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男孩性情大变?
这是一个8岁的男孩,由爸爸妈妈带来见我。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长得胖胖的,好像也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些。他穿的衣服有些旧,可以看到一些大的褶皱。他的眼神直接绕过我,盯着游戏室里的玩具。我先跟他介绍自己,他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声音很轻,跟他胖胖的身体,形成了一个反差,像是一只受伤的小熊。
爸爸妈妈困惑的是,幼儿园还很可爱开朗的儿子,怎么到了小学就变得那么内向自卑了呢?我也感觉到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有些退缩。接下来,我和男孩一起玩游戏,他玩动物相互攻击的游戏,边玩边自言自语,说什么动物被打倒了,最后所有的动物都倒下了。我能感觉到,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出来的愤怒情绪。那么,孩子的愤怒情绪,来自哪里呢?
后来跟孩子交谈,了解到:因为他身体胖,学习成绩差,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些外号,让他很苦恼。近期还发生了一件事,中队长帮老师检查作业,发现他没有做完,就用书打了他,班里其他同学都在笑,这让他很受伤。我问他怎么看同学,又怎么看自己?他的回答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很气愤同学那么对待他,让他难堪,这很不公平,他再也不想理他们了;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真的很胖,学习又差,没有人想跟自己玩,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感受着他的情绪,我的心情也起伏着,这是一位被同学的歧视伤害了的孩子。
解析:歧视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评价的阶段,而自我评价往往是他人评价的内化。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得到别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他也会肯定自己;反之,如果他得到的是别人消极的、否定的评价,他也会否定自己。歧视,则是一个消极的、否定的评价,而且小学时歧视往往基于一些外在特征,而非个人的品质,更容易形成群体的效应。正如案例中的男孩,他受到同学歧视,是因为他的体型和考试成绩。当一个同学给他起外号的时候,其他同学都会跟着叫,这让他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才没被大家接纳,于是渐渐形成自卑的心理。
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是孩子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孩子开始把幼儿时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对同伴的关注。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也许会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跟父母确认,爸爸妈妈爱不爱自己。而到了小学,他们会更多地谈论与同学之间的事情,开始关注自己是不是受到同学的欢迎。这是孩子社会化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孩子的同伴关系发展得不好,将会影响他的社交能力的发展。案例中的男孩,因为受到同伴的歧视,变得拒绝同伴关系,久而久之他可能会不知道该怎样跟同伴正常交往。
歧视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情绪反应,有愤怒,也有焦虑。如果这些情绪,没有被表达或者接纳,可能会让孩子做噩梦,甚至表现出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入一个消极的循环。
对策:不要随便歧视我
几乎在每一所小学,每一个年级,甚至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同学的歧视。小学生中可能引发歧视的元素有:学业表现差、体貌丑陋、衣着邋遢等。每一种歧视的原因,都受到一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摆脱歧视,则需要学校、家庭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1、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
孩子对同伴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身边大人态度的影响。当家长鼓励孩子做一个优秀的孩子时,不要以批评“坏孩子”的方式来引导。有时,孩子去歧视所谓“坏孩子”,是因为他对内在“坏孩子”很焦虑,他需要把这份焦虑投射出来,才够安全。比如,如果家长在制止一个孩子吃零食时,说“再吃就会成为一个大胖子,很丑”。当孩子再看到胖子时,就容易产生嘲笑的心态。当老师要求孩子勤奋学习,鼓励孩子获得好成绩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帮助别人,比如有些孩子因为暂时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我们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心理。
2、关注受歧视的孩子
及时发现受到歧视的孩子,给予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歧视有时容易发现,比如是通过言语嘲笑的方式发生;而有时则比较隐蔽,比如受到孤立,没有好朋友。所以家长要多花点时间,听孩子讲讲学校的同伴关系,多关注孩子的感受。老师也要留意班级内有没有弱势个体,给予一些积极的关注。当一个孩子受到歧视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并认可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向同学们勇敢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
案例中的男孩,在游戏中宣泄了一部分愤怒的情绪,又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明显轻松了很多,离开时,没有再让爸爸妈妈提醒,主动跟我道别。同时,我也跟爸爸妈妈交流,什么样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在以后的几次咨询中,我发现了一些细节变化,男孩穿的衣服变整洁了。有一次,男孩主动告诉我,他参加了班级拔河比赛,“我的力气很大,因为我胖啊。”说完,他呵呵地笑了。妈妈也提到,儿子给班里一个过生日的同学买礼物,选的竟是一个胖胖的龙猫笔袋,他说这比较能够代表自己的形象。妈妈觉得儿子的话比以前多了,会讲一些班级里的事情以及最近和同学喜欢一起玩的游戏。看着男孩重新接纳自己,变得外向和乐观,也重新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我相信,他已经从歧视的挫折中慢慢走了出来。
(作者系心理学硕士)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这是一个8岁的男孩,由爸爸妈妈带来见我。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长得胖胖的,好像也比同龄的孩子高一些。他穿的衣服有些旧,可以看到一些大的褶皱。他的眼神直接绕过我,盯着游戏室里的玩具。我先跟他介绍自己,他在爸爸妈妈的催促下,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声音很轻,跟他胖胖的身体,形成了一个反差,像是一只受伤的小熊。
爸爸妈妈困惑的是,幼儿园还很可爱开朗的儿子,怎么到了小学就变得那么内向自卑了呢?我也感觉到孩子在人际交往上有些退缩。接下来,我和男孩一起玩游戏,他玩动物相互攻击的游戏,边玩边自言自语,说什么动物被打倒了,最后所有的动物都倒下了。我能感觉到,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出来的愤怒情绪。那么,孩子的愤怒情绪,来自哪里呢?
