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与社会生活刍议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wenpi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殡葬文化”的解释很复杂,其本身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总结起来,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有物质层面的内容。它是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笔者认为,简言之,殡葬文化就是人们表达治丧感情,以及在寻找表达感情载体的过程中,衍生出的事和物。
  关键词:殡葬文化 社会生活 殡仪服务
  从图腾崇拜的远古时代到电子信息的当今岁月,炎黄子孙在表达对先人的孝、敬、思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可传承、可发展的文化体系——殡葬文化。自古以来,时代学者研究和丰富着殡葬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例如经典的《礼记》,在《檀弓》《丧服》等篇中,就有了对先秦殡葬比较系统的总结和论述。那么,我们所说的殡葬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发展到今天,它与社会生活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意义?下面,笔者就带着这三个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望业内学者和专家多多指教。
  一、殡葬文化
  关于殡葬文化,有一种唯物的解释,笔者认为比较合理:殡葬文化,是与死亡相关的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中多种特质文化的复合体,其涵盖内容涉及實物、信仰、心理、伦理、道德、艺术,由此而延伸展开形成了诸如临终关怀、遗嘱文化、死亡教育、死亡观念、殡仪习俗、丧仪文化、葬文化、祭祀文化、葬仪经济、殡葬科技以及其它有关活动等。从形态角度来区分,学者王夫子在书中阐述了殡葬文化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乍一看,关于“殡葬文化”的解释很复杂,其本身涵盖的内容很广泛。总结起来,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有物质层面的内容。它是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笔者认为,简言之,殡葬文化就是人们表达治丧感情,以及在寻找表达感情载体的过程中,衍生出的事和物。
  二、殡葬文化与当今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纵观人类文明史,我们会发现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个平台,它的生命力是和社会需求成正比的,也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样,殡葬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和社会生活脱离不开的,它是与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关系的。
  1.当今殡葬文化与社会政治之间的关系。政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或者是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政治特点。所以,探讨当今殡葬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需要结合现在的政治特点。
  1.1历史中的殡葬文化与政治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殡葬文化中,很多习俗的形成,都是由统治阶级以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力量引导的,殡葬领域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设计,都要合乎统治者心思和统治意愿,比如“商王拥有主持王室祖先祭祀的权力”,君臣士大夫的礼遇有明显的三六九等之分。也就是说,古代的殡葬文化在政治层面上,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
  1.2新时期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尤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今天,政治文明较封建时期有了质的变化和提高。从政治角度看当今社会,我们特别提倡民主、自由、公平、公正。党的十八上关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指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我们的殡葬文化,很显然不可能再存在“阶级压迫”的因素,它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亲民、利民、惠民。由此推断,当今的政治环境,促进了殡葬文化的民主发展、文明发展,彻底扫除了“特权统治”在殡葬文化领域的阴影,从根本上指引殡葬文化为人民服务,满足百姓生活需要。反过来,当今殡葬文化的发展,势必会促进社会的和谐,为政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当今殡葬文化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基本的哲学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当然,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1社会经济对殡葬文化的影响。具体到殡葬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上,也没有脱离上述的基本关系框架。从古至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特点,决定了殡葬文化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在当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殡葬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促使殡葬文化从原本的意识形态层面,逐渐渗透到物质体现的层面,在“寻求表达感情的载体”和“创造感情载体”的过程中,加大了物质存在的体现力度。例如每年12月3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举办的“生命文化”年会上,就殡葬文化的体现形式而言,丧葬用品的展示相比书面理论展示和文本资料宣传,逐年有所提高。很明显,这就是社会实体经济发展对殡葬文化发展产生刺激的具体体现。另外,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冲击,殡葬文化领域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出现“趋利”行为。比如,殡葬文化所属的丧仪文化中,一些仪式的举办过程中,服务人员夸大对所需丧葬用品代表含义的解释说明,强化了葬品作为表达感情载体的作用,潜意识中就把葬品当做商品出售,表现出明显的经营思维和推销模式。
  2.2当前殡葬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状态。殡葬文化在经济领域的这种不健康发展,一方面刺激了市场消费,拉动经济数值上升,推动了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繁荣;另一方面,追逐利益和利润的发展方式,势必引起恶性竞争或者是恶性经营方式,给市场稳定造成巨大的社会隐患。根据《绿皮书》等相关数据材料显示,巨大的殡葬经济数字背后,非专业从业者的经营额度占很大比例,已经呈现冲击50%、超越50%的强劲势头,这些不可控的力量,纯粹把殡葬文化引向“金钱包装”的境地,足以导致文化发展失去原动力和核心力,更容易造成人们殡葬意识的模糊,从思想高地夺去文化的纯洁性和文明性。这不得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当今殡葬文化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3.1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综上,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3.2殡葬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1)、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从意识层面对殡葬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和思考。从最早对殡葬的畏惧、厌恶,到当代殡葬专业学科的设立、《殡葬管理条例》的修订、《殡葬法》的研讨、清明节假日的法定化……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出社会对殡葬的认可,把殡葬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也能反映出人们从各个社会领域和层次对殡葬文化的思考开始有了学术性、研究性、系统性、规范性的意识和行动。(2)、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殡葬文化被社会重视的程度会日益加深,其自身发展的空间也会随之得以提升。按此逻辑,殡葬文化将更能在社会文化中得到健康发展,更能促进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文明程度,其中互相的社会意义不可小觑。
