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终点站还早,电车里的人突然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全走空了。我一边下车,一边问身旁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地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 我应该满心感谢, 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惟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地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惟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江苏东台冯汝汉荐)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地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 我应该满心感谢, 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惟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地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惟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江苏东台冯汝汉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