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从脾治痹多元融合的证据链

来源 :风湿病与关节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扶正祛邪”治痹思想指导下,刘健提出“脾虚致痹”“从脾治痹”重要学术观点,并创制新安健脾通痹方;以基于多环节的病证结合研究、多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多途径的临床疗效研究、多组学的实验技术研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构建了从脾治痹多元融合的证据链,用现代科学语言把从脾治痹的道理说明白讲清楚,为中医风湿病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借鉴和范式。
  【关键词】 从脾治痹;多元融合;新安健脾通痹方;证据链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的疾病,轻者病在肢体,重者侵犯内脏[1],相当于西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等。刘健提出“脾虚湿盛”“从脾治痹”的学术观点[2-3],并应用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痹病。
  本团队围绕从脾治痹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多环节的病证结合研究、多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多途径的临床疗效研究、多组学的实验技术研究、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形成从脾治痹多元融合的证据链。本文综合前期研究成果,现总结如下。
  1 新安医学治痹特色及新安健脾通痹方(XAJPF)的创制
  新安医家治疗痹病用药时体现了固本培元、尤重脾胃的思想,用药特色为:固本培元、补脾益肾,喜用补虚、重补气血,善化痰瘀、用药轻灵[4]。
  本团队立足病证结合、方证对应,创制具有“健脾化湿通络法”作用的XAJPF:新风胶囊(XFC)、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和五味温通除痹胶囊(WWT),这3首方均为院内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5]。
  2 从脾治痹的多元融合证据链的内涵
  2.1 基于多环节的病证结合研究 本团队基于整体、系统、组织、细胞等相结合的多环节进行从脾治痹的病证结合研究。
  2.1.1 整体研究 风湿病患者受关节疼痛、畸形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生活质量低、患者感受(SPP)差。本团队关注风湿病SPP,确定了影响RA患者SPP的关键非编码RNAs[6];同时发现风湿病SPP与免疫炎症指标、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XAJPF能改善风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SPP,提高生活质量[7-9]。本团队还关注RA寒湿证、湿热证SPP的变化、异同点及XAJPF对其改善作用。
  2.1.2 系统研究 风湿病涉及多系统病变,包括心、肺、血液及神经系统等。RA、AS患者出现心肺功能下降,XFC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症状[10-11];本团队还关注到风湿病患者存在贫血、血小板异常,通过临床大数据挖掘发现,XFC与贫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变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其改善之间存在长程关联[12-14]。
  2.1.3 组织研究 研究疾病的局部组织能更直观地观察疾病的变化。本团队通过建立风湿病大鼠模型,包括佐剂性关节炎(AA)、OA、干燥综合征等大鼠模型,观察其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血管增生、自噬和凋亡等发病机制[15-17],研究其肺组织、心脏组织中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的机制[18-19],关注其胸腺组织、脾脏组织中细胞的超微结构,XAJPF能减少局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改善局部组织的病变和全身症状[20]。本团队还完成了AA寒湿证、湿热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XAJPF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
  2.1.4 细胞研究 多种免疫细胞参与风湿病的发生、发展,反映疾病整体的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CD4+ T、CD19+ B等,反映疾病局部病变的有滑膜成纤维细胞(FLS)。本团队研究发现,XFC含药血清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RA-FLS炎症,促进其凋亡[21];XFC通过调控FAK/CAPN/PI3K改善RA患者CD19+ B细胞炎症极化状态[22];本团队还关注R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以及风湿病患者PBMCs的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的机制[23-24];还进行了寒湿证、湿热证RA患者PBMCs与靶细胞共培养实验,以及XAJPF含药血清对共培养细胞功能的影响。
  2.2 基于多疗法的临床实践研究 本团队临床治疗痹病以固本培元、扶正祛邪为指导,基于内外合治、健脾单元疗法、XAJPF治疗寒热证痹病等多疗法进行从脾治痹的临床实践研究。
  2.2.1 内外合治法研究 中医外治法种类多、直达病所、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尤其在痹病急性期可以较快作用于病变部位,清热解毒,抗炎止痛,缓解局部症状。中医外治法与内治法相结合,可互相弥补不足,增强疗效。本团队对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的3204例濕热痹阻型痹病患者进行临床数据挖掘,发现中药内服(健脾药为主)联合中药熏蒸、院内制剂外敷(芙蓉膏、消瘀接骨散)、足浴、神灯照射和膏药贴敷等外治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25-26]。
  2.2.2 XAJPF联合法研究 痹病寒湿证常应用XFC联合WWT治疗,痹病湿热证应用XFC联合HQC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本团队对1029例RA湿热证和317例RA寒湿证患者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发现,XFC联合WWT、HQC改善RA寒湿证、湿热证免疫炎症指标优于单纯应用XFC治疗[27-28]。
  2.3 基于多途径的临床疗效研究 本团队基于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RCT)、真实世界、队列研究等多途径进行从脾治痹的临床疗效研究。
  2.3.1 Meta分析 系统评价/Meta分析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级证据。本团队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了中医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风湿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表明,XFC能显著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水平[29]。   2.3.2 RCT RCT为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的证据,被认为是临床研究中“金标准”。本团队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XFC治疗304例RA和255例OA的RCT表明,XFC能显著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体征、疾病活动性指标和焦虑抑郁,提高生活质量,总体疗效优于来氟米特组[30];XFC治疗OA安全有效,在改善WOMAC指数总分、疼痛、功能性WOMAC得分、Lequesne指数、SF-36方面优于氨基葡萄糖组[31]。