  三、殡葬文化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我们探讨殡葬文化,不能只是停留在说说、看看的状态,而是要激发殡葬文化本身对社会生活有益的积极因素,让文化反哺生活,服务生活。
  1.殡葬文化在现实中的存在。单单提及“殡葬文化”这个词,我们可能觉得“文化”离我们很远,它是一种意识性的东西,摸不着抓不到,怎么会服务生活,接近地氣呢?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没缺少殡葬文化的影子,因为有死亡就会有殡葬。“人,固有一死”,谁也不可能远离世间的尘嚣,寻得长生不老的仙境。自然而然的,在安置逝者后事、追思逝者的的每一个环节中,无不渗透着殡葬文化的气息。下面让我们通过最最熟悉的丧仪文化,感悟一下殡葬文化服务生活的社会意义。丧仪,即丧葬礼仪,一般来讲是对人去世以后直到安葬每一个治丧环节的仪式过程的总称,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殡葬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在丧葬礼仪中的表现形式各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初丧礼仪、治丧礼仪、出丧礼仪、墓葬礼仪和葬后礼仪五个部分。在漫长的岁月演变中,丧仪从始至今形成了它固有的文化特点。首先,作为仪式,它有固定的流程环节,有层次、有步骤、有连贯性、有传承性。比如在初丧部分,一般有沐浴、穿衣、整容、报丧等步骤,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前后相连、先后相通。其次,作为礼仪,它有自身的操作标准。比如当今遗体告别仪式(治丧礼仪部分)过程中,服务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殡仪服务员》教学大纲的要求,形象、语言语气都要体现出对逝者的尊敬和仪式的庄重。“在上举过程中,让上臂与身体呈45度左右的夹角,并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在上升过程中前两个关节弯曲,其中食指与伸直的大拇指几乎合闭稍留缝隙,待双手举至帽沿儿或帽前端两侧时,大拇指与弯曲的食指合作将帽沿儿或帽前端两侧攥牢把帽子托起离头顶5厘米的空中”。再次,作为仪式,它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表达出一定的含义,否则就失去了举行仪式的根本意义。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过程中,要对逝者行“鞠躬礼”。鞠躬,弯身行礼,以示恭敬。这是一种表达由衷的敬意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感激、尊敬、诚恳、礼貌之意。具体到仪式现场,鞠躬这个动作看似是行礼人对逝者的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但是这个动作中深深的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之情,突显了对逝者的礼貌和尊敬——这就是仪式中设置某一个细节的意义所在。
  2.殡葬文化的社会意义。丧仪文化的这些突出特点,基本能代表整个殡葬文化的特点。在这个特点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殡葬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意义。
  2.1殡葬文化的传承过程,促进了人们横向和纵向交流。通过关于对丧仪文化的简述,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殡葬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分支都会有具体的操作形态,操作过程中,需要人们相互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个环节的仪式流程或策划安排。很显然,恰恰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需要语言沟通、思想沟通、行动沟通,这势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心灵相约,无声中创造了既有小家和又有大家和的良好氛围,“慎重追远”的清明节,正是这种和谐、文明的具体体现。另外,这些仪式或安排的过程和操作方式,会形成某一区域内的习俗,一代代的传承下去,让每一个时代之间的人也能发生“沟通”的可能,这就保证了文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稳定,从而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
  2.2殡葬文化本身对社会是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本身就是人类创造文明过程中智慧结晶。它的形成、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一方面总结了人们高级的思想精华,另一方面也不忘将思想精华传播渗透到广泛的群众中间,发挥自身对社会的教育作用。说到殡葬文化的教育作用,其表现形式还是要具体到操作形态上来(各种丧葬礼仪)。丧葬的仪式可以对活人的人生观起到一定的教育和感化:当人们看到人在死后的情景,对功名之争必有淡化之想;前来参加仪式的人们,对逝者死后的情景记忆深刻,感触颇深,即便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死后一切将不复存在;也或者一旦父母去世,才真正醒悟到父母养儿育女的不易,才会产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过之情。其次,殡葬文化还会强化人们的生命观。从某种意义上讲,生,其实是一个等待死亡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死,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这种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和躲避。一系列的丧葬礼仪可以使人们正确面对死亡,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使人们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同时,丧葬礼仪还能够教育人们善待生命,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
  3.3殡葬文化正确引导殡仪服务。殡仪文化中的丧仪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的狭义解释引申为殡仪服务。在民政部编写的教材中这样解释:殡仪服务,即殡葬礼仪服务,是特定的殡仪服务单位在丧葬活动中从事的特殊服务,是殡葬事业单位运用殡葬设备、设施和丧葬用品为殡仪服务对象提供劳务服务活动中所有项目和内容的总称。从对殡仪服务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有提供服务的主体,有接受服务的客体(其中客体中包含逝者及家属)。在主客双方的治丧理念中,一般都会受到当地风俗、宗族观念的影响。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这种现象的产生,一般源于双方沟通少或者存在思想差异,缺乏统一的沟通依据。殡葬文化的存在,恰恰弥补了上述缺陷。不论是服务方还是被服务方,如果都能遵照殡葬文化约束的公共礼仪程序和要求,将极大程度减少双方的隔阂和认同误区。近几年民政部发起的全国民政职业技术大赛中,针对殡仪服务专业的比赛,特别强调了殡仪服务要有文化内涵,要体现人文理念,要贴近百姓生活,通过比赛要培养高端人才,打造高端服务。这种要求,很明显的就反映出人们想利用殡葬文化成果的迫切心情。从更深一层次讲,用殡葬文化引导的殡仪服务,将会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殡葬主题,真正达到“善事逝者、慰藉生者”的殡仪服务目的,从而反作用于文化发展向着丰富理论、丰富实践、检验再提高的方向前进。
  四、结语
