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护人才素质的高低。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医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基础,是高素质教学的保障。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其关键。
  关键词:职业教育;医护人才;医药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6-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职责,不仅在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而且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素质培养中起着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影响深远。教师大计,师德为先。师德师风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推动医药职业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医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职业化倾向严重,人文化教育薄弱。一方面,医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导致教书与育人分裂化现象严重。部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意识淡薄,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严重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另一方面,在人才使用上,往往重学历和文凭、看业务能力和水平,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忽略了道德的考核和量化。长此以往,导致许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个人职称的评定、学历的提高、科研的开发与研究上,而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1]。
  2.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医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对职业道德观和职业理想缺乏足够的认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淡薄,如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主要职责是搞好教学工作,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缺乏关爱和生活上的指导。有些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身兼多职,以致不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在教师队伍中容易形成效仿之风,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
  3.师德建设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行动。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通常是加强理论学习,且往往停留在座谈、交流、表彰等常规形式上。师德师风的培养,固然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但更应注重行动的践行。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根基,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才能有效地将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生命的常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医护人才
  (一)教师自身方面
  高尚师德师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其主要途径有如下五个方面:(1)坚定职业理想,提高自身修养。学校应加强新上岗教师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德观。(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身在其位,应尽其职。身为教师,应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3)关爱学生,师生互重。热爱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形成学生敬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和谐校园氛围。(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谈吐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人先正己,身为人师,更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5)教书育人,知行并重。新时期,教师由传统的“传道”这个单一角色向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转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道路上的导师,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修养和道德文化修养。
  (二)学校方面
  1.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好师德建设与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不断提高师德水平[2],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2.建立长期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伟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因地因校制宜,制定配套措施,完善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1)科学的监管、监督机制。首先,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杜绝师德师风低下的人员进入到教师队伍中,从源头上保证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其次,高校应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通过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和建立监督电话、信箱、网站等形式,形成全面、有效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并将多渠道获得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使其对自身的不足有更深刻、全面的认识[3]。(2)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定期进行师德师风状况民主测评,如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及自我评价,将测评结果列入教师年末测评项目中;另一方面,将激励政策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提高其职称、津贴、补助等物质待遇,从而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加快师德师风的塑造[4]。(3)公平公正的惩处机制。对于出现师德师风败坏的个人或组织,要严肃处理,处罚时要有据可依,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工作,不能出现包庇、迁就、徇私舞弊的不良示范。
  3.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长期以来,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过于理论化、形式化。理论的学习只能从思想上提升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和理解,但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认知。师德师风建设,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更需要实践的锻炼。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途径,让广大教师走出理论的知识塔,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体验“德”、实践“德”,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师德师风的理论认知内化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以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思想道德、文化涵养、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对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医药卫生行业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医护人才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药卫生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医药职业院校作为医护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责任重大。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系关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和谐校园构建,更系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劉冰芝.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高教论坛,2009,(5):114-115.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Z].
  [3]娄淑华,朱子娟,于姗姗.论高校师德师风塑造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2):46-50.
  [4]王国华.高校院系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J].民营科技,2012,(8):149.
其他文献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云南省西医专业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基于SWOT-PEST矩阵,分析云南省西医专业留学生招生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就新形势下的招生策略优化进
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后被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或“国务院3号文件”。  这是建国56年来中国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它无疑曾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一、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一)贯彻平等准人、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人的行业和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然而在进行网上交易的同时却发现与物流相互
锐齿槲栎(Quercusaliena var.acuteserrata)、油松(Pinustabuliformis)和华山松(Pinusarmandii)为秦岭山地次生林的主要建群种,其形成的混交林是秦岭地区广泛分布的森林群落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与心肌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03例诊断为STEMI并接
本文从知名度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着手,结合天津的现实状况,从推进以滨海新区为主导的天津城市品牌建设,加强天津市城市视觉形象建设,加强建筑管理、塑造特色滨海城市三个方面论
在对乡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对其进行发展趋势预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有效的措施建议,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