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借鉴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8493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科技政策及管理等进行分析,探究了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科学技术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原因是世界科技革命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将发展科学技术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确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探寻符合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发挥了集中型科技体制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计划经济时期;科技发展;集中型科技体制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机械制造、电子管计算机研制、医学临床、新材料研发等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原子弹、氢弹、火箭和导弹试验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国家。探索改革开放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1 对世界科技革命和发展的深刻把握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世界,在科技革命的冲击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科技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惊人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成就。从 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更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科技革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全方位、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物质、精神、社会生产及生活的各方面。三是在我国恢复战争创伤时,一些主要的国家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国家发展,进入了现代化时期,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高科技军备竞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逐渐开始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战略选择,领导人也意识到只有掌握尖端技术,才能体现国家实力并有效抵御外来侵略,使新中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和平的国家。二战期间,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对中共领导人的触动很大,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他认为:“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
  总之,对世界科技发展形势的正确判断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立足点。
  2 将发展科学技术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科技战略是关于科学技术领域的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指导原则,是制定科技政策的指南。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的局面和贫困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趋势、分析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状况及相关原因后,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发展科技的重要意义,将科学技术发展置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
  2.1 对科学技术的社会生产力功能给予高度重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对历史上科技发展带来生产力突飞猛进的深刻总结。毛泽东对此有继承,认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具有动力作用,能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在制定“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毛泽东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由此可见,进入计划经济后我国重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不但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要造福普通民众。这说明我们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关系的认识是比较清醒的。
  2.2 将发展科学技术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刘少奇曾强调指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956年1月,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指出:“科学在涉及中国经济、文化以及国防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比此前任何时代的发展都需要重视科学技术,充分掌握了前沿科学技术,才能不论在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竞赛中或者是敌人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战胜帝国主义。”同时,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开展科技革命的战略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时并举,把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造并列为新中国前进的两大车轮。总之,科技与党的中心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之后的科技规划、对科技知识分子的认识、颁布科学“宪法”等,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2.3 把科学技术作为立国兴国的先决条件
  把科学技术作为立国兴国的先决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毛泽东的看法很明确:“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63 年,毛泽东在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同世界上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原因时指出“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我们“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况,挨打是不可能避免的”。沉痛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现实的落后局面决不能延续,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科技发展上升到立国、兴国的高度,我们才能真正富强,才能在未来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见,将科学技术置于国家、社会的高度优先发展,既是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是国家、社会的现实发展需要;既是世界科技发展的压力,也是立国、兴国的先决条件和必然保证。
  3 确立科技发展目标和探索适合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
  计划经济时期,把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打破常规、跳跃发展、重点突破。
  3.1 实现科技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目标
  195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落后,要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达到革命目的,就必须要发展科学技术,就必须要建立起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以及高度现代化的国防。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科技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愈加明显。国家由此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将科技与现代化联系起来。1963年l月29日,周恩来强调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毛泽东的建议下,周恩来在1964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即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世界强国。   科技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确立,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定位,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伟大目标。因此,把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紧密结合,奠定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3.2 探索适合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
  如何快速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道路。世界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大多数国家二战后都在奋起直追,如果我国科技发展不打破常规,走别人的老路,就永远处于落后和被动挨打的状态。再加上新中国刚刚成立,财力、物力有限,科技人才不多,要发展科技,就必须像战争年代一样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解决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于是,实施赶超战略,“跳跃发展、重点突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了认同。所谓“跳跃发展”,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重点突破”,就是迎头赶上代表世界科技尖端水平的新学科、新技术。
  “跳跃发展,重点突破”的科技发展道路,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国不但在核技术、原子能技术和空间技术方面站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带动了我国基础学科的同步发展,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
  4 发挥了集中型科技体制的正向作用
  1949~1957年,我国建立和形成了集中型科技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一体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正向作用。
  4.1 中国科学院的重要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技政策和科技体制在世界主要国家不断强化,国家的指导、规范、协调和控制等成为一国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提出要加速国家科学体制化的进程,在短时间内赶超世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49 年 11 月,被赋予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行政职能的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适应了这一世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迅速确定了办院方针,担负起计划并指导全国科学研究的任务;接管和调整了研究机构,完善了自身的组织建设;完善学术和组织领导,目的是配合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年6月,中科院举行了学部成立大会,199名学部委员出席,这是中国科学院职能成熟的标志。1958年,国家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与之相适应的是地方各级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相继成立,使我国集中型科学技术体制逐步走向成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我国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组织机构的管理;中国科学院主要承担学术指导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的成立和早期工作,使建国初期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中国科技队伍有了一个组织上的核心,并做了一些统一计划和指导的工作。在调查国家自然条件和勘察自然资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促进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
  4.2 科技规划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科学技术宏观管理的常用手段就是科学规划。良好的科学规划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具体到中国,科技规划开始于《1956一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目标,后来又出台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简称《科研十四条》)。
  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国务院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的科学规划委员会,并在1956年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科学规划委员会把全国600多位专家和百位苏联专家召集在一起,编制了这一科技发展规划。历史证明:这一科技规划适应了我国计划体制的需要,成功地发展了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为我国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我国科技规划模式的基本特色。之后,又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规划》)、《1978—1985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制定的思路仍沿袭第一个规划的模式。《科研工作十四条》的制定和实施,端正、健全了党的科技政策,可以说到了1964年,我国在科技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政策,“基本走上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轨道”。
  科学发展规划和科研十四条,是我党在计划经济时期科技政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有效推进计划经济时期的科技发展、系统引导科学研究为国家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决定和推动作用,对中国此后科技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24.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88.