  殡葬这个主题本身就隐含了尊重人权、尊重生命的重大意义,殡葬文化将这个意义社会化、普遍化,让人们在丰富道德情感的同时,体会了生命的价值所在,是人类文明主体的核心灵魂。作为殡葬从业者,我们愿为传承殡葬文化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殡葬文化学》王夫子,2007年6月1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刘源:《商周祭祖礼研究》314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3]司马迁《报任安书》.
  [4]陈婕 《军休工作》2015年3月23日 郑州军休网.
  [5]《仪礼聘礼》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
  [6]肖成龙主编.《殡仪服务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展红军(1980年12月—),男,本科,汉族。山东济南人。所在单位:北京市大兴区民政局直属单位。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注:本文中所提到的“殡葬文化”,仅限于我国国内范围,不涉及国际殡葬文化。笔者考察:北京民正殡葬礼仪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实践操作规范。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阶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学生们不仅要快速的成长起来,还要正面面对高考的压力,因此高中阶段不仅是人生的转折点,更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经常感到压力紧张,压力来自于多方面:家庭、成绩、学校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疲惫的神经产生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缓解压力,因此过于紧张的压力会对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中学习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找寻到
期刊
摘 要:《能力标准》对合格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做出了详细规定,并第一次以文件形式规定了辅导员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和培训要求。这为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是相关学者和高校教育者面临的新的课题。本课题基于《能力标准》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提出构建构建分层培新、分类开展、分时段设置、分平台建设的模块化辅导员继续教育一体化体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成本会计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教学,针对目前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成绩考核评价现状,本文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与方法及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改进措施,重点强调会计课程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 成本会计 教学评价体系  《成本会计》是高职会计学科体系当中的一个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不文明现象对现实的映射,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知礼、不守礼、不尚礼的行为十分突出,这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尤其突出。这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宗旨是相悖的,也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高校必须重视体育礼仪教育和体育礼仪建设。文中主要分析高校进行体育礼仪建设的重要性,体育礼仪教育的教育价值,以及如何在高校中加强体育礼仪教育。  关键词:高校 体育礼仪 内在价
期刊
摘 要: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提高,在职业院校中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工作问题也直接凸显出来,推动校企合作是现目前推动我国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校企合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必须要能对行业、政府以及学校之间的关系进行理清,对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企业积极参与到其中,提高校企合作的整体效率。在本文中,主要针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构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身心健康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何降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很多专家和教育学者热烈的讨论。而八段锦作为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课堂活动,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和重视。  关键词:八段锦 翻转课堂 教学特点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新的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受到挑战、师生关系受到冲击等问题导致该课程的实效性偏低,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体验式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网络所缺乏的亲历性和合作性等特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高校思政课应对网络发展新形势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体验式教学 必要性 哲学  移动
期刊
摘 要:篮球运动是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强对抗性体能技能类项目,篮球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地投篮得分。力量在篮球专项所需要的各项素质中占据着极为突出的位置。本文作者根据对篮球专项特征的理解和训练经验论述了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训练原则、计划步骤、基本训练方法,以期与同行切磋共进。  关键词:篮球 专项力量 训练内容 原则 步骤 方法  一
期刊
摘 要:“财务管理教材的创新要以大学生的创业主体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融创业教育与财务管理教育相结合,并将财务管理教育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同时,将“互联网+”的概念、形式及运用手段积极融入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和教材自身的编辑出版中。  关键词:创新创业 财务管理 出版研究  一、双创背景下财务管理研究的新趋势  2015年以来,在政策驱动和社会需求的双向影响下,社会大众创新创业热情持续高涨,涉及“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依赖课本,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当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数学教学中可以减弱教师和学生依赖课本的程度,让学生有了机会自主思考问题,发挥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本文介绍了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还介绍了教育信息技术和高校数学教学的整合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校数学 整合探究  现代教学更注重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问题,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