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农地流转第一拍”,在历经一次拍卖流产、二次拍卖流拍、三次成功拍卖却遭遇买家“分文未付”的多舛命运后,终于迎来了一位真正有诚意的买主。
2月3日下午,“北京旅游景区‘淘金谷’70年经营权”再度举行签约仪式,这次签约的成交方是吉林省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吉建集团”),一家年产值70多亿元的民营企业。
签约当天,“淘金谷”景区原承包人、北京市平谷区良庄子村书记张玉旺眼含热泪。2008年,张玉旺计划将“淘金谷”景区项目经营承包向外转让。时值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上做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突破性表述,得知此事的北京艺海拍卖公司总经理徐应德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本着“将市场拍卖的方式引入农地流转,实现农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淘金谷”以“中国农地流转第一拍”的面貌横空出世。
当时媒体就此进行广泛报道,将其誉为农村土地改革的“破冰之拍”,对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然而,令张玉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淘金谷”成为全国舆论焦点的同时,“改变土地性质”、“分配是否公平”等各种声音也纷至沓来。“淘金谷”景区虽然是“万亩山寨”,但是只包含45.2亩宅基地可做建设开发之用,其他4000余亩都是林地。
即便后来有18个村民代表按上同意流转的鲜红手印,原计划的第一次拍卖,也因为“边界不清、邻里山场纠纷、承包关系没有理顺、土地没有确权、无林权证”等原因,最终没有如期走上拍卖台。
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淘金谷”项目逐步理顺过去错综复杂的承包关系、边界纠纷、土地确权等等法律手续后,终于在2011年8月31日重启拍卖程序。遗憾的是,接下来的拍卖一波三折,均以失败告终。
而这一次,新买主吉建集团前后只用10多天的时间考察,就干脆支付了首笔500万元的转让款,以4000万元的转让价格接下了“淘金谷”70年承包经营权。
吉建集团是于2006年1月重新组建的民营大型综合企业,集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多元经营为一体,年产值约为70亿元。集团董事长江礼成表示,计划投资8亿~10亿元,建设周期用时3年,围绕老子文化,把“淘金谷”打造成北京市最大的旅游亮点。至此,“中国农地流转第一拍”终于尘埃落定。
早在2008年,中央就意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保障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在刚刚下发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可以预计,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逐渐完成,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渐进推行。“淘金谷”的农地拍卖流转之路,能否给农村土地流转带来一条利益最大化的示范路径?能否成为既提升失地农民的利益、又能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的示范之举?
情人节的消费经济学
2013情人节恰处于春节假期之间
2013年情人节恰处于春节假期,对商家而言,有喜有忧。可喜的一面是消费市场上交易总量有所增加,使本次节日经济更显繁荣。忧的一面,则在于两节不重叠的话,可以制造两个消费高潮。而重叠之后的单峰消费量增加,总量上却未必是重叠前的总和。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在中国,消费不足已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当初推出“黄金周”制度,设想就是全力促进内需。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黄金周制度的存在,更多只是集中消费,经过削峰填谷,中长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且带来的负面效益需多年消化才能完成。
与此对应,民间创造的“11·11”消费狂欢,仅在双十一单日,淘宝及天猫两家网站的消费额就达191亿元。实际上,“双十一”的存在,正是商家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消费周期进行的有意设计。一年之中,在分布相对均匀的各大节日中,“双十一”前后恰好存在一个消费的空档期,于是在主打宅男宅女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热点就被创造了出来。这是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自发产生的行为。相对于官方推出的长假,民间创造的假日经济所伴随的负面效应小很多。对于纯粹市场理性推动的消费经济,希望它能够来得更猛烈一些。
(作者李荣钰为媒体评论员)
节俭降低制度成本
习近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份批示迅速在行政机构中刮起一阵节俭旋风,亦引发网络微博热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民众最易感知的作风着手,值得赞赏。节俭举措对于官员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并不那么明显,在某种程度也就更容易被官员们所接受,不致引发过激反弹。倡导节俭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措施,可以想见,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前,决策者已经对全局包括各方反应做了充分的预计。
节俭的本质是降低行政官员的财务消费,进而拉低整个中国的行政成本。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说,中国纳税人所支撑的制度成本下降了。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体中,一部分原本用于铺张浪费的资源将被转移到其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节,经济运行的成本降低意味着中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同样多的产出。
当然,在短期内,这种制度成本的效果未必会很明显。但如果长期坚持执行,则其所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将超乎预期。
(作者林云为媒体评论员)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何界定资格
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社区公共品的分配限于社区成员,即只要成员在社区居住,必然要享受公共品,不论他们有没有社区的“户籍”。
在公共品数量较少时,人们不会对社区成员做严格的资格甄别。但是,一旦在社区成员间分配的不只是公共品,例如珠三角地区广泛存在的社区分红,一个社区的成员就一定会计较本社区成员的数量变化。珠三角等地常见的外嫁女保留成员权、复转军人与大学生回迁农村户口、市民身份回归农民身份等等问题,至今在困扰地方政府。如果社区实际居住的人拿自己的“居住资格”要参加分红,就会与原住民发生冲突。
笔者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点:第一,对于社区(集体)的公共品,人人都有资格享用,不分原住民与新移民。这样做大家都容易接受。第二,对于非公共品,例如集体经济红利,必须商量一个办法,做个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一刀切”。凡是“切”进分享范围的,就有资格,其他就没有。在这个基础上,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让这种资格可以交易。对于后来者,可以通过交易获得集体分红的资格。
珠三角地区在实践中通过股份的“量化”和“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凡是农村地区后来迁入的居民,以及当地新出生的居民,将只享受公共品,不再享受集体分红。