  [3]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03-104.
  [4]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38.
  [5]刘武生.周恩来在建设年代:1949—196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3.
  [6]葛莉.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思想的发展脉络[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94.
  [7]李明,刘松涛.从立国到兴国——试论毛泽东的科技创新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4):49-53.
  [8]毛泽东文集(第 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176.
  [10]冯文彬,高狄,王茂林.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1921—1991第八卷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M].太原:山西出版社,1991:1000.
  [11]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41.
  [12]关前,陈建新,刘跃前.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三个重大事件[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3,(2):58-60.
  [13]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7):37.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渴望更好地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的绿化工作。为此,各个城市都加大园林绿化工作的力度,并且在园林绿化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环境艺术的应用,进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艺术;园林;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各城市都将园林绿化作为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环境的舒适,带来身心的愉悦,疲劳的消逝。欣
4.1由新西兰交易所和高盛、花旗等六家大型投行合资成立的AXEECN公司正在向澳大利亚证监会申请交易许可证,以打破澳大利亚证交所在澳大利亚市场的垄断地位。4.2纳斯达克北欧
摘 要:牵引供电装置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轨道交通的贡献。电车无法回馈再生制动能量和功率因数偏低是当前轨道交通中明显存在的两个问题。混合式牵引供电装置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最佳途径,该装置包括PWM整流器机组和24脉波整流器机组。本文以提高城市轨道供电系统的效益为切入点,全面论述了混合式牵引供电装置的技术要求,然后对交流侧谐波稳定性与电流限制、直流侧电压谐波抑制和低直流电压条件下装置容
摘 要: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中最重要的一个发电主机,对火力发电厂发电的可靠性与使用效率有直接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锅炉设备进行检修排查,以减少或避免锅炉出现故障。本文围绕火力发电厂锅炉设备检修及维护进行探讨。  关键词:锅炉设备;检修与维护;火力发电厂  锅炉作为火力发电厂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安全状况直接影响电厂的正常运行。强化对锅炉的维护检修,可以保证锅炉的最佳运行状态,还可以使
摘 要:主变压器在变电站中占有主要地位,是保证整个变电站正常运行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了主变压器容易出现的一些事故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旨在对相关技术人员处理主变压器故障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变电站;主变压器;故障;处理方法  1 对变压器故障的分析  通常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一般会在声音、气味、温度、颜色以及油位等方面有所体现。下面对这些表现进行详细的阐述。  1.1 声音  正常运行的变压
摘 要: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依靠断路器的支持,因此断路器的质量影响变电站的整体运行效果。控制回路原件和操动机构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变电站断路器运行过程中,控制回路原件和操动机构经常出现问题,导致断路器存在故障,进而对变电站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变电站断路器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研究处理方法,为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提供借鉴。  关键词:变电站;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画外音:时下,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领导干部“下基层、转作风、促发展”活动,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有一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好“经”念歪了,使下基层变成了“吓”基层,引
摘 要:电力系统不仅是我国工业生产的保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支持。在目前的电力系统中,有几个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变电站运行便是关键性环节之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变电站能够进行电力输送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变电站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科学化和有效化利用,所以维护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保证电力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现状
摘 要:电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持续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加上自然环境、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电力设备故障的现象,这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对电力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处理,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电力设备;故障;处理;
从传统批次质量相关系统在质量管理和追溯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建设卷烟产品批次质量评价和追溯系统在推进精益管理中的必要性,并阐述了IS-PDCA的精益质量管理理念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