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我悄悄扫视了周围,发现同事们都躲在自己的格子间里忙碌着。于是,我忍不住悄悄地移动鼠标,点开了一个视频画面。那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快到大结局,我特别想知道女主角花落谁家,是嫁给了“男一号”还是“男二号”……就在我胆战心惊地把光标拉到视频的末尾处时,突然一声咳嗽吓得我差点溜到办公桌下面。我不用回头也知道,具有如此威慑力的人非部门经理莫属。
接下来的事情勿需我赘述了,我先是被部门经理痛心疾首地教育,接着被决定扣罚不少“银子”。当我灰头土脸地走回座位的时候,同事小凤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了我一句:“你是不是手欠哪?”
姐我还真是手欠,不仅手欠,还脑缺,忍不住。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该做,可照行不误。我小时候听过一个希腊神话,说一群海员在海上行船的时候听到了美丽女海妖动听的歌声。他们明明知道跳到大海里会淹死,但还是禁不住海妖的诱惑,纷纷跳了下去。现在的我,和那些海员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后,小凤发短信给我:你这就是“明明病”,得治!
“明明病”?这词听着新鲜,却一点也不好玩。我上网仔细搜索,发现这是一个网络新词。虽然不是疾病,却带有普遍性,主要讲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应该做,但还是忍不住,而且此病被封为“2014年最高大上的不治之症”。
说起来,这种“病”的根源就在于存在侥幸心理。比如,明明知道不应该看电视剧视频,可是我当时想的是:就看几分钟,应该不会被抓到。这种心理一旦产生,立刻就有了“行动的勇气”,冒险去行动,结果被经理抓个正着。
认真检讨后,我发现自己的“明明病”程度还不轻。比如,有的时候明明知道案头堆了一大堆工作,但是一直拖,要么玩手机,要么这事儿那事儿地忙上一小会儿,把工作拖到下班的时候才做。小凤说:“你的这些行为说白了就是懒。”
在小凤的建议下,我开始正视这个毛病。她说得对,此顽疾不除,将会变成我职场的一块绊脚石。于是,我拟定了几条规矩,强迫自己遵守。我想,先要去掉侥幸心理。说起来,这种心态不过是骗自己的催眠。唐僧约束孙悟空用的是紧箍咒,我也把写了“有可能”的纸条贴在办公桌的一角。只有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含义,那些错误的行为,有可能会影响我的职场。有此警示,我对自己的约束力大大提高。这种办法虽然老土,却非常管用,每当我手痒想看视频的时候,就扫一眼那三个字,小小的念头便立刻被压了下去。一个月过去了,我再没犯这个毛病。看来,效果初见成效。
接下来,我尝试用“我选择”来代替“不得不”。以前我总是让工作追着跑,不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肯主动完成工作。我现在改变了方式,把每天的工作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紧急的必须要做的,第二部分是要做的但不是很紧急的,第三部分就是可今天做或者以后做的。工作一开始,我就按部就班地执行,按照紧急程度排队,一步一步来。
说起来,我还有一个爱“完美”的毛病。比如,想做一项策划案,总是等想法成熟了才动手。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完美”变成了“完成”,直到最后交稿的那一刻才匆忙草就,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我都是先动手,虽然文稿一开始可能稍微粗糙,但是留出了时间调整,这“完成”就变得比“完美”更加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我身上的“明明病”症状基本消失。我悄悄地把“有可能”这三个字揭去,现在,再也用不着贴它来“避邪”了!
接下来的事情勿需我赘述了,我先是被部门经理痛心疾首地教育,接着被决定扣罚不少“银子”。当我灰头土脸地走回座位的时候,同事小凤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了我一句:“你是不是手欠哪?”
姐我还真是手欠,不仅手欠,还脑缺,忍不住。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该做,可照行不误。我小时候听过一个希腊神话,说一群海员在海上行船的时候听到了美丽女海妖动听的歌声。他们明明知道跳到大海里会淹死,但还是禁不住海妖的诱惑,纷纷跳了下去。现在的我,和那些海员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事后,小凤发短信给我:你这就是“明明病”,得治!
“明明病”?这词听着新鲜,却一点也不好玩。我上网仔细搜索,发现这是一个网络新词。虽然不是疾病,却带有普遍性,主要讲有些事情明明知道不应该做,但还是忍不住,而且此病被封为“2014年最高大上的不治之症”。
说起来,这种“病”的根源就在于存在侥幸心理。比如,明明知道不应该看电视剧视频,可是我当时想的是:就看几分钟,应该不会被抓到。这种心理一旦产生,立刻就有了“行动的勇气”,冒险去行动,结果被经理抓个正着。
认真检讨后,我发现自己的“明明病”程度还不轻。比如,有的时候明明知道案头堆了一大堆工作,但是一直拖,要么玩手机,要么这事儿那事儿地忙上一小会儿,把工作拖到下班的时候才做。小凤说:“你的这些行为说白了就是懒。”
在小凤的建议下,我开始正视这个毛病。她说得对,此顽疾不除,将会变成我职场的一块绊脚石。于是,我拟定了几条规矩,强迫自己遵守。我想,先要去掉侥幸心理。说起来,这种心态不过是骗自己的催眠。唐僧约束孙悟空用的是紧箍咒,我也把写了“有可能”的纸条贴在办公桌的一角。只有我知道这三个字的含义,那些错误的行为,有可能会影响我的职场。有此警示,我对自己的约束力大大提高。这种办法虽然老土,却非常管用,每当我手痒想看视频的时候,就扫一眼那三个字,小小的念头便立刻被压了下去。一个月过去了,我再没犯这个毛病。看来,效果初见成效。
接下来,我尝试用“我选择”来代替“不得不”。以前我总是让工作追着跑,不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肯主动完成工作。我现在改变了方式,把每天的工作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紧急的必须要做的,第二部分是要做的但不是很紧急的,第三部分就是可今天做或者以后做的。工作一开始,我就按部就班地执行,按照紧急程度排队,一步一步来。
说起来,我还有一个爱“完美”的毛病。比如,想做一项策划案,总是等想法成熟了才动手。就这样一拖再拖,最后“完美”变成了“完成”,直到最后交稿的那一刻才匆忙草就,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我都是先动手,虽然文稿一开始可能稍微粗糙,但是留出了时间调整,这“完成”就变得比“完美”更加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我身上的“明明病”症状基本消失。我悄悄地把“有可能”这三个字揭去,现在,再也用不着贴它来“避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