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届北京音乐节请来意大利威尼斯凤凰剧院《茶花女》剧组参演,使我们得以欣赏到在1853年看演《茶》剧著名剧团的演出。作为五十年前参加过新中国首演《茶》剧的演员,我有幸观看并聆听了伟大的威尔第的不朽之作,并再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三位主角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歌剧明星,但他们的演唱堪称顶尖级的声乐艺术表现,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充分展示了美声学派的无限威力,用唱段把性格特征、情感深度体现得淋漓尽致、震撼处,正如声乐大师吉诺·贝基所说“意大利人会不顾一切”,这一点在女高音鲁丝·德·阿尔巴身上展现得最为突出。我们过去听过不少版本的录音,无论是全剧或精华选段,比起来,阿尔巴的激情,大有前无古人之感,现场观众多次为她长时间鼓掌,并高呼“Bravi!”更应该提出的是,全剧的所有演员的舞台表现,都集中在一个“情”字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各居一个角色地位,而非只当歌唱家,其形象、动作和交流都服从剧情的要求,他们是生活在舞台上的,这一点正是我国声乐界从老师到学生以及广大爱好者需要关注的。因为,让声乐艺术产生感人魅力的途径,非此莫属,别无选择。恰好,前不久,通过DVD片,看到了各国不同剧团、不同演员演出的《茶》剧实况,发现今天的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上已毫不逊色于电影明星,加上高超的声乐演唱,显得更动人更精彩。
凤凰剧院的演奏家和指挥家布鲁诺·阿皮亚,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拆掉了“音墙”,作为伴奏乐队,给演员的嗓子让路,特别遇到抒情唱段时,能把伴奏音量控制得那么弱而清晰,真是前所未见。五十年前,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求和愿望,凤凰剧院做出了榜样,值得我国歌剧指挥家和歌剧乐队参考。
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是最强的,虽然声乐演唱是主要手段之一,却远远不是全部,遗憾的是在我国声乐界,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至今仍蔓延着的,拿声乐艺术当成声音艺术的“唯声音论”使不少青年人走了弯路。人们不难发现,大家谈声乐,总是集中在声音上,如位置、高音、气息……谈得很具体,只要涉及到全面的表现力:情感、性格、韵律、动作、交流、停顿……就抽象了,当然更谈不上人物、眼神了。似乎人们常说的“手眼身法步、声情字味形”,只是戏曲界的事!现举两例以说明:一、200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声乐比赛,借地主之便,我国有多名选手入围,结果前八名获奖者,我们只有一名,任评委的九位国际知名教授、艺术家一致认为,中国选手都有好声音,但重声不重情,表现力不足。二、前不久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诺曼来华演出,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作辅导讲学,对学生在演唱内容和情感表现上提出要求,而遭到反讥,足以说明唯声音论的危害程度之深。当然,少数悟性高的歌手,懂得运用多种手段打动观众,获得成功。而只重声音的演唱,只能算作半成品,谈何感人效果和吸引力!
可喜的是,近年从国外归来的佼佼者们,带来了新气象。可以肯定,能在国际上占领大舞台的,必定是严肃从艺、认真学习而获得声乐艺术真知的歌唱家,他们的修养,全面表现诠释着美声(Bel canto)的真谛,必将对只追求声音的不良倾向产生影响。
看《茶》剧感到不解和不足有两方面:一、三幕四场戏全在黑暗中,看着吃力外,对舞美设计意图也不解。如第二场两位主人公仅有的幸福时刻,也在漆黑中被暗淡了。虽然第四场茶花女病床前的凄苦景象,在黑暗中是合适的,但与前场的纸醉金迷豪华生活,从光线上看不出区别,在视觉上反衬不出任何背景环境的不同,对剧情的发展,没起到烘托作用。艺术与生活脱节,演历史剧而无历史感,至少会让青年观众认识生活,产生误解。二、20世纪30年代看过好莱坞的电影《茶花女》,瑞典大明星嘉宝饰演茶花女,美丽、动人、真情,把小仲马笔下受人爱怜的肺癌病患者演活了,成为经典之作。我院五十年的演出本中,扮演茶花女的张权和官自文,有着形象和气质上的优势,不少观众受感动后说:“很像”“以为是真的”,她们获得了一个歌剧演员可贵的褒奖。此次演出,女主角阿尔巴虽然胖,但她那真挚、热情又细腻的人物刻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饰演阿弗莱德·阿芒的男主角达瑞奥·舒马克却未能借助形体动作弥补身材上的不足,也未利用步伐的节奏变化反映不同的心情,本来,威尔第把背景、情节、人物内心情感全写在音乐之中了,只是演员未能准确地领悟,使观众看上去平淡。人们热衷的多明戈、卡瑞拉斯之所以风靡全世界,不就是因为他们在演唱之外,还有着形体、动作和风度方面的优势吗?
