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增雨和防冰雹会污染环境吗?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入春以来,包括长江中下游在内的我国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明显的旱情。气象部门利用适宜的天气条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用多种方式实施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另外,每年夏秋时节,北方地区的冰雹灾害也比较频繁,这一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就包括“人工增雨”和“人工防冰雹”。“人工影响天气”所带来的趋利避害效应十分显著。不过,人们在欣喜之余,多少也有些担忧:将炮弹打上天空,或用飞机在云层上播撒化学物品,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呢?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无论是人工增雨,还是人工防冰雹,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都是没有危害的。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就是通过飞机、大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人们担心人工增雨对环境有污染,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催化物没有被云中水气吸收,会不会直接造成大气污染?二是催化物被吸收后,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会不会对水资源和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造成污染?
  专家解释,目前人工增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一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二是温度很低的干冰,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度左右,从而引起水气的凝结;三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它和盐都是来源于天然物质,因而也不会对自然环境有什么污染。另外,由于盐粒等只适用于温度高于零度的暖云,干冰的制造、保存和运输很不方便,实际作业中较少使用。碘化银是目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和防冰雹的主要催化剂。碘化银本身毒性很低,再加上它比干冰制造冰晶的效能高出成百倍,通常对一块积状云只要播撒十几克至几十克就能奏效,因而总投放量也很少,无论是否被云中水气吸收,散布于空中的碘化银含量都很低(完全在达标范围内),不会对大气和水造成污染。
  和人工增雨相比,人工防冰雹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防冰雹的目的就是防止冰雹降落地面。目前人工防冰雹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碘化银,利用火箭或高射炮把带有催化药剂(碘化银)的弹头射入冰雹云的过冷却区,药物的微粒起了冰核作用,过多的冰核会分“食”过冷水而不让雹粒长大或拖延冰雹的增长时间。而碘化银几乎是零污染。另一种纯粹是物理性的,主要是采用空炸炮的方式,用“爆炸效应”达到消雹的目的(其机制很复杂,还需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2011年,经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处的专家们评估测定,在实施人工催化剂后的近地面大气和降水中,碘化银的含量极低,几乎为零,因而不会造成任何污染。这一结果,让那些担心人工增雨和防冰雹会污染环境的人,彻底消除了顾虑。
  (编辑 汤知慧)
其他文献
冬季气候寒冷,老年人的活动量少,免疫能力下降,特别是深居高楼的老年人由于身体不便,更是不愿意到户外去活动。长此以往,老年人就会慢慢产生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质虚弱,四肢无力,面色苍白,不易适应气候变化,不爱活动,性情孤僻、急躁,难以与人相处等。这种症状叫作“高楼孤独症”。  “高楼孤独症”并不是一种“急性症”,它表面上看起来并不严重,其实不可小视。近年来,老年人因孤独、压抑丧失生活信心
◎身要暖  寒冷刺激可诱发老年人多种疾病,如感冒、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等,有的诱发严重疾病可危及生命。故每天应关注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根据天气冷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保证不受寒冷损害。其中尤以头、背、足为重要,外出要戴好帽子,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足着宽松的保暖鞋,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并揉搓足心等,要持之以恒。  ◎食要淡  民间习惯于冬季进补,许多老年人也不例外,应注意的是,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