(作者党国英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
2月3日下午,“北京旅游景区‘淘金谷’70年经营权”再度举行签约仪式,这次签约的成交方是吉林省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吉建集团”),一家年产值70多亿元的民营企业。
签约当天,“淘金谷”景区原承包人、北京市平谷区良庄子村书记张玉旺眼含热泪。2008年,张玉旺计划将“淘金谷”景区项目经营承包向外转让。时值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上做出“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突破性表述,得知此事的北京艺海拍卖公司总经理徐应德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本着“将市场拍卖的方式引入农地流转,实现农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淘金谷”以“中国农地流转第一拍”的面貌横空出世。
当时媒体就此进行广泛报道,将其誉为农村土地改革的“破冰之拍”,对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然而,令张玉旺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淘金谷”成为全国舆论焦点的同时,“改变土地性质”、“分配是否公平”等各种声音也纷至沓来。“淘金谷”景区虽然是“万亩山寨”,但是只包含45.2亩宅基地可做建设开发之用,其他4000余亩都是林地。
即便后来有18个村民代表按上同意流转的鲜红手印,原计划的第一次拍卖,也因为“边界不清、邻里山场纠纷、承包关系没有理顺、土地没有确权、无林权证”等原因,最终没有如期走上拍卖台。
此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淘金谷”项目逐步理顺过去错综复杂的承包关系、边界纠纷、土地确权等等法律手续后,终于在2011年8月31日重启拍卖程序。遗憾的是,接下来的拍卖一波三折,均以失败告终。
而这一次,新买主吉建集团前后只用10多天的时间考察,就干脆支付了首笔500万元的转让款,以4000万元的转让价格接下了“淘金谷”70年承包经营权。
吉建集团是于2006年1月重新组建的民营大型综合企业,集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等多元经营为一体,年产值约为70亿元。集团董事长江礼成表示,计划投资8亿~10亿元,建设周期用时3年,围绕老子文化,把“淘金谷”打造成北京市最大的旅游亮点。至此,“中国农地流转第一拍”终于尘埃落定。
早在2008年,中央就意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对于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保障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在刚刚下发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可以预计,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逐渐完成,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将渐进推行。“淘金谷”的农地拍卖流转之路,能否给农村土地流转带来一条利益最大化的示范路径?能否成为既提升失地农民的利益、又能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的示范之举?
情人节的消费经济学
2013情人节恰处于春节假期之间
2013年情人节恰处于春节假期,对商家而言,有喜有忧。可喜的一面是消费市场上交易总量有所增加,使本次节日经济更显繁荣。忧的一面,则在于两节不重叠的话,可以制造两个消费高潮。而重叠之后的单峰消费量增加,总量上却未必是重叠前的总和。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在中国,消费不足已困扰中国经济多年。当初推出“黄金周”制度,设想就是全力促进内需。但经过多年实践,发现黄金周制度的存在,更多只是集中消费,经过削峰填谷,中长期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且带来的负面效益需多年消化才能完成。
与此对应,民间创造的“11·11”消费狂欢,仅在双十一单日,淘宝及天猫两家网站的消费额就达191亿元。实际上,“双十一”的存在,正是商家针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消费周期进行的有意设计。一年之中,在分布相对均匀的各大节日中,“双十一”前后恰好存在一个消费的空档期,于是在主打宅男宅女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热点就被创造了出来。这是市场经济在运行中自发产生的行为。相对于官方推出的长假,民间创造的假日经济所伴随的负面效应小很多。对于纯粹市场理性推动的消费经济,希望它能够来得更猛烈一些。
(作者李荣钰为媒体评论员)
节俭降低制度成本
习近平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份批示迅速在行政机构中刮起一阵节俭旋风,亦引发网络微博热议。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民众最易感知的作风着手,值得赞赏。节俭举措对于官员所造成的实际损失并不那么明显,在某种程度也就更容易被官员们所接受,不致引发过激反弹。倡导节俭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措施,可以想见,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前,决策者已经对全局包括各方反应做了充分的预计。
节俭的本质是降低行政官员的财务消费,进而拉低整个中国的行政成本。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可以说,中国纳税人所支撑的制度成本下降了。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体中,一部分原本用于铺张浪费的资源将被转移到其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节,经济运行的成本降低意味着中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同样多的产出。
当然,在短期内,这种制度成本的效果未必会很明显。但如果长期坚持执行,则其所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将超乎预期。
(作者林云为媒体评论员)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如何界定资格
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社区公共品的分配限于社区成员,即只要成员在社区居住,必然要享受公共品,不论他们有没有社区的“户籍”。
在公共品数量较少时,人们不会对社区成员做严格的资格甄别。但是,一旦在社区成员间分配的不只是公共品,例如珠三角地区广泛存在的社区分红,一个社区的成员就一定会计较本社区成员的数量变化。珠三角等地常见的外嫁女保留成员权、复转军人与大学生回迁农村户口、市民身份回归农民身份等等问题,至今在困扰地方政府。如果社区实际居住的人拿自己的“居住资格”要参加分红,就会与原住民发生冲突。
笔者以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点:第一,对于社区(集体)的公共品,人人都有资格享用,不分原住民与新移民。这样做大家都容易接受。第二,对于非公共品,例如集体经济红利,必须商量一个办法,做个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一刀切”。凡是“切”进分享范围的,就有资格,其他就没有。在这个基础上,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让这种资格可以交易。对于后来者,可以通过交易获得集体分红的资格。
珠三角地区在实践中通过股份的“量化”和“固化”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凡是农村地区后来迁入的居民,以及当地新出生的居民,将只享受公共品,不再享受集体分红。
(作者党国英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