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的探讨

来源 :世界家苑·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概述,然后分析了地质灾害的防治体系,其中包括着调查区域规划体系;监测预警体系;搬迁治理工程体系;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体系,最后分析了区域地质环境评价的体系。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环境
  一、地质灾害概述
  地质灾害时因为自然或者诸多的现实人的因素,大多数的情况下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得地球的表层产生了危害到人类自身的生命、财产和整个生存环境的由沿途、石头和土屑造成的混合体的移动的事件。基于此种的情况,“地质灾害”这个词语呗提出,并且基于整个发展的进程研究了相应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的关键性的技术因素以及相应的立法和保险方面的问题。由此,在当前地质灾害的整体危险还是科学界主要关注且探求的问题,地质灾害的危险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防灾减灾的宏观视角分析问题,人类面对的真正问题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面对的反问题是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就危险的视角而言,一线工作者主要是为了能够找寻地质环境之中的危险区域,并且建构起调查的区域划分,已经监测的预警制度,治理避让和应急处置等防治体系,每个部分也已形成相应的工作体系。例如,调查区划可以采用地质灾害区域“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风险度”(简称“四度”)评价体系作为基本技术路线。
  就当前的安全保证的视角而言,为了能够寻找到地质灾害环境的安全区域,需要初步构建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并且能够提升整个区域的质量评价,以及其中功能区域的划分,其中需要认识到相应的工程的量的控制,以及风险控制的问题,其中在当前的研究之中仍然无法深入。正如上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整个发展过程之中需要结合当前实践,科学地利用地质环境逐步完善,并且控制风险,完全消除风险还需要一定程度的研究。就风险控制角度而言,完全没有风险的情况并不存在,由此需要消除人类在看待大部分的地质灾害的时候的科学认识的盲区、科研投入不足以及技术的缺乏的问题。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体系
  当前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的预警制度、避让搬迁以及相应的治理和应急体系的建设,由此与科学技术和研究的支撑有着重要的关联。
  (1)调查区域规划体系。实施整个的地质灾害的评价的工程是为了能够提升建设地质灾害中调查体系的构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确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提供依据,为省级和国家层面决策管理提供支持。
  (2)监测预警体系。当前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之中包括着行政和技术两个主要的方面,这些时防治灾害和降低灾害的程度的主要的手段。运行良好以及健康的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需要能够在地质环境在变化的过程之中捕捉到前端的信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及防灾和减灾的现象之中的警示信息,提供依据给灾害避险决策和处置。
  (3)搬迁治理工程体系。依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的调查与监测的结果,就确认相应的危险之中,需要确认危险性和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在整个地质勘查之中,需要认识到搬迁避让以及工程治理的措施能否彻底的消除地质灾害的隐患。在相应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需要将治理和灾后的重建的工作之中的土地整理和地质环境的合理相互构建起来,其中一起进行合理的考虑,进而降低地质灾害与土地资管的共同的利用问题。
  (4)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体系。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工作,并且在重大地质的灾害生成的过程之中,需要考量到地质灾害形成的典型的地质环境,认清环境的内在机理以及相应的成因的模式,其中需要研讨地质灾害的风险的区划,并且建设合理的监测预警系统,构建灾害地质的风险区划以及相应的预警监测系统的分级,其中按照防灾和减灾害等体系构建技术标准的研究,构建应急响应的系统和模拟仿真的体系。
  三、區域地质环境评价的体系
  生存安全问题是人们的基本的需求,其中地质安全和生存安全是人类的整个生活之中最为基本的层面。加强地质安全必须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整体的居住的环境,并且在研究到区域的地质的安全程度、场址的地质安全性和工程的地质安全性能。
  地质灾害时当前地质环境恶化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生存、生产和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的部位是地球的外部岩石层次。它的上界面是与起伏的地表面密切相关的大气对流层顶面,它的下界面为地壳莫霍面或浅源地震深度面。大气对流层顶面海拔在高纬度地区约8km,中纬度地区约12km,低纬度地区约18km。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就区域工程的基础性质、公益性和服务的规划等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其中环境地质的研究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提升地质环境的安全和地质环境的灾害风险的可以接受的程度,由此整个工作的任务之中需要开展不同程度的调查评价,其中包括着重大的工程区域、人类聚集区域和搬迁地集中的安置区的地质环境的要素以及相应的变化,其中需要评价地质环境的质量、容量以及考虑到地震和气候的变化,其中还需要考虑到人为的因素,划分主要的区域功能,并且其中包括在地震多发区域和高烈度的区域之中预留出可以避免地震发生的缓冲地带,这是基本的要求。
  区域地质环境评价要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是保证评价成果不但“有用”,而且“好用”。为了逐步走向可持续利用地质环境,实现地质灾害的风险调控,就需要盡快跳出稳定性研究的狭隘视角,积极探索满足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规划尺度(1∶10000~1∶50000)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与方法,为具体实施不同类型区域的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提供理论先导和工作指南,目的是在宏观上回答地质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芦明,宋鹏飞.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17):176-176.DOI:10.3969/ j.issn.2095-2104.2016.17.176.
