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认识到创新创业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学校应对校园文化加以重视、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合理设置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五大方案,从而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但是,同我国众多的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仍然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民办高校若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有很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一、学校应对校园文化加以重视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乐观、开朗、阳光的性格品质,让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索,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让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一致。校园文化能够帮助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树立正确的目标,虽然校园文化难免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反过来看,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得到重视和提升。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校上下所有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应当共同努力,创造出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从而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出最基本的文化基础[1]。
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我国学者戴丹在去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程度分析”的报告中曾说,在经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统计发现有87%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想法,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的,但是这些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对怎样创业、创业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的认识非常模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很多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内的大一新生,他们对于创业的认识还处在非常陌生的阶段。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不足以完成创新创业,这种心理严重降低了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因此,民办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例如,学习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讲座,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2]。
三、合理设置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
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提高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外,民办高校还应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和设置。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适当加入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在当前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如创造学、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虽然在高考时的分数较低,但是学生们的思维一般都更为活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时注重思维能力的运用,使思维得到发散,從而提高创新能力。此外,民办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的构建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添加创新创业模块,让创新创业课程与原有课程相结合,提高创业创新教育的效率。在课程设置上,民办高校可以参考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例如斯坦福大学就规定,本校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
四、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
民办高校应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多开展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传统的课程实践体系更加侧重于根据课程所设立的目标来进行案例教学或方案设计,形式较为单一,所涉及的内容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以及一些简单的专业技能操作,这种实践模式无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激发和锻炼,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例如,民办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业孵化园;可以多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在校学生获得专业实践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素养[3]。
五、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大多数民办高校中,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非常稀缺,绝大多数的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较为薄弱。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建设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例如,民办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聘请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家为教师讲述一些自己的创业史,从而让教师们对创业有更加形象、深入的认识;另外,民办高校可以在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后,组织教师深入到社会,进入一些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中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从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它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革、校园文化的建立、学生的就业方向、人才的培养方式等很多领域,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加强,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校应充分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和学生则需要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朱光辉,袁静怡,孙佳慧,等.论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关系[J].成功(教育版),2009,22(03):19-20.
[2] 张锡侯,李高申,赵婷.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04):14-16.
[3] 谭芳,张耘,陈志勇,等.构建三个模块,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文信息,2016,16(02):136.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认可。但是,同我国众多的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仍然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以足够的重视。因此,民办高校若想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将学生培养成有很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一、学校应对校园文化加以重视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形成乐观、开朗、阳光的性格品质,让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索,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形成。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让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一致。校园文化能够帮助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上树立正确的目标,虽然校园文化难免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但反过来看,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得到重视和提升。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校上下所有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应当共同努力,创造出健康、积极、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从而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出最基本的文化基础[1]。
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我国学者戴丹在去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程度分析”的报告中曾说,在经过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研究之后,统计发现有87%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想法,这说明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的,但是这些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对怎样创业、创业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的认识非常模糊,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很多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内的大一新生,他们对于创业的认识还处在非常陌生的阶段。许多大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还不足以完成创新创业,这种心理严重降低了大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因此,民办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例如,学习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创新创业知识的讲座,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2]。
三、合理设置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
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提高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外,民办高校还应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和设置。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适当加入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在当前课程的基础上新增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如创造学、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民办高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虽然在高考时的分数较低,但是学生们的思维一般都更为活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时注重思维能力的运用,使思维得到发散,從而提高创新能力。此外,民办高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的构建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添加创新创业模块,让创新创业课程与原有课程相结合,提高创业创新教育的效率。在课程设置上,民办高校可以参考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例如斯坦福大学就规定,本校学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
四、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
民办高校应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的实际需求,多开展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从而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传统的课程实践体系更加侧重于根据课程所设立的目标来进行案例教学或方案设计,形式较为单一,所涉及的内容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检验以及一些简单的专业技能操作,这种实践模式无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因此,民办高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激发和锻炼,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例如,民办学校可以为学生设置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创业孵化园;可以多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在校学生获得专业实践的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知识竞赛,增强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素养[3]。
五、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目前的大多数民办高校中,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非常稀缺,绝大多数的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较为薄弱。因此,民办高校应该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建设出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队伍。例如,民办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聘请一些社会上的企业家为教师讲述一些自己的创业史,从而让教师们对创业有更加形象、深入的认识;另外,民办高校可以在教师们完成教学任务后,组织教师深入到社会,进入一些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中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从而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仍处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它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改革、校园文化的建立、学生的就业方向、人才的培养方式等很多领域,需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加强,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校应充分了解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和学生则需要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前进。
参考文献
[1] 朱光辉,袁静怡,孙佳慧,等.论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模式之间的关系[J].成功(教育版),2009,22(03):19-20.
[2] 张锡侯,李高申,赵婷.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04):14-16.
[3] 谭芳,张耘,陈志勇,等.构建三个模块,大力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文信息,2016,16(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