,简直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尽管听到这些话时总会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对于自己究竟与那位亲属有多像没个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留着父母或家族其他成员的印记。无论发型、脸型、鼻子还是眼睛,那些由基因遗传而来的独门印记都会成为家族成员最醒目的标志。  那么,在同一个家族里,彼此究竟会有
期刊
何劲松也关注家族遗传基因对面貌以及家庭文化的影响。  与加拿大摄影师乌尔里克·柯莱特(Ulric Collette)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不着眼于通过对比让观者看到“像或不像”,而是试图为家庭成员描绘一个共同的“脸谱”,通过叠合的方式让读者感到,每幅作品中的这个人既像家族中的每个人,又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让“神奇的1%”可见  《家族基因》是何劲松硕士毕业作品,不过,这并不是他最初的想法。接受了
期刊
编者:苏文(Thomas Sauvin)  假杂志摄影艺术书出版策划工作室,2015年  你会认为摆在你面前的八成是一盒“双喜”香烟。它的外包装正是双喜牌香烟盒,童叟无欺,如假包退。就连你打开香烟盒之后看到的也是足以乱真的香烟照片。直到你试图将里面的20支香烟抽出来时才发现,这是一本精致巧妙的摄影书。书中的照片是法国青年艺术家苏文从他的“北京银矿”中挑选编纂的。这个“银矿”是一个50万张逐年从北京
期刊
相机巨头佳能在此次CES上未推出任何重量级产品,传言中的E0S 1DX Mark II看来还要等一段时间。此次CES上推出的民用产品中值得一提的是SX 540HS大变焦比相机。  这台相机采用1/2.3英寸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有效像素2000万,镜头等效变焦范围24-1200mm,变焦倍率高达50倍,配备了3英寸液晶屏和DIGIC 6图像处理器。价格约400美元,折合人民币2600元。
期刊
高山崖壁,皑皑白雪,一顶顶帐篷在飓风中摇曳,雪崩近在咫尺;玛尼堆(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上的经幡剧烈飘摆,登山者紧抓绳索,雪块不停从头顶砸来;几秒钟前还可以清晰可辨的山脉,瞬间就被大雾掩盖;救援直升机在不远处的空中盘旋,螺旋桨的轰鸣声仿佛预示着又一个生命的终结……  这是登山纪录片《云端有路》中的画面,“探路者”品牌联合创始人王静与她的夏尔巴向导Tashi在影片中讲述了他们一周内连登努子峰和珠峰
期刊
在摄影的世界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始终占据着独特位置。他是第一位在卢浮宫展出作品的摄影师;在特里亚德出版的著名论文选集里,他作为唯一的一位摄影师,与勃纳尔、马蒂斯和毕加索被共同纳入其中;恩斯特·贡布里希所著的权威性著作《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中登载的唯一一幅摄影图片就是布列松所摄;光圈出版社出版的“摄影史”系列丛书中的第一册通篇都是在介绍他。  数不清的奖项荣誉笼罩着布
期刊
“在现场”这个不定期栏目聚焦于摄影记者和独立报道摄影师在拍摄现场的所闻所感所悟。本期由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记者李尕带来他在2015年拍摄的“空心三部曲”,以及对“空心乡村”这一社会问题的观察。  虽然已跨入2016公历新年,但我更习惯将农历岁末当做辞旧迎新的节点。草木的枯荣、候鸟的归离、万物的轮回似乎更遵循中国人的传统时间刻度。包括中国人的年度大迁徙,也因相时而动被冠名“春运”。  每年除夕,我所生
期刊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不论是拍摄突发事件,还是日常新闻,大多数情况下“一机一镜”或者“一机多镜”满足不了工作需求,“备机”是必需的。在选择“备机”时,有人偏爱使用同款相机,比如佳能EOS-1Dx或者尼康D4S这样的专业相机;有人偏爱携带一台专业单反相机加一台准专业单反相机,或者一台专业单反相机加一台微单TM/无反相机。而对我而言,最亲密的工作备机则是手机。  不过,很多人对手机摄影的态度过于严肃了,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