这些年,我国的声乐人才大量涌现,从东方到西方的专家都认为中国人有好嗓子,形象上的可塑余地也不小,只要我们端正了对声乐艺术的认识,定会做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来。
三位主角都不是我们熟悉的歌剧明星,但他们的演唱堪称顶尖级的声乐艺术表现,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充分展示了美声学派的无限威力,用唱段把性格特征、情感深度体现得淋漓尽致、震撼处,正如声乐大师吉诺·贝基所说“意大利人会不顾一切”,这一点在女高音鲁丝·德·阿尔巴身上展现得最为突出。我们过去听过不少版本的录音,无论是全剧或精华选段,比起来,阿尔巴的激情,大有前无古人之感,现场观众多次为她长时间鼓掌,并高呼“Bravi!”更应该提出的是,全剧的所有演员的舞台表现,都集中在一个“情”字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各居一个角色地位,而非只当歌唱家,其形象、动作和交流都服从剧情的要求,他们是生活在舞台上的,这一点正是我国声乐界从老师到学生以及广大爱好者需要关注的。因为,让声乐艺术产生感人魅力的途径,非此莫属,别无选择。恰好,前不久,通过DVD片,看到了各国不同剧团、不同演员演出的《茶》剧实况,发现今天的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演员,在表演上已毫不逊色于电影明星,加上高超的声乐演唱,显得更动人更精彩。
凤凰剧院的演奏家和指挥家布鲁诺·阿皮亚,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拆掉了“音墙”,作为伴奏乐队,给演员的嗓子让路,特别遇到抒情唱段时,能把伴奏音量控制得那么弱而清晰,真是前所未见。五十年前,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求和愿望,凤凰剧院做出了榜样,值得我国歌剧指挥家和歌剧乐队参考。
歌剧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性是最强的,虽然声乐演唱是主要手段之一,却远远不是全部,遗憾的是在我国声乐界,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至今仍蔓延着的,拿声乐艺术当成声音艺术的“唯声音论”使不少青年人走了弯路。人们不难发现,大家谈声乐,总是集中在声音上,如位置、高音、气息……谈得很具体,只要涉及到全面的表现力:情感、性格、韵律、动作、交流、停顿……就抽象了,当然更谈不上人物、眼神了。似乎人们常说的“手眼身法步、声情字味形”,只是戏曲界的事!现举两例以说明:一、200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二届国际声乐比赛,借地主之便,我国有多名选手入围,结果前八名获奖者,我们只有一名,任评委的九位国际知名教授、艺术家一致认为,中国选手都有好声音,但重声不重情,表现力不足。二、前不久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诺曼来华演出,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作辅导讲学,对学生在演唱内容和情感表现上提出要求,而遭到反讥,足以说明唯声音论的危害程度之深。当然,少数悟性高的歌手,懂得运用多种手段打动观众,获得成功。而只重声音的演唱,只能算作半成品,谈何感人效果和吸引力!
可喜的是,近年从国外归来的佼佼者们,带来了新气象。可以肯定,能在国际上占领大舞台的,必定是严肃从艺、认真学习而获得声乐艺术真知的歌唱家,他们的修养,全面表现诠释着美声(Bel canto)的真谛,必将对只追求声音的不良倾向产生影响。
看《茶》剧感到不解和不足有两方面:一、三幕四场戏全在黑暗中,看着吃力外,对舞美设计意图也不解。如第二场两位主人公仅有的幸福时刻,也在漆黑中被暗淡了。虽然第四场茶花女病床前的凄苦景象,在黑暗中是合适的,但与前场的纸醉金迷豪华生活,从光线上看不出区别,在视觉上反衬不出任何背景环境的不同,对剧情的发展,没起到烘托作用。艺术与生活脱节,演历史剧而无历史感,至少会让青年观众认识生活,产生误解。二、20世纪30年代看过好莱坞的电影《茶花女》,瑞典大明星嘉宝饰演茶花女,美丽、动人、真情,把小仲马笔下受人爱怜的肺癌病患者演活了,成为经典之作。我院五十年的演出本中,扮演茶花女的张权和官自文,有着形象和气质上的优势,不少观众受感动后说:“很像”“以为是真的”,她们获得了一个歌剧演员可贵的褒奖。此次演出,女主角阿尔巴虽然胖,但她那真挚、热情又细腻的人物刻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而饰演阿弗莱德·阿芒的男主角达瑞奥·舒马克却未能借助形体动作弥补身材上的不足,也未利用步伐的节奏变化反映不同的心情,本来,威尔第把背景、情节、人物内心情感全写在音乐之中了,只是演员未能准确地领悟,使观众看上去平淡。人们热衷的多明戈、卡瑞拉斯之所以风靡全世界,不就是因为他们在演唱之外,还有着形体、动作和风度方面的优势吗?
这些年,我国的声乐人才大量涌现,从东方到西方的专家都认为中国人有好嗓子,形象上的可塑余地也不小,只要我们端正了对声乐艺术的认识,定会做出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