  2.3.3 真实世界研究 真实世界研究是反映临床实际诊疗过程的一类研究。本团队调取10 000例RA患者的住院病历,采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基线匹配算法及随机行走等数据挖掘方法,发现中医药治疗风湿病以健脾化湿类、活血通络类、祛风除湿类及清热解毒类四类为主,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改善ESR、CRP、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A等指标疗效显著,且与指标的改善存在长程关联[32]。
  2.3.4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循证医学证据等级中仅次于RCT的临床研究证据。本团队完成了3500例风湿病患者的队列研究,电话随访出院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风湿病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与中医药治疗的强度相关,健脾化湿通络方药是风湿病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中医药干预强度越大,终点事件发生率越低[33]。
  2.4 基于多组学的实验技术研究 前沿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能把从脾治痹的机制讲明白,本团队基于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分子对接等多组学进行从脾治痹的实验技术研究。
  2.4.1 转录组学 转录组学的发展,从RNA水平研究痹病基因表达的情况。本团队基于全转录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RA患者(免疫炎症、凋亡、氧化应激、高凝)和AS患者(免疫炎症)关键基因的表达,RA中共得到165差异circRNAs、341个差异lncRNAs、63个差异miRNAs和7895个差异mRNAs,AS中共得到131个circRNAs和973个mRNAs[34-36]。这些差異基因的筛选有助于为痹病的发病提供新见解,阐明其发病新途径。
  2.4.2 蛋白组学 蛋白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其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本团队基于蛋白微阵列技术,筛选得到RA、AS、OA和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关键蛋白,XAJPF能参与风湿病蛋白的表达,与蛋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关联性[37]。
  2.4.3 代谢组学 代谢组学是研究某一生物体组分在一特定生理时期代谢产物的变化。本团队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得到XFC治疗对AA大鼠尿液代谢谱,马尿酸、腺嘌呤等代谢物是XFC治疗RA的潜在代谢组学机制[38]。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痹病早期诊断、药物治疗靶点发现和疾病机理研究。
  2.4.4 分子对接 分子对接研究是受体和药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本团队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得到HQC治疗OA的活性成分202个和有效靶点基因115个,HQC中黄芩、栀子、薏苡仁、威灵仙中药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全部对接成功[39];分子对接技术为进一步探究从脾治痹基础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5 基于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单体及复方能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多靶点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本团队基于非编码RNAs的干扰或过表达、信号通路、细胞共培养等多靶点进行从脾治痹的作用机制研究。
  2.5.1 非编码RNAs的干扰或过表达研究 非编码RNAs在风湿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团队基于前期转录组测序得到炎症和凋亡关键lncRNA ENST00000619282,在RA患者PBMCs和FLS中表达均显著升高,过表达ENST00000619282,能促进FLS炎症、抑制其凋亡,干扰ENST00000619282,能抑制FLS炎症、促进其凋亡[40]。
  2.5.2 信号通路研究 风湿病的发病与多种信号通路激活密切相关。本团队研究XAJPF能调控参与风湿病发生、发展的炎症相关通路核转录因子-κB、PI3K/AKT、JAK2/STAT等[41],凋亡相关通路Fas、FasL、Caspase-3等[17],自噬相关通路Beclin-1等[15],血管内皮增生相关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族细胞因子受体4、低氧诱导因子等[13],氧化应激相关通路AMPK/FOXO3a、Keap1-Nrf2/ARE等[23],以及通路之间的“串话”关系,从而改善风湿病患者临床症状。
  2.5.3 细胞共培养研究 细胞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调控关系,共培养体现中医整体观,更有助于阐明风湿病复杂的发病机制。本团队研究发现,XFC含药血清通过miR-23a-3p/PTEN/PI3K/AKT/mTOR抑制OA患者CD4+ T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免疫炎症[42],探究不同细胞共培养在风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 成效和展望
  通过构建从脾治痹多元融合的证据链,本团队的规模与平台、人才与队伍、成果与学术等均取得很大的成绩。
  3.1 规模与平台 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风湿病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建立了门诊、病房、护理单元一体化的诊疗平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免疫学三级实验室等实验平台,风湿病临床数据平台,具有中医风湿病特色的文献数据库。将进一步深化从脾治痹科学内涵建设,加强各平台的组织管理。
  3.2 人才与队伍 建立健全了多层次中医风湿病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由博士后、博士、硕士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涵盖中医理论、中医风湿病、中药学、信息学等专业,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5人,是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国际化培养,提升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形成一支结构更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队伍。   3.3 成果与学术 承担了国家科技部中医药现代化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获各级各类成果、奖励多项;获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9部。将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加强成果转化,弘扬新安医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风湿病学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健,徐桂琴.风湿病从脾论治研究[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
  [2] 刘健,万磊,黄传兵.脾虚致痹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2(6):2440-2444.
