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新建本科院校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内涵,保证可持续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黑龙江东方学院教学改革的做法为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分析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成效、主要问题及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58-0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落实,尤其是高校持续扩招,使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新生成长的力量,在近十几年来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在教育教学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因此,国内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这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黑龙江东方学院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契机,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被教育部选入了全国31所应用型科技大学综合改革试点调研院校之一,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面。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主要成效
1.以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之一,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了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五个突破、五个创新”为主线,强化能力培养,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素质提高,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培养和造就有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发展后劲、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性,是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要突出特色、科学定位、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改变以知识培养系统化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在应用,突出能力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应与研究型院校展开错位竞争,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后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职业型,是指注重学生的职业需求。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特别是大胆借鉴国外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索本科层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工程培养体制,创新和突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努力实现与需求单位的紧密对接。开放式,是指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开展对口专业合作,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办学体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创新了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2.确立主任教授负责制,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强化。黑龙江东方学院办学之初,实施“教育家办学、教授治教”的办学体制,从省内各重点高校聘请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学术造诣深的资深教授担任“主任教授”,弥补新建本科院校的不足,依靠他们吸引和聘任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依靠他们搞好专业(方向)建设。主任教授负责遴选任课教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检查和监督教学质量、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项工作,这对东方学院发展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过程中,黑龙江东方学院继续深化这一行之有效的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了多名主任教授强化特色专业建设,领办新专业、新学科;积极采取以老带新、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出台了优惠政策,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实施“博士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规模相对稳定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使外聘教师、资深老教师、专任青年教师比例科学合理;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丰富教学经验。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努力搭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段式、项目案例教学、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职业教育、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办学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近些年,国家对公办院校经费投入成倍增长,公办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面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民办院校压力越来越大。黑龙江东方学院靠学费收入仅能维持日常运转,难以支撑高水平建设。在提升服务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建议对民办院校进行分类管理,国家公共财政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院校给予经费支持。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从根本上说,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师资队伍的制约,民办院校头上戴一顶“民办非企业”的帽子,使我们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在黑龙江东方学院的611名专任教师中,专任青年教师占51%,中年骨干力量明显缺乏,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新建专业教师队伍明显薄弱,学校专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亟待提高。部分外聘的教师讲完课就走,缺乏教学改革的责任和动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亟须调整。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学校层面已经确立,但还缺少完整全面的支撑体系。新建本科院校各个专业发展不平衡。如,黑龙江东方学院有些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改革、有创造性,取得明显成效,有些专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上墨守成规,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向能力系统化转移刚刚起步,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对教学质量保障监控覆盖面不够,某些规章制度和监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督导、监控不力。
三、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要特征
一是应该具有面向为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的服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对于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要能够及时做出响应。专业设置要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出优势特色,为区域、行业的发展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二是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强调从业能力和职业的适应性,是根据岗位和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来进行培养的。这就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熟练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动手操作技术娴熟,爱岗敬业,能与他人或团队很好地合作,有社会责任感。
三是它的办学模式应该是开放式的。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依据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各方利益的诉求,寻求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和教育资源共享,各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
四是它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依据岗位对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遵循技术技能生成的逻辑,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内容,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架课程体系,强化综合应用,并贯穿到教学方法、学习成绩评价等各个环节中,体现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
五是注重实践的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开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层次和质量。增加项目教学、综合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实践教学过多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六是拥有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既是教师,也是技师;聘请业界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授,建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七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自主选择、多样选择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发展成才和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新建本科院校改进教学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要持续发展、提升内涵,就要在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瞄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内涵要求,大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案例,针对薄弱环节,大胆创新突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要根据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制定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实践证明,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而且具有超前性,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完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从现代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从“五个突破”、“五个构建”、“五个创新”入手,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业评价,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与安排等方面,叙述清楚,编制得科学和完整。人才培养方案要紧扣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要符合教育规律,要体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二要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建设的思路,扶持重点专业建设,搞好课程建设。我们从发展的逻辑来看,在国家产业结构深刻变革之时,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是必然要随之改变的。学校应与企业深度融合,合作培养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内涵发展。要坚持以学习者为本,从“职业导向”、“应用驱动”、“开放衔接”这三个方面来审视专业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学习方式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扎实推进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抓好专业群、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把专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课程建设要按照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安排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按照“够用、适用、管用”的原则建立理论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指标构建实践教学链,把人才培养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转移到能力系统化上来。应用性、职业型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按照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尽快编写有新建本科院校自己特点的、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型教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要同步进行,学校要拿出专项资金,实施政策鼓励,支持编写出版优秀的教材。
三要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真正落实“3+1”、“3+0.5+0.5”教学模式,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相互结合,培育一批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下大力气抓好新建本科院校各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按培育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需要,建立起名副其实的实践教育基地。要从点上开花到更多专业的面上结果,为新建本科院校获得专业硕士办学层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金芳,林明,杨荣翰.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贺州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2):95.
[3]回文博,史君坡,孟令勇,盖林海,李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特点及问题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35.
[4]覃雯.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111.
