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炉火红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把我从酣睡中惊醒。一股淡淡的清香伴随浓浓的燎烟味进入我的鼻孔。
  我知道,母亲开始准备早餐了。
  我的初中是在邻村的联中上的,每天上学要步行五六里的路程。往往在秋冬,天还不亮母亲就要起床给我做饭。
  清早,寒气袭人,一家六口人就挤在三间小房子里。因为房门朝南,南墙上又没有窗户,所以房子即使在白天,光线也很昏暗。清晨的空气中时常弥漫着雾气、炊烟与早饭交织的香味。父亲远在100多里外的工厂工作,每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哥哥、姐姐和我都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
  因为生活条件所限,生火的原料是从地里背来的玉米秸,还有从坡里拣来的碎树枝,有时候因为树枝没晒干或者下雨受潮,会从火里往外冒出滚滚的黑烟,发出刺鼻的气味。如果能从场院里弄点石滚子碾碎的麦秸,那是很奢侈的事。
  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早餐其实很简单,可是母亲竭力把早餐做得别致。做得最多的是油闷煎饼(请允许我姑且这么叫吧,其实我也不知道叫啥)。母亲会先在炒锅里放点油,然后再用葱或蒜顺一下锅,接着放上三分之一的水,把又散又硬又凉的煎饼双手交叉地撕成若干碎片。一会儿热气便吐着圈儿直冲上房梁。最后再撒入少许的盐,一顿美味的早餐即大功告成。有时候,母亲也会做第二套大餐。将一个馒头切成四五张薄片,先在锅里放点油,然后用慢火给锅底加热,把馒头放入油中,待一面微黄之后翻过另一面。油如果加少了很容易煎焦的,但又不可以多放,因为油在我们农村里是很缺的,好多人家都是把集上买的猪肉皮拿来硬用锅榨出来的。有时候用煎饼卷上点油榨块,大快朵颐地在同伴之面前炫耀一番,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再说一下炉灶吧。炉灶是母亲用双手亲自做成的。母亲用废铁丝圈成一个框架,然后用黄泥和麦壤加以充实。炉灶的形状是一个三足鼎,上面的圆口比锅底略小一点,前方有一个十来公分的“舌头”,用来填棒透火,下面是一个小口,离地约四五公分,是用来输出火的余烬废料的。灶的右边是柴火,左边是烧完的灰。运炉灰是一件非常恼人的事,往往弄得尘灰纷纷扬扬,荆条编筐漏了一地还要再回来扫一趟。印象最深的是秋冬季节,因为柴火受潮,划好多根火柴还引不燃炉火,母親往往探头去吹,结果扑了一脸的炉灰,咳嗽着跑到院子里,常常会引来我们的阵阵笑声。但是后来我们便不再笑了,鼻子里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母亲的眼窝已经深陷而且发黑了,而且渐渐地看不清东西了。
  家里是没有马蹄表的,更没有电子表,只有一个烟台的北极星牌大挂钟。要说这老钟的质量还真是不赖,穿越40年却依然步履稳健。因为没有闹钟装置,所以要母亲每天叫醒我们。表在外面的那个房间,每隔20分钟或半小时母亲就要起床看表,拿手电筒照一照,确认一下具体时间,生怕错过了叫我们起床的点和做饭的时间。整点的时候好说,半点就麻烦,是三点半,四点半,还是五点半,母亲经常躺在床上犯嘀咕。人经常会犯错,我们在4点半就被叫醒的情况屡有发生。唉,真的希望那时能有更多的星期六与星期天,好让母亲安安稳稳地享受个好觉!