  [3] 黄旦,刘健,万磊,等.从脾治痹探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1):46-49.
  [4] 刘磊,刘健,许霞.新安医籍所载治疗痹证方用药特色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2):2841-2843.
  [5] 文建庭,刘健,万磊,等.新安健脾系列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3):69-72.
  [6] WEN J,LIU J,WANG B,et al.Prediction of self-perception of pati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the key RNAs expression profiles[J].Front Med (Lausanne),2020,7(1):567.
  [7] 张颖,刘健,黄旦,等.13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感受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1):15-19.
  [8] 鲍丙溪,刘健,忻凌,等.66例骨关节炎患者感受及其相关性分析[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2):22-26.
  [9] 方妍妍,刘健,忻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感受的变化及新风胶囊干预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3):64-67.
  [10] 孙玥,刘健,万磊.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7):814-820.
  [11] 孙玥,刘健,万磊,等.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功能的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1):93-96,99.
  [12] 孙艳秋,刘健,忻凌,等.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单味与复方雷公藤制剂对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免疫、炎症、肝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7):804-809,814.
  [13] 方妍妍,刘健,万磊,等.新风胶囊含药血清通过抑制VEGFA/SDF-1/CXCR4通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机制[J].免疫学杂志,2019,35(8):691-696.
  [14] 方妍妍,万磊,董文哲,等.雷公藤甲素通过调控VEGFA,SDF-1,CXCR4通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6):3520-3525.
  [15] 姜輝,刘晓闯,秦秀娟,等.五味温通除痹胶囊促进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细胞自噬活性及机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7,33(5):586-590,596.
  [16] 张晓军,刘健,万磊,等.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4,55(5):416-419.
  [17] 姜辉,刘健,高家荣,等.新风胶囊上调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Bax和Caspase-3表达并下调Bcl-2表达[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4):457-461.
  [18] WAN L,LIU J,HUANG CB,et al.Effect of xinfeng capsule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a adjuvant arthritis rat model[J].J Tradit Chin Med,2014,34(1):76-85.
  [19] CAO YX,GUO YK,ZONG R,et al.Drug-containing serum of Xinfeng capsules protect against H9C2 from death by enhancing miRNA-21 and inhibiting toll-like receptor 4/phosphorylated p-38(p-p38)/p-p65 signaling pathway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expression[J].J Tradit Chin Med,2018,38(3):359-365.
  [20] 刘健,郑志坚,韩明向,等.线粒体膜电位标记法检测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331-333.
  [21] 文建庭,刘健,王馨,等.新风胶囊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2):436-443.
  [22] 万磊,刘健,黄传兵,等.基于CD19+ B细胞调控FAK/CAPN/PI3K通路研究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4):3705-3711.
  [23] 黄旦,刘健,纵瑞凯,等.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激活PPARγ介导AMPK/FOXO3a信号通路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氧化应激[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451-456.   [24] 刘健,章平衡,曹永贺.新风胶囊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凋亡[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9,8(1):15-20,27.
  [25] 郭锦晨,刘健,忻凌,等.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数据挖掘研究[J].新中医,2017,49(4):198-203.
  [26] 黄旦,刘健,忻凌,等.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内外合治的临床数据挖掘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4):909-912.
  [27] 孙艳秋,刘健,忻凌,等.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数据挖掘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1):5-9.
  [28] 张颖,刘健,姜辉,等.基于关联规则研究五味温通除痹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患者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2):7-11.
  [29] 文建庭,刘健,孙艳秋,等.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Meta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9(5):83-88.
  [30] LIU J,WANG Y,HUANG C,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Xinfeng capsul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 multi-center parallel-group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Tradit Chin Med,2015,35(5):487-498.
  [31] LIU J,WANG Y,SUN Y,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Xinfeng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ed,controlled trial[J].J Tradit Chin Med,2020,40(2):135-142.