[5]Bradley A. Winn, Kim S. Cameron. ORGANIZATIONAL QUALITY: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Fra-
mework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8,39(5).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58-03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落实,尤其是高校持续扩招,使大批的新建本科院校蓬勃兴起。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新生成长的力量,在近十几年来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在教育教学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影响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重要举措。因此,国内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这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黑龙江东方学院以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为契机,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被教育部选入了全国31所应用型科技大学综合改革试点调研院校之一,走在了同类院校的前面。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主要成效
1.以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确立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之一,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过程中摸索出了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五个突破、五个创新”为主线,强化能力培养,优化知识结构,注重素质提高,立足地方,面向行业,培养和造就有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发展后劲、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性,是指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要突出特色、科学定位、优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体系,改变以知识培养系统化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在应用,突出能力培养。新建本科院校应与研究型院校展开错位竞争,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发展后劲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职业型,是指注重学生的职业需求。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特别是大胆借鉴国外本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探索本科层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工程培养体制,创新和突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努力实现与需求单位的紧密对接。开放式,是指打破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开展对口专业合作,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办学体制,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力。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创新了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2.确立主任教授负责制,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强化。黑龙江东方学院办学之初,实施“教育家办学、教授治教”的办学体制,从省内各重点高校聘请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学术造诣深的资深教授担任“主任教授”,弥补新建本科院校的不足,依靠他们吸引和聘任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依靠他们搞好专业(方向)建设。主任教授负责遴选任课教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改革、检查和监督教学质量、指导培养青年教师等项工作,这对东方学院发展建设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过程中,黑龙江东方学院继续深化这一行之有效的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聘了多名主任教授强化特色专业建设,领办新专业、新学科;积极采取以老带新、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出台了优惠政策,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实施“博士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规模相对稳定的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使外聘教师、资深老教师、专任青年教师比例科学合理;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丰富教学经验。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努力搭建“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平台,创新“三段式、项目案例教学、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职业教育、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了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办学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近些年,国家对公办院校经费投入成倍增长,公办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面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民办院校压力越来越大。黑龙江东方学院靠学费收入仅能维持日常运转,难以支撑高水平建设。在提升服务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建议对民办院校进行分类管理,国家公共财政对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院校给予经费支持。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从根本上说,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师资队伍的制约,民办院校头上戴一顶“民办非企业”的帽子,使我们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水平人才。在黑龙江东方学院的611名专任教师中,专任青年教师占51%,中年骨干力量明显缺乏,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新建专业教师队伍明显薄弱,学校专任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业务能力亟待提高。部分外聘的教师讲完课就走,缺乏教学改革的责任和动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亟须调整。
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学校层面已经确立,但还缺少完整全面的支撑体系。新建本科院校各个专业发展不平衡。如,黑龙江东方学院有些专业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改革、有创造性,取得明显成效,有些专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在关键的教学环节上墨守成规,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向能力系统化转移刚刚起步,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对教学质量保障监控覆盖面不够,某些规章制度和监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督导、监控不力。
三、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主要特征
一是应该具有面向为区域经济或行业发展的服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对于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学校要能够及时做出响应。专业设置要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体现出优势特色,为区域、行业的发展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二是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强调从业能力和职业的适应性,是根据岗位和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来进行培养的。这就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熟练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动手操作技术娴熟,爱岗敬业,能与他人或团队很好地合作,有社会责任感。
三是它的办学模式应该是开放式的。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依据政府、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各方利益的诉求,寻求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和教育资源共享,各方面互利共赢的目标。
四是它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依据岗位对本科层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遵循技术技能生成的逻辑,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课程内容,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架课程体系,强化综合应用,并贯穿到教学方法、学习成绩评价等各个环节中,体现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
五是注重实践的培养过程。通过校企合作,开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的层次和质量。增加项目教学、综合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实践教学过多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
六是拥有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既是教师,也是技师;聘请业界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授,建有一支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师资队伍。
七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造自主选择、多样选择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发展成才和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四、新建本科院校改进教学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要持续发展、提升内涵,就要在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瞄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内涵要求,大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案例,针对薄弱环节,大胆创新突破,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一要根据本科层次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制定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黑龙江东方学院的实践证明,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而且具有超前性,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通过不断完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从现代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从“五个突破”、“五个构建”、“五个创新”入手,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业评价,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环节比例与安排等方面,叙述清楚,编制得科学和完整。人才培养方案要紧扣人才培养模式,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实际,要符合教育规律,要体现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意识。
二要按照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建设的思路,扶持重点专业建设,搞好课程建设。我们从发展的逻辑来看,在国家产业结构深刻变革之时,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是必然要随之改变的。学校应与企业深度融合,合作培养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注重内涵发展。要坚持以学习者为本,从“职业导向”、“应用驱动”、“开放衔接”这三个方面来审视专业设计、课程结构设计、学习方式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扎实推进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抓好专业群、省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专业建设,把专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课程建设要按照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安排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创新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按照“够用、适用、管用”的原则建立理论课程体系,按照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指标构建实践教学链,把人才培养的重心从知识系统化转移到能力系统化上来。应用性、职业型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按照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尽快编写有新建本科院校自己特点的、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应用型教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要同步进行,学校要拿出专项资金,实施政策鼓励,支持编写出版优秀的教材。
三要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要针对社会发展需求,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真正落实“3+1”、“3+0.5+0.5”教学模式,使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相互结合,培育一批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下大力气抓好新建本科院校各专业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按培育重点专业、特色专业需要,建立起名副其实的实践教育基地。要从点上开花到更多专业的面上结果,为新建本科院校获得专业硕士办学层次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金芳,林明,杨荣翰.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贺州学院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2):95.
[3]回文博,史君坡,孟令勇,盖林海,李立.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特点及问题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35.
[4]覃雯.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创建办学特色的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9):111.
[5]Bradley A. Winn, Kim S. Cameron. ORGANIZATIONAL QUALITY: An Examination of the 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Fra-
mework [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