  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但是灶台内那一洞烧得正旺的炉火,和黎明时的一缕炊烟,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十一中高三(19)班学生,指导教师:李太永】
其他文献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诗意的怀念,它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来自未来世界的美好呼唤和对历史的应答。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缺失的,当我们面对生活怀有一颗诗意之心时,我们的内心一定会怀念一个人或一段动人的故事,也可能只是一首歌,一个地方,或者是美好的一瞬间。  请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写出真情;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
期刊
看新闻,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80后夫妻睡一张床,恨不能头挨着头、脸擦着脸,却常在微信里互道晚安。媒体还报道了聚餐时大家各自玩手机的状况,身在桌边,心在天边。最后总结出一个病叫“现代交流症”。言下之意,手机把现实感情冲淡了。  我曾经写过一首叫《游戏》的打油诗:“手机游戏玩不休,三更灯火五更油。春花秋月手中过,熬得青丝成白头。”夫妻同床,却用微信互道“晚安”,有意思吧。父母手里拿着手机打游戏,刷微
期刊
“嘿哟呵啊,加把劲啊——”周末,我骑着车往家赶,老远就听到了铿锵有力的号子声。走近一看,一辆卡车停在路中间,一根长木板从车上搭下来,两个男子喊着号子将水泥从车上抬下来。他们要干吗?寂静的乡村小路似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正疑惑着,怪老头王爷爷出现了。说他怪,是因为他对孩子特别好;对大人,特别是有钱人态度冷漠。  王爷爷告诉我,宋家大儿子打算出资修路,他们是被请过来帮忙的。  王爷爷随手撩起挂在脖
期刊
金陵古城,  矗立着伤痕累累的墙,  那墙上的点点弹痕,  记录了日寇气焰的嚣张;  秦淮碧河,  环绕着伤痕累累的城,  那河中的片片残骨,  控诉着日寇铁蹄的猖狂。  浩浩的長江,  吞吐着日月星光,  将所有的伤口,  抚平清创;  辉映的日月,  照耀着悠悠长江,  让一切痛苦,  渐渐淡忘。  那欸乃的桨声,  不再像当年一样慌张,  祥和的景象,  叹息着岁月的烽火迷茫;  那激越的古
期刊
【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高考语文就出现了要求写“大”“小”作文的题型。随着微信、微博的兴起,近年的高考题又出现了微写作。究其本质,它其实就是上述“小”作文的延续。微写作一般是根据社会现象和教学内容设题,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字数大致在200字以内。笔者首先谈談如何进行议论性文字的微写作。  虽然是微写作,但文章在内容、结构等方面也应当完整。一段完整的议论,一般应当
期刊
【写作指导】  “丰富”是对文章内容的高标准要求,包括材料丰富、形象丰满和意境深远。  “材料丰富”指文章使用材料种类多、内容充实,血肉丰满。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合生活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整合归类,就会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2)借鉴课本、范文、名著。课本上学过的知识都可以被整合到笔下。同时,可以从平时阅读过的范文中,寻找与当
期刊
“现代交流症”一词甫出,立刻引发强烈共鸣。网络时代,谁还没点“时代病”?连老年人都天天抱着手机玩微信,何况是感情丰富且无处寄托的年轻人?如果说这是一种病,普罗大众都是病人,有点夸张了,不妨淡定一些。  “现代交流症”不是新词,“网瘾”“宅×”“网络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社交焦虑症”等都有其影子。短短20年,我国互联网一日千里,如今没有互联网的生活无法想象。这是一场有关人类生产、生活与思维的大变革
期刊
黄昏下,云海的景象很美很美,那蔓延到天边的云似乎可以将地面的嘈杂声一层一层地过滤掉。一片宁静中,只有渐变的天色提醒着人们时间的流逝。但夜幕下的城市并不安宁,那闪烁的灯光正如灯下人们张张合合的嘴,令人眩晕。  人们常说,语言是上天赐给人类珍贵的礼物。在一切事物飞速发展的今天,显而易见,人们太过钟爱这份礼物。不断碰撞的齿,快速翻合的唇,喋喋不休的嘴,加之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势,人生的舞台上拥挤着太多太多的
期刊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华师大版《一课一练》走出国门  材料一  据《解放网》报道,上海学生熟悉的华东师大版《一课一练》要在英国出分册了。昨天,记者向华东师大出版社核实,《一课一练》数学分册英国版已经在翻译中,有望于今年暑期出版。而出《一课一练》英国版分册的起因,则是上海学生在全球PISA中取得的好成绩,让英国教育界决意“取经”。  近年来,虽然反思中国应试教育的声音依然不时传来,
期刊
我听见花开花落的声音,我看到繁华落尽只在无人的山间。生命是一种仰望的姿态,万物都有它的“人生轨迹”。原本平行的两条线,不应该被强行交汇,而应该互不干扰地延伸下去。这是一种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听,那教学楼里,清新爽朗的读书声飘到了耳畔,匀称的节奏,没有一丝的杂音。我暗自抬头,环顾四周,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  看,那窗外,枫叶在飒飒作响,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互相追逐着,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