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宝马公司董事长克鲁格在最近的演讲中感叹,中国数字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说:“一次在北京吃饭,当我还没拿出信用卡买单时,一个中国同事已经将手机掏出来把单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数字技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克鲁格说的是实话,中国移动支付技术已经远远走在德国前面。
如今,别说到正规商城购物可以手机支付,就是到了菜市场都可以用微信和支付宝。下一步,微信和支付宝可能都out了,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开始试点,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在全国范围内投入应用。
不到一成的德国人经常或有时使用二维码
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餐馆用餐,德国依然停留在现金和信用卡阶段。2016年有一项调查显示,每4个德国人当中只有一人曾经扫过二维码,只有不到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有时候会使用到二维码。
作为一个制造业强国,人才济济,也不缺研发资金,可为何在智能支付领域落伍了呢?
这首先是消费行为习惯。众所周知,日耳曼人相对保守,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比较慢。至于先进的支付系统,德国人更不羡慕了。一位德国朋友的话很有代表性:“支付快慢有什么关系?难道支付快就能给我带来更大的价值?”
德国人认为,挣钱快可能是好事,但支付快不一定是好事。因此,德国消费者至今还喜欢用现金或者普通储蓄卡消费。德国联邦银行(央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德国消费者仍青睐现金支付,在每年约200亿笔的零售交易中,约四分之三为现金支付。德国信息技术、电信和新媒体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德国消费者表示无法想象放弃现金。不过,尝试无现金支付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大约三分之一的德国消费者至少使用过一次数字支付。德国媒体也承认,与中国相比,在移动支付领域,德国已经远远落后了。这主要与消费习惯有关,因此在移动支付领域,德国还远没有像中国这样的普及程度。
安全考虑是德国人放弃手机支付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安全考虑。多数德国人基于安全因素而放弃手机支付,这样的顾虑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担心被骗。由于缺乏对移动支付技术的了解,担心支付错误,不小心付多了或付给别的商家,钱拿不回来。或者害怕被别人盗刷,认为还是用现金最保险。很多德国人害怕网络诈骗、数据偷窃等,而且目前市场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标准,导致人们对于移动支付不信任。对德国人来说,便利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可靠安全。
第二个层面是对个人数据泄露的恐惧。在德国,公民的数据得到严格保护,而且每个人都很注重保护隐私。可以说,全民皆言隐私保护,这个说法并不为过。因此,德国普通消费者对手机支付抱有深深的不信任。他们担心,在台前那么多人排队,后面的人可以看到我的手机,用手机怎么支付?而手机里有我的各种信息,超市会不会通过手机骗取我的数据?不少人还希望在个人隐私方面能获得更强有力的保护。眼下大家的确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处置、有没有提交给第三方或者透露给了谁。过去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个人信息被透露或者提交给其他方有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而且在使用一些社交媒体的时候,人们经常不得不勾选一些同意个人信息被获取的内容。
我曾与德国人交流过,发觉很多德国人擔心移动支付会泄露自己的隐私,担心数据安全,不愿意牺牲个人信息来完成快速支付。
第三个层面是对超级信息利维坦的警惕。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一个机构拥有了个人的各种数据,个人在机构面前简直如同裸体一样。商家:“先生,今天你该给夫人订蛋糕了。” “先生,今天是你的生日,您还是预订巴伐利亚小牛排吗?”听起来是不是很温馨?但想起来就后怕,他们怎么什么都知道?
德国人想,如果说商家获取信息只是为了更好地营销,这倒也罢了。如果政府全面控制了信息,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个人的基本情况、性格、夫妻隐私、每天的活动无不了如指掌。此外,个人的政治倾向、准备给哪个党派投票等都一清二楚,在此情况下,政府可以根据掌握的信息施加微妙的影响。因此,与其说德国人对现金偏爱,还不如说是一种不合作行为,是对个人隐私和政府角色的担心。基于此,德国人谨慎对待个人隐私和信息,对移动支付抱有不信任的态度。
商家害怕不慎泄露客户数据给自己带来灾难
再次是商家对法律的畏惧。一旦数据有意或无意被泄露,对商家而言将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德国有比较完善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联邦数据保护法》。德国于1978年出台了《联邦数据保护法》,确立了数据保护的规则和框架。德国数据保护源于德国宪法关于保护公民相互之间沟通隐私性的要求,包括确保信件和通信的隐私。如果出现数据被泄露的情况,商家轻则被罚款,重则法人要坐牢。随着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例如远程媒体的出现,德国又制定了《远程媒体法》。这些法规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法律体系,规范着德国的数据保护工作。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即将生效。德国数据保护协会负责人提洛·魏谢特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条例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可以决定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准许被别人或机构收集或者处理。
毋庸置疑的是,欧盟新条例在推动数据保护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违规情况的惩罚力度之大恐怕会让大企业也难以承受,罚款金额从现在的最高30万欧元增加到了公司全球年营业额的4%。
除此之外,制约德国手机支付的因素还有:不熟悉相关操作,不了解运作方式,和其他支付方式比无优势,操作过于复杂,商家对移动支付兴趣不大,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等。
不过,手机支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德国人接受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已经踏入德国,其中支付宝捷足先登。欧洲至今有10000家零售商引进了支付宝,其中超过2000家在德国,主要商家是罗斯曼连锁超市。此外,深受中国人喜欢的厨具制造商福腾宝、慕尼黑贝克百货商店以及慕尼黑机场也可以用支付宝付款。当然,这一项举措主要是针对中国游客而不是当地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