  [32] FANG YY,LIU J,XIN L,et al.Identifying compound effect of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reatment with association rules-based and a random walking-based model[J].Biomed Res Int,2020,9(1):1-10.
  [33] 劉健,方妍妍,董文哲,等.健脾化湿通络方药对3449例风湿病患者终点事件影响的队列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6-9.
  [34] WEN J,LIU J,ZHANG P,et al.RNA-seq reveals the circular RNA and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Biosci Rep,2020,40(4):1-11.
  [35] LONG Y,LIU J,JIANG H,et al.Network analysis and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Exp Ther Med,2020,21(2):170.
  [36] HUANG D,LIU J,CAO Y,et al.RNA sequencing for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RNA[J].Biomed Res Int,2020,6(1):5304578.
  [37] 孙广瀚,刘健,万磊,等.基于血清蛋白组学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炎症的作用研究[J].中草药,2021,52(10):3061-3067.
  [38] JIANG H,LIU J,WANG T,et al.Mechanism of Xinfeng capsule on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via analysis of urinary metabolomic profiles[J].Autoimmune Dis,2016(1):5690935.
  [39] 周巧,刘健,郭锦晨,等.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J].中成药,2021,网络首发,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1.1368.R.20210409.1350.004.html.
  [40] WEN J,LIU J,WANG X,et al.Triptolide promotes the apoptosis and attenuates the inflammation of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down-regulating lncRNA ENST00000619282[J].Phytother Res,2021,35(8):4334-4346.
  [41] 张晓军,刘健,万磊,等.基于PI3K/AKT/mTOR通路、HIF-1α、ES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7,33(4):533-536,541.
  [42] 鲍丙溪,刘健,万磊,等.新风胶囊通过miR-23a-3p/PTEN/PI3K/AKT/mTOR抑制骨关节炎CD4+ T与软骨细胞共培养的免疫炎症[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4):483-494.
  收稿日期:2021-07-10;修回日期:2021-08-23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170520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2074373);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2020-025);安徽省名中医刘健工作室建设项目(中医药发展秘〔2018〕11号);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0xayx10)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通信作者:刘健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17号,liujianahzy@126.com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授权理论的动画健康教育对肋骨骨折康复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试验组依据授权理论在入组时、人组1、3、7周接受四次动画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行为习惯依从性、肺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入组时,两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和行为习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1、3、7周后,观察组的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对照
【摘 要】目的:观察腕踝针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
目的 探讨分页式医用手术线束压线袋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期间缝线束摆放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布单摆放缝线束,研究组采用分页式医用手术线束压线袋摆放缝线束.比较两组的穿针引线操作时间、线束保湿时间、缝线出现混淆、打结、缠绕例数、对手术操作及方案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穿针引线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线束保湿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缝线出现混淆、打结、缠绕情况发生
【摘 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做结构式问卷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结核科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纳入的21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中,15例(71.42%)有焦虑症状,13例(61.90%)有抑郁症状。家庭人均月收入< 3000元、病程> 6个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类风湿关
【摘 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1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我国2006年常模对照,并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等得分均明显高于我国常模(P < 0.05),显著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就业情况、激素用量和病情活动评
【摘 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揿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
郭会卿教授临床上综合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对肩关节周围炎进行分型辨治,辨证属寒湿痹阻证,采用肩周炎汤加减以祛风通络、温阳散寒、除湿止痛;辨证属气滞血瘀证,采用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以活血祛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辨证属肝肾亏虚证,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培补肝肾、舒筋通络止痛;辨证属气血不足证,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以健脾益气、养血通脉、温经蠲痹.
【摘 要】 督脉经筋主要走行于人体背部脊柱上,若邪结于筋或经筋受损,会导致经筋循行所过之处出现筋结,进而出现经筋病证。督脉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解结术治疗经筋病证有明显优势,督脉经筋刺骨术治疗督脉病、肾虚督寒型痹病;脐下营解结术治疗督脉病甚者、产后痹等;骶骨解结术治疗腰骶部僵硬疼痛者,如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临床运用,疗效明显。   【关键词】 痹病;产后痹;腰肌劳损;督脉经筋;针刀;探讨
【摘 要】 经筋痹是按十二经筋组织循行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主要表现为某经筋局部的疼痛及压痛,引起肢体活动不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收集研究历代医家论治经筋痹的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出经筋痹的病因病机(虚、邪、瘀)和证治方案。辨证分为虚邪瘀3候4型,邪实候(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虚候(肝血亏虚证),痰瘀候(痰瘀痹阻证),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经筋痹;腱鞘炎;附着
目的 研究补肺化浊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12月于抚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人剂,试验组患者给予补肺化浊汤及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3.3%)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