后来跟孩子交谈,了解到:因为他身体胖,学习成绩差,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些外号,让他很苦恼。近期还发生了一件事,中队长帮老师检查作业,发现他没有做完,就用书打了他,班里其他同学都在笑,这让他很受伤。我问他怎么看同学,又怎么看自己?他的回答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很气愤同学那么对待他,让他难堪,这很不公平,他再也不想理他们了;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真的很胖,学习又差,没有人想跟自己玩,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感受着他的情绪,我的心情也起伏着,这是一位被同学的歧视伤害了的孩子。
解析:歧视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小学阶段,正是一个孩子形成自我评价的阶段,而自我评价往往是他人评价的内化。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得到别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他也会肯定自己;反之,如果他得到的是别人消极的、否定的评价,他也会否定自己。歧视,则是一个消极的、否定的评价,而且小学时歧视往往基于一些外在特征,而非个人的品质,更容易形成群体的效应。正如案例中的男孩,他受到同学歧视,是因为他的体型和考试成绩。当一个同学给他起外号的时候,其他同学都会跟着叫,这让他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好才没被大家接纳,于是渐渐形成自卑的心理。
小学阶段,同伴关系是孩子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孩子开始把幼儿时对父母的依赖,转向对同伴的关注。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也许会经常通过各种方式跟父母确认,爸爸妈妈爱不爱自己。而到了小学,他们会更多地谈论与同学之间的事情,开始关注自己是不是受到同学的欢迎。这是孩子社会化过渡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孩子的同伴关系发展得不好,将会影响他的社交能力的发展。案例中的男孩,因为受到同伴的歧视,变得拒绝同伴关系,久而久之他可能会不知道该怎样跟同伴正常交往。
歧视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情绪反应,有愤怒,也有焦虑。如果这些情绪,没有被表达或者接纳,可能会让孩子做噩梦,甚至表现出注意力不易集中等问题,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进入一个消极的循环。
对策:不要随便歧视我
几乎在每一所小学,每一个年级,甚至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的孩子,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同学的歧视。小学生中可能引发歧视的元素有:学业表现差、体貌丑陋、衣着邋遢等。每一种歧视的原因,都受到一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摆脱歧视,则需要学校、家庭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1、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
孩子对同伴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身边大人态度的影响。当家长鼓励孩子做一个优秀的孩子时,不要以批评“坏孩子”的方式来引导。有时,孩子去歧视所谓“坏孩子”,是因为他对内在“坏孩子”很焦虑,他需要把这份焦虑投射出来,才够安全。比如,如果家长在制止一个孩子吃零食时,说“再吃就会成为一个大胖子,很丑”。当孩子再看到胖子时,就容易产生嘲笑的心态。当老师要求孩子勤奋学习,鼓励孩子获得好成绩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接纳和帮助别人,比如有些孩子因为暂时还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时,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我们的孩子,才能发展出健康的心理。
2、关注受歧视的孩子
及时发现受到歧视的孩子,给予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歧视有时容易发现,比如是通过言语嘲笑的方式发生;而有时则比较隐蔽,比如受到孤立,没有好朋友。所以家长要多花点时间,听孩子讲讲学校的同伴关系,多关注孩子的感受。老师也要留意班级内有没有弱势个体,给予一些积极的关注。当一个孩子受到歧视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并认可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向同学们勇敢展示自己的优点、特长。
案例中的男孩,在游戏中宣泄了一部分愤怒的情绪,又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明显轻松了很多,离开时,没有再让爸爸妈妈提醒,主动跟我道别。同时,我也跟爸爸妈妈交流,什么样的孩子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在以后的几次咨询中,我发现了一些细节变化,男孩穿的衣服变整洁了。有一次,男孩主动告诉我,他参加了班级拔河比赛,“我的力气很大,因为我胖啊。”说完,他呵呵地笑了。妈妈也提到,儿子给班里一个过生日的同学买礼物,选的竟是一个胖胖的龙猫笔袋,他说这比较能够代表自己的形象。妈妈觉得儿子的话比以前多了,会讲一些班级里的事情以及最近和同学喜欢一起玩的游戏。看着男孩重新接纳自己,变得外向和乐观,也重新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我相信,他已经从歧视的挫折中慢慢走了出来。
(作者系心理学硕士)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