  [2]康秀玲.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及地质环境应用初探[J].福建质量管理,2016,(8):70,69.
  [3]孙佳茜,王鹏瑞.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7,27(1):136.
  [4]任广进.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防治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0):91-91.
  [5]张洪焕,蒋波.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及防治策略探究[J].地球,2015,(3):344-344.
  [6]陈超,梁宇生,杨坤等.风沙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及防治策略[J].煤炭技术,2016,35(5):10-12.DOI:10.13301/j.cnki. ct.2016.05.005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民经济方面呈现出不断发展的状态,显著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加快了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品质方面的提升,通过这一状况,令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环境给予提升,更加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品质具有了较高的标准。本文筆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1建筑工程管理法律具有缺陷  
期刊
摘 要:珍贵树种资源稀有、材品昂贵,其经济价值、社会效应和生态效果相比于一般树种更好。某些有着天然优越气候条件的地区,适合一些珍贵树种生长发育的地区,发展稀有珍贵树种种植,能够快速提供林业品相,在给生态环境带来保障的同时,也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可以说,这些珍贵树种就是一座座“绿色银行”,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关键词:特殊树种;培育;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林业发展存在问题  第一,林业发展的
期刊
摘 要:给排水工程的建设与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社区问题产生了。若给排水工程存在堵塞,渗漏,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施工质量,也影响人们的生活,生命安全,必须在随后的施工供水和排水工程中,引起了高度的关注,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严格控制,特别是抓住给排水工程施工单位的相应施工,加强施工排水的顺利施工,避免安全和质量问题的发生。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工作备受关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要重视对城乡规划工作建设的强化,与此同时,系统分析土地管理问题,保证在土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问题  前言  对于城乡工作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创设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借助对优势资源的分析,立足全局性与整体性,实现对土地的合理规
期刊
摘 要: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因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的艺术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园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苏州园林的基础思想是二分合一,讲究与自然和谐共存。苏州园林的文化象征意义丰富,苏州园林的建筑体现出了整体性、抽象性、運动性,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现代建筑在造型和结构方面影响十分
期刊
摘 要:文章概述了“3S”技术在土地科学中的研究特点及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所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的实践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对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3S”技术;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实
期刊
摘 要:了解山地校园及其空间特征,设计原则并对校园场地设计做出合理规划展望。适时的提出将水敏性策略与校园场地相结合,满足生态、教育、美观性等多方面景观设计需求。以重庆大学建筑系馆外部环境设计为例,从校园山地的关系入手,结合水敏性城市设计的理念、特征及控制内容,提出了基于水敏性下的校园场地设计的思考,并充分利用原有地貌、水体、植物塑造特色外部空间,对山地校园景观构建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山地城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和计划管理关系着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由于我国农业大国的现实状况,土地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占据我国绝大多数土地面积的农村,决定了土地规划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土地发展,在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各方面都做到计划管理,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土地规划管理的原则,讨论我国目前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其解决措施。
期刊
早稻适合于直播,国内也有移栽。此处主要介绍直播栽培。  一、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有利于齐苗、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墒、除草为主要目的,深度以18~20厘米较为合适,整地时期和方法,则因地区、气候、土壤、栽培季节和前作种类等而不同。熟土杂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杂草滋生。新开垦地可耕后即整,整后播种。  二、播种保全苗  早稻播种内容包括:晒种、浸种、消毒、催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概述:經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然后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的现状,地质环境分析,最后分析了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之中地质环境保护措施:调查区域的体系在调查地质环境的中建立;构建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巩固工程地质环境的安全评级。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保护;环境  在生物活动和人类的活动的双重额干扰之下,其中自然界不断发生着很大的变异,其中地球
期刊